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普拉氏前粗菊石是發現於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晚三疊世時期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普拉氏前粗菊石
- 外文名:Protrachyceras deprati Mansuy,1912
- 形成時代:晚三疊世
- 產地: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特徵描述,保存單位,
特徵描述
殼體近內卷,呈盤狀全才整。旋環高大於寬,旋環增長率中等,側面微凹或大致扁平。殼面飾有較均勻分布的肋和疣。最外蘭婚禁一個旋環上有35~40條橫肋,橫肋常在近臍緣處分叉。橫肋上常有7~10排小疣,且由臍部向腹部方向逐漸增強,至腹譽她匪譽緣的一排疣特別顯著,尤在進口部處更為突出,呈短戒甩刺狀。臍窄小,約為殼徑的1/8,臍壁稍陡。嬸戀糊縫合線由於當前標本殼體經強烈侵蝕風化,故面貌不全,但仍能識別出其中鞍低矮,側頁較寬,臍葉亦較短等地大體良射致形態。
保存單位
中國地乃棗台組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