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維森-革末實驗
- 外文名:Davisson–Germer experiment
- 領域:量子力學
歷史
![](/img/3/d90/c8510f58621fb4779a48510d9b45.jpg)
1927 年,在貝爾實驗室,戴維森與革末將低速電子入射於一個鎳晶體標靶。他們細心地測量散射到每個角度的電子強度。他們發覺衍射圖案與威廉·布拉格預測的X射線的衍射圖案相同。戴維森-革末實驗證實了德布羅意假說的正確性。這個實驗與康普頓散射實驗,證實了量子力學理論的一個基本角柱:波粒二象性。
實驗
![](/img/a/530/8f34f30d0869df8287925a16598b.jpg)
![](/img/f/c16/75da82be1958b2227602a943c710.jpg)
![](/img/1/f64/942037efb7f617913178134251ac.jpg)
![](/img/4/203/d3a04764daf77ffb1be70ab8e047.jpg)
![](/img/5/7f5/817172e421d8a6b6ee56734aeaff.jpg)
![](/img/a/295/d495c3ef40ac6d8e86e542cbae2b.jpg)
![](/img/d/b14/3100e01375617f0f848899868734.jpg)
![](/img/f/d7c/f68608a4de205605cc2c67f06c89.jpg)
![](/img/7/59c/e34a80474311716efc96ec37caef.jpg)
![](/img/6/872/fe4d48843b8cdf028f70b459c891.jpg)
![](/img/6/ab7/251d815df48423e02f6d5a557bd5.jpg)
![](/img/2/d54/244dddbccdf30a7cc54a5d782610.jpg)
![](/img/6/ef2/3e3f72daac35d851153d273f521b.jpg)
![](/img/7/1c6/7b38ebf01219e5b0341570337930.jpg)
![](/img/4/020/1870c69d90bb9400532f7b1bf507.jpg)
![](/img/1/e5d/45ab1ac62310cbdd2b81268978ab.jpg)
![](/img/7/0d0/9eb5815228d82caa0cd2bb1ed80e.jpg)
戴維森-革末實驗是柯林頓·戴維森與雷斯特·革末設計與研究成功的一個量子力學實驗。他們用低速電子入射於鎳晶體,取得電子的衍射圖案。發表於 1927 年,這實驗為...
雷斯特·革末(Lester Germer ,1896年10月10日-1971年10月3日),是一位美國物理學家。他與柯林頓·戴維森,在戴維森-革末實驗里,共同合作證明了物質的波粒二象...
戴維森回到紐約後,立即和革末一起研究薛丁格的論文,但是計算結果跟實驗所得結果相差甚遠。於是,他們索性放棄原來的實驗,投入到一項進行全面研究的計畫中去。這時,...
副標題:改變物理學的50個實驗 譯者:陽曦 出版年:2017-10-1 頁數:176 定價:...——戴維森與革末 1927 一切都是不確定的?——海森堡 1927—1929 宇宙為什麼會...
公元1927年,美國科學家戴維森與革末用低速電子進行電子散射實驗,證實了電子衍射。同年,英國科學家G.P.湯姆遜用高速電子獲電子衍射花樣,他們的工作為法國科學家...
在此之前,衍射被認為是波獨有的性質;因此,戴維森-革末實驗揭示了電子的波動性。同年,英國物理學家喬治·湯姆孫在觀測金屬薄膜的電子衍射實驗時也獲得了衍射圖案...
根據這一假說,在“一切物質”的範圍之內的電子也會具有干涉和衍射(繞射)等波動現象,這被後來的戴維森-革末實驗所證實。在十九世紀末,日臻成熟的原子論逐漸盛行,...
根據這一假說,在“一切物質”的範圍之內的電子也會具有干涉和衍射(繞射)等波動現象,這被後來的戴維森-革末實驗所證實。1924年,奧地利物理學家泡利(Wolfgang Ernst...
根據德布羅意假說,電子是應該會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動現象。1927年,柯林頓·戴維森與雷斯特·革末設計與完成的戴維森-革末實驗成功證實了德布羅意假說。[4] ...
第4節 德布羅意物質波與戴維森-革末實驗第5節 不確定關係第6節 波函式及其統計解釋習題第2章 薛丁格方程第1節 概述第2節 一維無限深勢阱第3節 量子隧道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