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氏貘
- 拉丁學名:Deperetellidae
- 界:動物界
- 科:貘
- 分布區域:中國、蒙古、吉爾吉斯斯坦和緬甸
- 中文學名:戴氏貘
通過對頭骨和腕骨材料的詳細描述和比較,研究者認為其代表了目前已知最原始的戴氏貘,並命名了新屬種:齊氏二連脊貘(Irenolophus qii),種名獻給曾在二連盆地進行過大量野外和研究工作的齊陶先生。研究者同時認為戴氏貘和貘科一樣,很可能都是從原始的沼貘類一支演化而來。這主要表現在戴氏貘和早期的沼貘上臼齒都具有退化且向舌側擠壓的後尖,下臼齒趨於雙脊形,以及前頜骨不退化,與鼻骨接觸等。根據對下臼齒釉質顯微結構的分析,二連脊貘具有垂直型的施氏明暗帶,且釉柱中具有明顯的中縫。另外,戴氏貘的前臼齒臼齒化模式也顯示出非常獨特的特徵。大多數奇蹄類在演化的進程中,前臼齒都有逐漸臼齒化的過程,即早期的類群中前臼齒通常結構較為簡單,後期的逐漸複雜,和臼齒的形態接近。這一臼齒化過程通常是從原尖向後伸出一條脊,從而分化出次尖而實現(如沼貘科、貘科,和其他大部分奇蹄類);而在戴氏貘中,臼齒化的過程是通過前小尖和原尖的逐漸分離而形成;這一模式以前僅見於始新世馬類的P3和貘犀Metahyrachyus的P2。所以戴氏貘的進步類群Deperetella和貘科中Tapirus前臼齒雖然都已經完全臼齒化,但它們對應的舌側齒尖和兩條橫脊並不是同源結構。而兩棲犀類的前臼齒臼齒化是通過原尖和後小尖分離而形成的。這三種模式說明了不同類群奇蹄類前臼齒的臼齒化具有不同機制,而這些不同機制產生的原因和影響仍需進一步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