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興寺
- 外文名:Daixing Temple
- 地址:榆林古城內東駝山間
- 結構:磚木
- 創建年份:明正德十一年(1516)
- 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
歷史沿革,初建,修繕重建,規模建制,寺院大小,▪建築風格,主要景觀,景觀概述,鎮寺之寶,各殿景觀,其它相關,住持簡介,入寺須知,
歷史沿革
初建
戴興寺建於明正德十一年(1516),原為延綏鎮總兵戴欽家祠,後舍為佛寺。
修繕重建
一九九三年開始,在各級黨政有關部門領導的支持下,在住持釋體證法師率領下,佛門四眾,善男信女、各界人士鼎力相助,慷慨解囊,發心捐資總計五百餘萬元。對寺院多次進行維修,新建。
規模建制
寺院大小
戴興寺殿宇建築因山就勢,分三院,有殿宇共五十四間,整個寺廟占地三千六百平方米。
▪建築風格
布局精巧,坐落有致,結構謹嚴,恬靜幽雅,建築多為磚木拱檐歇山式。古色古香,引人入勝。
有五佛大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羅漢殿、孤魂殿、南北禪堂等明代建築。其中五佛大殿為寺之主體建築,其底層南北長16.4米,東西寬10.6米,全用巨磚砌成,枕通券洞穹窿頂,外接斗拱、檐木結構明廊;上層是磚木結構五攬大樓閣。頂復仰合青瓦,五脊六獸。大殿通高13.4米,殿內原供大小不等佛像數十尊,並有5尊銅鑄巨型佛像,可惜已不存。
主要景觀
景觀概述
殿宇主要有五佛大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羅漢殿、地藏殿、南北禪堂等明代建築。供器、法器一應俱全。寺院藏經三千有餘。存有明清時期匾額十餘塊,石刻兩方。另有維修重修功德碑記等。
鎮寺之寶
在榆林只要提起戴興寺,人們就會自然地想起戴興寺的鎮寺之寶——彌勒大佛。大佛座東面西,塑於建寺之初距今已經500多年了。雖經幾百年的滄桑卻依然栩栩如生,是每天來這裡的香客必須膜拜的地方。在文革期間,寺院幾乎被毀的面目全非,是寺院裡的僧人和居士聽說有人要毀壞彌勒大佛像,他們用了一夜的時間在佛像前壘起一面牆,牆上寫了個大大的“忠”字,第二天來的人一看沒有了佛像,只有一面牆還有牆上的那個極有象徵的字就離開了寺院。就這樣歷經幾百年的大佛才得以保留下來。
各殿景觀
該院南牆有彌足珍貴的磚雕壁畫和聯語,長約8米,惜被刀斧損毀。中小院東殿是念經堂,供釋迦佛。殿前檐下有光緒、宣統年間住持僧行振所立“僧會司”巨匾及僧八名士懸掛的數方木匾。內有崇禎年間的“急周同道”、康熙年間的“德風遠布”道光年間的“永錫祚胤”匾額。中小院北房是待客室,其頂部建“暮鼓”閣,南房是地區佛教協會,其頂部建“晨鐘”閣。其後進入南小院“禪居”處,小院西牆邊有三株“夫妻母子木瓜”樹,可謂奇異。夫妻樹由地表分為兩株,高約9米,樹齡約500年左右,妻樹居中,粗可盈抱,夫樹居南,稍細。妻樹北1米處有一株高兩米的幼樹,僧人說是從中間這株母樹的地下根所生櫱枝,猶如母子。 上院西邊是坐東向西的五佛殿。五佛殿重檐迴廊、五楹三十六柱磚木結構,殿內危坐聖壇的是以中央佛毗廬遮那佛為首的五方佛,法相莊嚴,金碧輝煌。南北牆用工筆彩繪40多幅佛像。五佛殿門上懸掛有清康熙年間榆林名書法家陳璋書寫的“梵林公藝”、“仁讓超厚”等匾額。戴興寺這十多方明清碑石、木匾可謂珍貴文物。五佛殿北耳殿祀孔雀明王、眼光菩薩,南耳殿原塑有戴欽像,現主祀準提菩薩。站在五佛殿前憑欄西望,遠處的黑山如水墨畫,近處的樓宇房舍參差錯落,引入神往,一時恍若出世,胸襟釋然。
上院正殿坐東面西,硬歇山單檐式磚瓦結構,門懸“大雄寶殿”匾額,亦為趙朴初題寫。殿內供一佛(釋迦牟尼)二菩薩(文殊、普賢),法相慈祥。“大雄寶殿”北偏殿主祀地藏菩薩,南偏殿主祀白衣觀音。上院北殿供十殿閻君,南殿供十八羅漢。院中有內蒙古信士2001年敬獻的兩座高八、九米、下粗三米的“千佛鐵塔”。塔上逐層鑄有高約三寸小佛像,形象逼真、工藝精湛。
其它相關
住持簡介
釋體證,俗名王志龍,男,漢族,1969年1月1日出生於陝西省扶風縣法門鎮。
1977年至1981年在扶風縣法門鎮國小讀書。
1981年時善緣具足,於法門寺觀音寺出家修行,期間恪守寺規戒律,苦學佛理。
1987年至1990年在陝西省香積僧伽培訓班深造,(獲證書)期間在西安興善寺擔任僧值,圓滿完成常住寺院分配的工作。
1990年因表現突出,受省佛教協會委派,到榆林戴興寺,協助當時寺內唯一的一名僧人大旭法師的工作,期間不畏艱苦,兢兢業業,不久大旭法師圓寂後,擔任住持至今。
2002年、2007年連續兩屆當選為榆林市佛教協會副會長。
2010年當選為陝西省省佛協副秘書長。
2002年、2007年連續兩屆當選為榆陽區政協委員。
2010年當選為榆林市政協委員。
入寺須知
入寺須知佛教最講規矩,出家人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講究行住坐臥不離法度。 那么居士與遊人香客進入道場,又該遵循一些什麼規矩呢?下面羅列幾條以供參考:
1、入寺:入寺之後,不宜中間行,進退俱當順著左臂行走,入得殿堂,帽及手杖等物,不可向香案或佛桌上安放;
2、禮拜:大殿中央拜墊是寺主所用,外人不可在上禮拜,宜在兩旁拜墊上禮拜。凡有人在禮拜,不可從他的前頭經過;
3、閱經:寺中若有公開閱覽的經書,宜從容翻閱。須先淨手,端身正坐放案上閱讀,不可放置膝上,更不得褻瀆;
6、聽經:殿堂若有法師講經,宜隨眾禮拜入座,以恭敬心聽聞。不得向熟人打招呼,不得起坐不定,閒談嬉笑,影響他人。如有事不能聽完,但向法師合掌問訊,肅靜而退;
7、用齋:如在寺院用齋,經客堂同意後,聞前椎隨眾徐徐進入齋堂,宜坐於僧眾之下坐或後排,不得語笑喧譁,不得翹腿而坐;
8、會客:若需會見在寺院中熟悉的師傅或居士,宜去客堂向知客師秉白,待知客通知後方可與熟人會見交談,不可自作主張進入僧人寮房或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