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鳳齡,抗日英雄,1871年出生,原名戴萬齡,字洪昌,曾用名:戴彭齡、戴喜齡、戴希齡,戴鳳齡是最後的名字,用的時間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鳳齡
- 出生日期:1871年
- 原名:戴萬齡
- 曾用名:戴彭齡、戴喜齡、戴希齡
人物事跡
原是敦化城東一位很開明的鄉紳,家底厚實,樂善好施,常常扶危濟困,很受鄉鄰的擁戴。九一八事變後,他從血的教訓中深刻認識到,沒有國便沒有家,決心為抗日救國出把力。戴鳳齡變賣了部分家產,又添置了200多條槍枝和彈藥(加上原有100多條槍,總計300多條槍)。恰逢盟弟國民救國軍司令王德林親率救國軍來到他的家中,戴鳳齡毅然決定,率全家老幼參加救國軍。戴鳳齡以家中100多炮手為基礎,又動員200多名青壯年村民,大多數是獵手,組成抗日救國軍第五營,亦稱獨立營。就這樣,當時已是花甲之年的戴鳳齡帶領全家老幼50多口人,從此走上了抗日之路。敦化人稱:“城西有個陳翰章,城東有個戴洪昌。”之後全部轉入抗聯第五軍,隨周保中將軍同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
在民族存亡的緊急關頭,戴鳳齡率全家抗日,戴家大院被毀之一炬。戴鳳齡毀家紓國難,實在是英雄壯舉,難能可貴。戴鳳齡獨立營組建後,跟隨國民救國軍連克敦化、額穆、蛟河三城,參加了鏡泊湖南湖頭一帶的三次對日作戰,極大地鼓舞了吉東地區廣大軍民的抗日熱情。之後,戴鳳齡又親率獨立營隨救國軍其他友軍,三打寧安、打汪清、打安圖、三打敦化等。每戰戴鳳齡都率領獨立營英勇作戰,雙手使槍,左右開弓,彈不虛發,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獨立營的戰士看到營長不怕死,英勇殺敵,各個爭先恐後出擊,英勇殺敵,打得日偽軍惶徨不可終日。
1933年初,日軍不斷大量向吉東增兵,救國軍撤至黑龍江東寧老黑山地區,緊靠蘇聯國境線。日軍圍剿部隊也追至東寧老黑山地區,企圖將救國軍全殲於此。此時救國軍大部已陷於日軍重重包圍之中,面對大量日軍的強勢圍剿,王德林部面臨彈藥缺乏,又無外援,被迫率領國民救國軍司令部的部分人員退入蘇聯。臨行前,在東寧中蘇邊境的綏芬河旁,王德林拉著戴鳳齡的雙手說:“大哥,你也跟我去蘇聯吧!”戴鳳齡不加思索:“我活著做中國人,死了做中國鬼,決不到異國他鄉!”王德林與戴鳳齡老哥倆雙手緊緊握在一起,眼含熱淚,久久不願分開。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緊接著戴鳳齡率獨立營經過欲血奮戰,犧牲了100多名戰士,終於突出重圍。
1933年冬,周保中由安圖率師抵寧安。此時經陳翰章建議並多方工作,年末戴家子弟兵轉入柴世榮旅。從此,戴鳳齡獨立營便在周保中、柴世榮的直接領導下,長期從事抗日活動。翌年參加綏寧抗日同盟軍,1935年改稱反日聯合軍第五軍,1936年初改稱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戴營轉入柴世榮旅後,與柴世榮旅密切配合,在周保中軍長的領導下,打了不少勝仗。並協助配合周保中軍長、柴世榮副軍長,展開了對日偽軍的分化、瓦解和爭取工作,並成功做通了森林警察李文彬部的工作,使之起義,後被編為抗聯五軍三師。
1935年,戴鳳齡的四兒子戴克志在寧安戰鬥中受重傷,犧牲於小沙灘(犧牲前升任連長)。1936年在東寧至寧安一帶,抗聯五軍與日本侵略者作戰,二兒子戴克儉率一連人馬為掩護部隊撤退而犧牲。大兒子戴克勤腿被打折,之後在養傷期間被漢奸出賣,重傷後去世。
1937年,抗聯五軍大部隊去了寶清、密山一帶。戴鳳齡因年邁而在寧安東一帶留守。當時給養困難,子彈缺乏,敵人不斷圍剿。戴鳳齡原來任某營長,後來作戰有功,升任副團長。周保中命其主要為抗聯五軍籌措糧款。為了搞到急需的糧食,戴鳳齡先後派出8個副連長回家鄉沙河沿搞糧食。不幸的是他們被漢奸和日本密探探知,除一人逃脫,其餘全被日本侵略者抓住,英勇犧牲。此時抗聯五軍糧食幾乎斷絕。戴鳳齡奉周保中、柴世榮之命,親自帶人潛回沙河沿地區,蒐集情報,籌措糧款。戴鳳齡帶著三兒子戴克吉等30多人到了沙河沿,因漢奸出賣而被捕。日本憲兵用鐵絲子將戴鳳齡的兩個大拇指捆住,另一頭穿進縮脖骨,以防逃跑。日本憲兵把戴鳳齡押往敦化。半路上,戴克吉率小部隊曾試圖營救父親戴鳳齡,打死敵人十餘人,但敵人大部援軍趕到,有多挺機槍配合,戴克吉等十餘人犧牲,其餘撤走。戴鳳齡被押至敦化憲兵隊審訊。日寇對他嚴刑拷打,用盡各種酷刑,逼問周保中、柴世榮及抗聯五軍的去向。戴鳳齡寧死不招,對敵人罵不絕口。兇殘的敵人用兩塊鋼板將戴鳳齡夾在中間,用鐵絲將其捆住,澆上汽油,將燃燒的香菸扔向戴鳳齡,頓時熊熊大火將戴鳳齡吞沒!燒得戴鳳齡滿地打滾!鋼板都被燒紅了,仍罵不絕口……最終,戴鳳齡威武不屈,壯烈犧牲。戴鳳齡寧肯粉身碎骨,也決不向日本侵略者屈服,用實際行動實現了他的“精忠報國”的宿願!
戴鳳齡的五兒子戴克選在為抗聯做地下工作時與兩個日偽軍搏鬥而犧牲。六兒子戴克政於1933年加入共青團,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抗聯五軍二師四團二連二排長、連長,五軍三師九團二連連長、九團團長等職。當年我爺爺戴鳳齡最喜歡他(戴克政是他最小的兒子),人聰明伶俐,性格開朗,為人厚道,招人喜愛。戴克政幼時喜歡讀《三國演義》《岳飛傳》《孫子兵法》等書,從小跟著父親戴鳳齡習武,雙手會打槍,槍法很好,大槍500米內彈無虛發,十四五歲時便開始在崇山峻岭中隨大人打獵。參加抗日後,很快學會帶兵打游擊。部隊每到一地,戴克政都積極主動率隊,帶頭搞抗日宣傳。戴克政的演講慷慨激昂,激動人心,以自己親身經歷、自家遭遇為事實,毫不誇張,有理有據,深受吉東地區人民歡迎。每每演講,周保中都予以極大關注、鼓勵及指導。儘管周保中軍長工作繁忙,但一有時間便指導戴克政如何打游擊,如何指揮戰鬥。在周保中軍長的親切關懷下,戴克政迅速成長起來。1938年,戴克政任抗聯五軍三師九團團長。他每戰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吃苦在前,深得戰士好評。8月間他腿部負傷又染病,留守黑龍江省寶清縣小團山臨時後方駐地(並看守通敵犯人)。8月13日遭敵包圍。敵人在飛機、大炮、騎兵配合下,用200多騎兵向我小團山子臨時陣地進攻。戴克政僅率14名戰士與敵激戰3個多小時,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戴克政等11人壯烈犧牲於戰地。
1931年抗日戰爭暴發時,戴鳳齡率全家老幼50多口人全部參加抗日,加上獨立營300多官兵,為了將日本侵略軍驅逐出中國,英勇頑強地戰鬥,跟隨周保中將軍踏遍了白山黑水之間的山山水水,遍灑熱血。到1945年日本投降,幾乎全部戰死沙場!沙河沿人講:戴家僅剩老寡婦領著小寡婦,外加幾個孩子(其中戴鳳齡一家犧牲54口人),戴鳳齡的孫子戴友喜(戴克政的唯一兒子)終於迎來了抗戰勝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