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靜遠

房靜遠

房靜遠,1961年12月出生。1984年獲山東省濟寧醫學院學士學位;1990年獲南京醫學院和中醫學院合作培養消化碩士學位;1996年獲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消化內科博士學位;1998年9月—1999年6月在美國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醫學院消化內科當訪問學者;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腫瘤研究所(NIH/NCI)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1年回國。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房靜遠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1年12月
  • 職業:醫生
  • 畢業院校濟寧醫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事跡,精於學習,尊師重德,德醫雙馨,心繫百姓,勇於創新,注重團隊,主要研究方向,最新研究成果,主要SCI收錄論文,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導師性別 男
職務職稱 教授.
所在院系 醫學院
所屬學科 內科學
研究方向 02消化系腫瘤的發生機制和綜合診治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和博導、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和學科核心小組組長、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上海市重點學科(消化優勢)學科帶頭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委員會委員。96年獲博士學位。1998年起先後美國NIH/NCI和University of Michigan 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和客座研究近4年。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計畫、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畫,是市“曙光學者”和“曙光跟蹤計畫”獲得者和全國首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得主。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委員兼秘書,上海市消化病學會副主任委員,《胃腸病學》常務副主編,《中華消化內鏡雜誌》和《中華消化雜誌》及《Frontiers of Medical Sciences in China》等8本學術期刊編委。《Int J Cancer》、《Proteomics》、《J Gastroenterol Hepatol》、《Digestive Disease and Science》等審稿人。

事跡

精於學習,尊師重德

從一名科研的門外漢,到成為創下6項科技進步獎的得主;從一個來自外地的在讀學生,到如今擔負著博士生導師和消化所所長的重任,以及承擔課題累計科研經費600萬元,發表SCI收錄英文論文全文19篇等等。在諸多的成績面前,房靜遠並沒有驕傲自滿。憶起往事、談起恩師,房靜遠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真的難忘師恩啊!我所做的,離不開江紹基院士和蕭樹東教授兩位老師的悉心栽培,更離不開團隊的同心協作和同仁們的關愛,是他們的支持和協作,才有了我的今天。”
房靜遠教授房靜遠教授
房靜遠教授

德醫雙馨,心繫百姓

1998年,在仁濟醫院領導和老師的推薦下,他被選派美國進修。在近四年的美國NIH和密西根大學的博士後與客座研究工作中,他學到了很多腫瘤科研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能。但為了報效祖國和母校的培養,他謝絕了導師的挽留並放棄了美國優厚的生活條件和寬鬆的科研工作環境,毅然返院工作。回國後,房靜遠心中始終牽掛著國內不少老百姓患有的消化系統疾病。於是,每周兩個上午專家門診和兩個半天胃鏡及一次查房,已經成為房靜遠為自己訂立的“規矩”。

勇於創新,注重團隊

作為一名國家級重點學科的負責人,房靜遠強調全體學科人員要有奉獻精神,要永遠尊重老一輩醫生和科研人員;緊緊依靠中青年骨幹,完善人才和學術梯隊;弘揚團隊精神,求大同而存小異;重視醫德、師德和學風的自覺培養;懂得病人利益高於一切。通過努力整合,集體和個人利益得到了兼顧,全體員工的工作熱情得到了有效發揮,學科的發展促進了一系列人才成長,2005年獲得5項、2006年獲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006年至今,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科委科研經費已達450萬元。

主要研究方向

為消化系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早期診斷和分子治療。特別是在表觀遺傳修飾與腫瘤的關係方面有突出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葉酸可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而預防胃癌且其機理與DNA甲基化的維持有關。曾承擔國家973、863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近20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上海市和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各2項。發表SCI收錄論文全文19篇(第一作者15篇,通訊作者15篇),主編和副主編專著4部。主編並出版了國內第一部表觀遺傳學的專著《表型遺傳修飾與腫瘤》。
房靜遠教授房靜遠教授

最新研究成果

美國腫瘤研究學會(AACR)旗下頂尖期刊《Cancer Discovery》(最新影響因子為19.8分)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和密西根大學合作的題為“LncRNA GClnc1 promotes gastric carcinogenesis and may act as a modular scaffold of WDR5 and KAT2A complexes to specify the histone modification pattern”的研究成果。該文還得到了同期特邀編輯的述評。本文通訊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的房靜遠教授、洪潔和陳豪燕副研究員以及美國密西根大學WeipingZou教授,第一作者為房靜遠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孫甜甜。
據房靜遠教授介紹,胃癌的發生機制非常複雜,目前世界範圍內的研究主要集中於胃癌早期預警、預後預測甚至發現預防與治療的新靶點等方面。雖然,業界已知長非編碼RNA(lncRNA)可通過多種作用方式廣泛參與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但其在胃癌中的作用尚未明確。本次研究成果的臨床意義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首次將長非編碼RNA GClnc1作為獨立的一個生物標誌物,來預測胃癌的發生和預後;二是首次發現在胃癌從輕度-中度-重度癌前病變的發展過程中,長非編碼RNA GClnc1的表達量是依次升高的,與傳統技術相比,長非編碼RNA檢測特異性好,提示該預測因子可能成為胃癌癌前病變發展中的獨立診斷依據之一;第三,該研究首次發現長非編碼RNA GClnc1可以獨立於TNM分期來對胃癌病人的預後進行預測。與常規腫瘤預後的預測一般使用TNM分期來進行比較,揭示可能可以通過測定GClnc1的表達量來預測腫瘤病人的預後。
房靜遠團隊的研究得出結論,通過轉錄組晶片分析,首次發現lncRNA GClnc1在胃癌組織中高表達。臨床分析研究表明GClnc1的過表達參與胃癌的發生、腫瘤體積的增加和遠處轉移,揭示GClnc1的過表達與胃癌的預後不良密切相關。進一步機制探索發現,GClnc1作為腳手架分子影響組蛋白修飾分子WDR5和KAT2A的結合及其對組蛋白的修飾調節,進而調控下游參與腫瘤發生的基因(例如:SOD2)的激活和功能。
該研究首次發現長非編碼RNA GClnc1在胃癌發生髮展中的調控作用及其新穎的作用方式,為抗腫瘤新藥的開發提供重要的新思路。房教授團隊下一步將尋找更多的有可能參與消化道腫瘤發生髮展的長非編碼RNA,為消化道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尋找更多突破和希望。本研究受到NSFC創新研究群體項目、NSFC國合重大、NSFC優青及NSFC面上項目等多個基金項目的資助支持,第一作者與主要通訊作者單位均為仁濟醫院消化科。

主要SCI收錄論文

(全文)
1. Fang JY, et al. J Virol., 2001;75(20):9753-61
2. Flynn J, Fang JY, et al. J Biol Chem., 2003; 278(10): 8238- 43
3. Fang JY, et al. Cancer Lett., 2006; 233(1):124-30
4. Fang JY.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5;20(7):988-92
5. Fang JY, et al. Lancet Oncology, 2005;6(5):322-7
6. Fang JY, et al. Cell Res., 2004;13(3):217-26
7. Fang JY, et al. J Gastroenterol., 1998;33(5):656-61
8. Fang JY,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3;9(9):1976-80
9. Shen LL, Fang JY, et al. Hepato-Gastroenterol.,1998;45(23): 1753- 9
10. Fang JY, et al.Chin Med J., 2004; 117(1):34-8
11. Fang JY, et a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1996;11(11):1079-82
12. Fang JY, et al.J Gastroenterol,1997;32(2): 171-5
13. Fang JY, et al. Chin Med J., 1996;109(10):787-91
14. Fang JY, et a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1;16(9):960-8
15. Fang JY, et al. J Gastroenterology, 2003;38(9): 821-9
16. Wang X, Fang JY, et al. Digestion, 2006; 73:178-18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