扁彎口吸蟲是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吸蟲目、彎口科、彎口屬的一種。寄生於魚類鰓部、鰓蓋內側及肌肉里的扁彎口吸蟲的囊蚴可引起扁彎口吸蟲病,可感染草、鰱、鱅、鯉、鯽、麥穗魚、青鱂和鬥魚等大部分淡水魚類,對於魚苗及魚種有一定的危害,一旦感染會造成較大的損失,甚至全軍覆滅。
扁彎口吸蟲的囊蚴在魚體內形成橘黃色的包囊,蟲體從胞囊逸出後,作蛭狀劇烈伸縮運動,大小為4-6毫米×2毫米;頂端有1個口吸盤,下為肌質的咽,沒有食道,腸的二盲支直至蟲體後端,在伸延之中,向側分出側支;腹吸盤位於蟲體1/4處,大於口吸盤;睪丸1對,縱列、分葉,兩睪丸之間有1卵巢原基。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生活史:成蟲寄生於鷺科鳥類的咽喉,但在非洲有寄生於人的咽部記載。當鷺在啄食魚蝦時,卵便可排至水中,在水溫28℃時,8天孵出毛蚴。第一中間宿主為斯氏蘿蔔螺和土蝸;毛蚴鑽入蘿蔔螺後,在外套膜上發育為胞蚴;胞蚴發育為1個雷蚴,遷移到螺的肝臟,經兩代繁殖為數百個子雷蚴,然後產生尾蚴;尾膚,至肌肉,經3個月發育為囊蚴;鷺吞食病魚,囊蚴從囊中逸出,從食道迂迴至咽喉,4天后成熟排卵。
流行概況:草、鰱、鱅、鯉、鯽、麥穗魚、青鱂和鬥魚等淡水魚類均可被感染。近年來,全國各地均有發現。流行季節為5~8月。
症狀與病變:囊蚴寄生在魚的肌肉內以及頭部、鰓等處,形成圓形小包囊,呈橙黃色或白色,直徑約2.5毫米,挑破包囊,裡面有黃色蠅蛆樣蟲體爬出。在一尾魚體上的囊蚴可從數個到100個以上。寄生導致寄生組織器官的損傷,破壞其正常機能,引起相應的症狀,大量寄生可影響魚的生長發育,甚至導致死亡。
診斷方法:取包囊壓片,鏡檢結合症狀、病變與流行病學可確診。
防治方法
(1)魚池進行徹底清塘,消滅中間寄主;進水時要經過過濾,以防中間寄主隨水帶入。
(2)飼養池中混養吃螺的魚類,以減少和消滅螺。
(3)發病池可潑灑0.7毫克/升硫酸銅,24小時內連續潑灑2次,可殺滅螺,同時全池潑灑0.3~0.5毫克/升的90%的晶體敵百蟲,以殺滅水中的尾蚴。
(4)驅趕鷗鳥,以減少次病發生的機會。
(5)在魚體形成包囊包裹蟲體,常規藥物很難殺滅或驅除,應該選擇合適濃度的具有內滲作用的藥物如敵百蟲進行處理,方能取得一定效果。全池潑灑晶體敵百蟲0.9PPM,連用兩次,中間間隔一天,可以殺滅水中的尾蚴。
(6)扁彎口吸蟲寄生處在蟲體被驅除後會留下空洞,需要通過提高餌料質量來促進傷口的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