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花果期,分布範圍,生長環境,用途,伴生物種,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10~15m。小枝粗壯,圓柱形,當年生枝紫褐色或紫綠色,嫩時有短柔毛,多年生枝深褐色,無毛。冬芽卵圓形;外部的鱗片紫褐色,覆瓦狀排列,邊緣纖毛狀。葉紙質,長10~20cm,寬11~23cm,基部心臟形或近於心臟形,通常3裂,稀5裂,邊緣有很稀疏而不規則的鋸齒;中裂片卵形,先端漸尖,側生的裂片較小,先端鈍尖,向前直伸;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嫩時兩面都有很稀疏的短柔毛,下面的毛較多,葉脈上的短柔毛更密,漸老時毛逐漸脫落,除上面的脈腋有叢毛外,其餘部分近於無毛;主脈5條,稀3條,與側脈均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葉柄長3~6cm。總狀花序或圓錐總狀花序,自小枝旁邊無葉處生出,先葉或與葉同時發育;花黃綠色,單性,雌雄異株;萼片5片,長圓卵形,長4.5mm,邊緣有纖毛;花瓣5片,與萼片等長;花盤無毛。果序長6~8cm。小堅果特別凸起,近於球形,直徑;8~10mm,褐色,嫩時被淡黃色疏柔毛;翅鐮刀形,寬1.5cm,連同小堅果長44.5cm,張開成銳角;果梗長1~2cm,有短柔毛。
花果期
花期5月,果期9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榕江及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等地。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630~1500m的林中。
用途
房縣槭秋葉紅色,可作園林觀賞樹種。
伴生物種
板凳果,小花香槐,蓼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