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動過速經導管射頻消融

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動過速(AVRT)是室上性心動過速的一種,典型旁路為房室結外連線心房和心室肌的通道。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動過速經導管射頻消融是一種將電極導管經靜脈或動脈血管送入心臟,在房室結(一般為慢路徑)釋放射頻電流,造成局部心肌凝固性壞死,達到阻斷傳導以治療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動過速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動過速經導管射頻消融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 適應症:AVRT發作頻繁、藥物治療不佳者
麻醉方法及術前準備,適應證,操作方法,消融終點,術後護理,

麻醉方法及術前準備

1.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
(1)完成術前檢查,包括血、尿常規,出、凝血時間,甲狀腺功能和生化檢查。
(2)記錄竇性心律和心律失常發作時的12導聯常規體表心電圖。
(3)消融前行經食管超聲心動圖檢查
(4)胸部X線片。
(5)心臟和肺靜脈CT或MRI檢查。
(6)術前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5個半衰期以上,並停用抗血小板藥物。

適應證

對於AVRT發作頻繁、藥物治療不佳、不能耐受或不願長期服藥預防及發作時症狀嚴重者可行經導管射頻消融治療

操作方法

局部麻醉後,一般採用經皮穿刺股靜脈、上肢貴要靜脈、鎖骨下靜脈(消融右側房室旁路)或股動脈(消融左側房室旁路)插入消融導管到達心臟相應部位,先行心內電生理檢查,後放電消融。
1.心內電生理檢查
目的是為了證實旁路的存在和確定其傳導特點以及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旁路被標測定位後,可操縱消融導管進行消融。
2.左側游離壁旁路的射頻消融
大多數房室旁路位於左側游離壁,左側游離壁旁路的射頻消融通常經股動脈逆行插管,在二尖瓣室側消融,偶爾也可將大頭導管跨越二尖瓣環或穿間隔路逕行左心房側消融。在逆行的過程中,為避免導管對冠狀動脈系統及對主動脈瓣的損傷,大頭彎管跨瓣時應遵循“彎進彎出”的原則,即大頭彎管進入左心室大頭導管應彎曲,退出時應伸直;進入左心室後,退至主動脈瓣處,再行逆時針旋轉;在二尖瓣旋轉不可超過360°。術中有效抗凝對於預防術中或術後血栓栓塞併發症是非常重要的,開始3000~5000U肝素,以後可每小時追加1000U肝素。由於左側房室旁路的斜行特性和心房側的多分支性,需要經常調整導管位置,反覆標測。
3.右側游離壁旁路的射頻消融
首先,利用冠狀靜脈竇、希氏束電極及大頭導管探查的電位找到旁路的大概位置。再精細標測,直接將消融導管送至右心房。然後適當彎曲導管遠端部位,使其遠端電極貼靠在三尖瓣環上進行標測和消融,若貼靠不好可加用長鞘。通常由於右側旁路的導管不易穩定、貼靠,成功率低於左側旁路。
4.右前間隔部、中間隔部旁路消融
前間隔旁路多於希氏束區,同時記錄到His電位和旁道電位,應精細標測記錄,以低能量起始謹慎放電消融以避免對希氏束的損傷。中間旁路多於冠狀靜脈竇竇口前上方區域標測,尋找旁道電位、前傳最早心室激動點或逆傳最早心房激動點進行小心低能量起始的謹慎放電。
5.後間隔旁路消融
先判斷是右後間隔旁路還是左後間隔旁路,然後標測與消融。用大頭導管比較冠狀靜脈竇口上下與竇口內幾個部位的激動順序,在竇口外最先激動的是右後間隔旁路,通常採用經股靜脈沿三尖瓣環右後間隔部位標測與消融;在竇口內最先激動的是左後間隔旁路,經股動脈途徑在二尖瓣心室側做後間隔部位標測與消融。AVRT經導管射頻消融應先試行放電10秒,若旁路未能阻斷應重新標測靶點位置,若有效則繼續鞏固60~90秒。

消融終點

1.顯性旁路消融終點
體表心電圖預激波消失,心內電圖原靶點處融合突然延長。
2.隱性旁路消融終點
心動過速消融時心動過速於逆傳心房時終止,或快速起搏心室原來1∶1旁路逆傳消失,表現為室房分離或呈文氏現象。

術後護理

1.消融後血管穿刺部位壓迫止血後無菌加壓包紮,手術側下肢制動12小時或24小時,觀察傷口有無滲血、滲液。
2.術後套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3.術後動態觀察心電圖,觀察有無心律失常發生。
4.術後觀察有無心臟及血管穿刺相關併發症:氣胸、心包填塞、下肢深靜脈血栓、動靜脈痿、假性動脈瘤等。
5.消融成功後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藥物。服用抗凝藥阿司匹林1個月,以免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