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闌凝

房闌凝

房闌凝(本名力平)山西平遙人。南開大學教授,書法、篆刻藝術家。幼時入讀私塾,故對漢語文字有良好的基礎。40年代於北京就讀中學。50年代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從事美術編輯工作至1961年。曾任教於新疆藝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由五十年代起先後受業於吳作人、齊燕銘、蕭軍門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房闌凝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平遙
  • 職業:南開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 性別:男
人物簡介,爭論,

人物簡介

房闌凝是南開大學教授,上世紀60-80年代師從於吳作人、齊燕銘、蕭軍諸大師門下,為我國知名書法、篆刻藝術家。2月7日,房闌凝在他的部落格“嚶聲”中發表了一篇長達六千字的長文《草書寫法豈容任意變更-論沈鵬先生草書中的謬誤》,隨後被人民網連結推薦,馬上引起書法愛好者們的關注。在文中,他開篇便對沈鵬的“權威”提出質疑:“(沈鵬的)《一剪梅》正文共六十字,瀏覽之下,不禁使我驚詫不已,因其中既有錯字,又有不合規範的字,加在一起就有六個字之多。”隨後,他還針對《一剪梅》和《沈鵬行草千字文》的具體例子,指出其章法的多處謬誤,其細緻之處令人嘆服。如“簟”字,“竹頭下作‘覃’字,西、早上下結合成字,而‘早’的草法尾筆不作‘又’‘可’狀,而應當將直垂左上鉤起與橫筆相連穿過直筆”,“滿”字,“右畔下‘雨’字,左向環形筆中包含之筆畫應作環形交叉狀,不能寫作並列二豎點”……最後評價他的作品“連篇看去結字多是疏散支離,運筆未能圓轉流暢,遲緩滯澀的行筆觸目而是,這種遲筆又怎能表現出賞心會意的妍美效果來呢?”在文章的最後,他表示希望出版《沈鵬行草千字文》的北京和平出版社立即停止發行此書,以免“謬種流傳”對後學者造成嚴重的貽誤。這無疑給了多年來以沈鵬書法作為學習對象的愛好者們當頭一棒。

爭論

贊成者、反對者呈兩大陣營
關於沈鵬書法的討論,該文並不是第一篇,早在去年年初,便有署名為劉寶柱的人在網上發表《》一文,指出沈鵬的書法“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敗筆、敗字所組成。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創新嗎?不講傳統,談何創新?”此文發表後,一個名為劉普偉的人馬上發表《是批評沈鵬還是抬高自己?》,指出前者是“借名人抬高自己”。後來,劉寶柱再次發表《再評》,劉普偉回應一篇《誰有資格批評名人書法?——再評劉寶柱關於沈鵬書法文章》將論戰推向高潮,不少書法愛好者都捲入其中。這次房闌凝的文章一經發表便引起爭論,可以看成是上次爭論的餘波。
這一次,房闌凝和沈鵬的支持者明顯地形成了兩個陣營。一位網友跟帖說,中國書法是我們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任意私自修改、謬誤流傳,無異於傷及我們民族文化之筋骨,起而捍衛之是有識之士的責任。“要成功就需讀萬卷書,如無深厚的閱歷,哪能引古比今,有比較才能有鑑別”。但在呼聲當中,還出現了不少反對的聲音,有人認為房闌凝太吹毛求疵,“雖然章法對於書法來說很重要,但是草書的魅力在於其情感的流露、線條與布局的美感上,只要不影響整體效果,那么偶爾有錯字跟漏字都是允許的。”還有人認為,房闌凝只通過若干作品作為例子,並不能抹殺沈鵬在推動當代書法發展進程中的作用。
針砭時弊:警惕藝術的浮躁之風
雖然人們對於這篇評論的看法異同,但對於文章提出的另一個觀點卻普遍表示贊同:“有一個當前我國社會文化中的流行風氣問題,我們的文化領域,包含著文藝創作、評論、媒體的宣傳,都存在著嚴重的浮躁之風。‘文化良知’到了日趨淪落,幾近泯滅的邊緣。”這裡的“浮躁”面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是市場對於藝術的腐蝕,第二,是文藝界對於“權威”的迷信。這兩方面的如今是中國文藝創作不可忽視的瓶頸,商業利益的驅使、“主旋律”的意識形態讓藝術家的創作失去了傳統留下來的嚴謹法則和創作應有的個人風格。對於此,房闌凝說了句中肯的話:“人之學問、技藝,貴在時能自知有所不足,從而不斷學習進取,始可漸臻佳境,攀登巔峰。將那些過高的頌揚之辭置之自己的《簡介》中只能理解為一種自矜之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