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始建緣由,發展歷史,傳說,
始建緣由
戴公廟始建於唐朝,據清同治十年《長沙縣誌》載記,迄今約1300餘年歷史。相傳戴公三聖(戴宗德、戴宗仁、戴宗義三兄弟)均武藝起群,有將帥之才,見義勇為,先後七次受皇封(故該村名為七峰村)。
曾於嚴寒風雨中兩次在洞庭湖臨資口下水救船,搭救55人;還擅長醫道,施財舍藥、普濟眾生,做了無量功德,被當地鄉民歌頌,後得道成真,尊稱為戴公三真人,於是“鄉人感思立祠祀焉”,於七封山中修建戴公廟。該廟原有戲台、正殿、附屬殿宇及配房,規模宏大,近似東鄉陶公廟。戴公廟棄於土改,毀於文革,後逐步恢復至現規模,世稱老戴公廟。
發展歷史
望城境內三所戴公廟起源及發展各不相同,其中老戴公廟歷史最久,有一千多年歷史。戴公老廟是戴公的陵園所在,位於黃金東路的戴公廟歷史較短,但來源非常有傳奇色彩。
戴公三兄弟是晚唐時人,曾在長沙河西開醫館治病救人,黃巢起義時又率領鄉民自保,深受百姓敬愛。三兄弟死後,鄉民立祠祭祀(約公元710年),清道光年間,由於鄰鄉新建了小戴公廟,為示區別,人們將此祠堂稱為老戴公廟。民國八年(1919年),人們對戴公祠進行擴建,並正式改廟名為老戴公廟。門聯,廟匾由周介裪先生書寫。該廟1958年被禁,七十年代被夷為平地,1988年重建。著名女書法家周昭怡(周介裪之女)為老戴公廟補書廟匾和門聯。
戴公的遺蛻葬於桑梓村羊閣老,後來成為了戴公老廟。破四舊期間,陵墓險糟破壞,多虧附近居民將陵墓覆蓋,偽裝成菜地,這才躲過一劫。
而黃金東路的戴公廟起源最為傳奇,自1958年老戴公廟被禁,人們一直無處祭拜戴公。1965年,兩個放牛牧童躲雨,看見石門洞內有三個白髮老人,訊息傳開,人們認為是戴公三聖在石門洞現身,所以來石門洞朝拜的香客越來越多,在”文革”期間也阻止不了前來朝拜的民眾。後地方民眾在石門洞建有小廟,在改革開放的政策引導下,為方便眾信士上山,百姓捐資地方民眾組織在八家寨半山新建了戴公廟,並雕有神像。現存文革時期一個拱門。後來山腳建了如今的戴公廟。
2011年,三廟同時翻修。
傳說
戴公三兄弟祖籍寶慶(今邵陽),生長於沙子坪接龍橋,後來到長沙河西馬欄港開堂行醫,與當地無良巫醫做對,救治了許多人,並成功趕走了巫醫。
戴公三兄弟不僅醫術高明,還武藝超群,見義勇為。兄弟三人曾於嚴寒風雪中在洞庭湖資江口下水救船,搭救55人。今岳陽地區仍有廟宇供奉戴公。
唐僖宗年間,黃巢兵至潭州(今長沙),一支潰軍流至善化寶慶鄉間為匪作亂,戴氏兄弟募集鄉勇,奮起抵抗。無奈匪兵兇殘,在身先士卒的激戰中,兄弟三人先後陣亡。餘勇退至雷公沖(今八家寨),匪兵追至,鄉民抗擊乏力。忽然山中飛出無數黃蜂,叮咬匪兵眼鼻,逼退匪兵,這才免去一場滅絕。倖存鄉民有唐,譚,金,戴,盧,萬,彭,陳八姓之家,故此地有八家寨之稱。
唐昭宗年間,一將軍戰於七峰村附近,久戰不勝。後夢中得金甲神指點,一舉戰勝敵軍。將軍打聽後發現,金甲神的形象與戴公相符,鄉民紛紛認為此乃戴公顯聖。現有地名金甲沖,金坪相證。
相傳1965年,兩個牧童在八家寨村放牛,突然下起了大雨。牧童去山上石門洞避雨,在洞中遇到三位白鬍子老爺爺。老爺爺說讓牧童早點回家,說完雨就停了。牧童回家後再上山,卻怎么也找不到老爺爺了。訊息傳開,人們認為這是戴公的神靈,並不顧阻攔,在石門洞附近建了戴公廟(當時老戴公廟香火已經被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