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點,生物學資料,分布,
形態特點
成體:雄蛙體長49mm,雌蛙體長55mm左右。頭寬略大於頭長;吻短,盾狀,突出於下唇;吻稜稜角狀,頰部略向外傾斜;鼻孔位於吻眼中間,鼻間距大於眼間距,眼間距略大於上眼瞼寬;鼓膜小,隱約可見;無犁骨齒;舌寬圓,後端有缺刻。
背麵皮膚較光滑。自上眼瞼後半部向體側延伸至胯部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疣粒;顳褶明顯,枕部兩側略隆起;前臂及跗、踱外側皮膚粗厚;跗部腹面有長而寬厚的皮膚腺,表面光滑,灰黑色,其遠端到達內、外踱突部位;跗外側緣之寬厚腺體成棱狀,並布滿細刺粒;肛孔上方及脛跗關節背面常有細刺粒。腹面有扁平疣。
生活時背面橄欖綠色,散有不規則淺色斑紋;四肢背面有深色寬橫紋;腹面乳黃色。液浸標本背部有不規則的黑醬色斑塊,斑塊間有分散的灰白色斑點;上唇緣有不規則的淺色斑紋;四肢背面有較寬的黑色橫紋,前臂及股、脛、跗各有3—4條;股後方有大小不一的前色斑;腹面乳白色或乳黃色,咽喉部及胸部有少量黑斑。
生物學資料
該蛙生活于海拔700~1 400m的山溪或其附近。成蛙常攀附在溪岸邊石上或瀑布中急流處的岩壁上。捕食多種昆蟲、蟻類、蜘蛛等小動物。繁殖季節為4~7月,卵群產在急流處岩洞內的石壁上,呈圓形或橢圓形,卵片距水面1 m左右,但水花經常飛濺到卵片;雌蛙可產卵196~253粒。蝌蚪棲息在河流處的石塊上。
分布
江西(貴溪)、福建(德化、南靖、詔安、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