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躍,男,1962年生,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編輯出版委員會委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巴蜀畫派促進會副會長,第一批巴蜀畫派影響力代表人物。獲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一等獎。出版有《戴躍書法作品集》。被聘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躍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2 年
- 職業:書畫家
- 主要成就: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一等獎
- 代表作品:《 戴躍書法作品集 》
人物經歷
藝術之路
為學畫而練書法
戴躍專攻國畫後也自學了很長時間。1996年,他拜師書畫家沈作常後,藝術之路開始發生重大轉折。“老師告訴我要畫好國畫,書法不好是不行的,我雖然從1986年開始學書法,但從那時才認識到書法的重要和魅力,於是就開始沉迷鑽研,後來又專門拜了著名書法家劉正成為師。”1999年,戴躍創作的一幅行書在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上斬獲一等獎,他開始在四川書壇嶄露頭角。
貳
回歸傳統
2003年戴躍調任至省書協成為一名職業書法家之前,他已在銀行系統工作了20多年。他說:“在銀行上班,別人認為你捧了個金飯碗,可我最後還是決定轉行,因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較愜意。以前我是業餘寫書法,但如果把它當作一種業餘愛好而附庸風雅地玩玩,那就永遠地停留在一種業餘狀態。”戴躍想在書法這條路上走得更長更遠,跳槽其實也是必然。
他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我轉行的這10年才開始認認真真地系統研究和學習古人的書法,臨帖從明代的王鐸開始,然後是宋代的米芾和唐代的孫過庭,最後晉代的二王,我倒著從後朝前臨帖,就是想要溯本求源。”
戴躍的行草在書壇堪稱一絕,他取法孫過庭,並糅王鐸、米芾及碑版於一爐,宛若行雲流水、揮灑自如。正如姜壽田先生在《巴蜀書法六家蠡評》中所述:“戴躍書法在保持性情化審美取向的前提下,似更為心儀帖學一路,如二王手札、《書譜》、董其昌,在他腕下皆多有採擷。不過,種種跡象表現,戴躍雖然並未對民間書法發生過興趣,但他走的也並不是純粹經典化路數。”
戴躍的書法作品融合了質樸而妍美書風,既有碑版質樸,又含帖中暢爽。其運筆中鋒側鋒並用,筆鋒或藏或露,忽起忽倒,變化多多。尤其是他的草書,由於深受巴蜀文化的薰陶,戴躍善用蒼鬱跌宕的行氣配合酣暢淋漓的筆墨、雄強遒勁的筆力揮墨於帖。其技藝不僅打破了自己尊孫過庭為師而形成的娟秀見長的書風,還給他的書法平添了一種豪宕灑脫的野逸之趣。
此外,階段不同,其追求亦有不同。一直以來,戴躍都喜歡晉到宋這期間的經典作品。戴躍說:“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透出的氣息則是不同,晉人、唐人、宋人等等其作品氣息各異,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這個問題,我覺得更加重要。”對不同時期經典作品的不同理解,使他從其中感受不同的氣息並窺其作品的本質,再將之融匯於自己的筆觸墨端,遂形成了沿襲傳統風格、兼備自我特色的戴躍式書法。
叄
硯邊感悟
每個文藝工作者更應該有所擔當,那就是復興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關於書法應當回歸傳統,戴躍還寫過一篇《硯邊偶感》的短文,他在裡面說:“回歸經典,返本開新,是書學中一條帶普遍性的規律。前輩先賢遵循這一規律,才有了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絢麗而博大的書法遺存;今天的我們,遵循這一規律,就不會迷失創造方向,不會讓我們的創作落入野俗。同時,經典本身也是我們創造靈感的源泉;遵循這一規律,也有助於我們專注並正確地審視傳統,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書法創作並面向未來。”
戴躍平時除了在書法創作和理論研究領域的成果頗豐,身兼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副研究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秘書長等職的他,對書法家的時代使命也有深刻認識。“發展文化是國家和時代的強烈願望,因為如果沒文化振興,經濟發展再高再快也是空中樓閣。在這個大趨勢下,每個文藝工作者更應該有所擔當,應該擔當的是什麼?那就是復興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戴躍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一再強調,在當今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之下,藝術家更應身兼使命感和責任感。“作為書法家,自己當進一步深入傳統,立足當代,創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無愧於這一偉大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