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長安嶺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作於皇祐四、五年間(1052-1053)舒州任上。
這首七絕,當是一首詠物詩。所詠之物,乃偏野之處的一塊巨石。首句言其險。次句言其高;兼說無心而高,有擬人意,似謂此石出處隨心。三句言其勢,欲填滄海,有精衛之志(精衛有“志禽”之名)。末句乃“戲言”所在:我豈能因為痛惜跋涉者的馬蹄而自損其高乎?托物言志,而冠之以“戲”。是化莊為諧。詩意可與《登飛來峰》並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戲長安嶺石》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王安石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戲長安嶺石⑴
附巘憑崖豈易躋⑵,無心應合與雲齊⑶。
橫身勢欲填滄海⑷,肯為行人惜馬蹄⑸。
作品注釋
⑴長安嶺:在舒州懷寧縣,去縣八十里。嶺下有木瘤寺,寺上有大石。安石有《自舒州追送朱氏女弟憩獨山館宿木瘤僧舍明日度長安嶺至皖口》詩,可證。
⑵巘:高岩。躋:攀登。
⑶無心:指山石之高本無意之事。與雲齊:與雲之無心是一樣的。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⑷填滄海:填塞大海。喻山石之大,又有起飛之勢。古有“精衛填海”的神話傳說,見於《山海經》:“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⑸惜馬蹄:愛惜馬蹄。唐人張謂《同諸公游雲公禪寺》:“共許尋雞足,誰能惜馬蹄?”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之一:“平生為幽興,未惜馬蹄遙。”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大詩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後諡號“文”。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年)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文。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