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贈靈澈上人》是唐代詩人呂溫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戲贈靈澈上人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呂溫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戲贈靈澈上人①
僧家亦有芳春興,
自是禪心無滯境②。
君看池水湛然時,
何曾不受花枝影。
作品注釋
②禪心:寂定之心。滯境:執著粘滯在境上。
作品賞析
禪家愛賞芳春,此與世人所同;禪家不滯於芳春,此又與世人不同。因為在他們看來,春天到來,百花盛開,確是很美;但倘若春去花謝,也不會惋惜。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禪家餓了吃飯,困了睡覺,就是悟道,然而常人不是這樣,因為常人吃飯睡覺時總是千般思緒,萬般煩擾,此之謂“滯於境”。正是由於禪家入於境而不滯於境,所以更能深切地感受芳春之美,這恐怕又是常人之所不及的。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一層道理,作者又打了一個比喻:禪家對外物的關係,正如澄清的池水,並不會拒絕花枝的影子。花影入水,水恬然受之,水花相映,自有其不可取代的美。禪家也應該這樣,知道自性本空固然很好,但倘若執著於空,則又走上了另一個極端,領會不到禪悅。《五燈會元》卷六《亡名道婆》一節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昔有婆子供養一庵主,經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么時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無暖氣。’女子舉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養得個俗漢。’遂遣出,燒卻庵。”佛教視色慾為一大戒,這和尚被妙齡女子抱住,卻能自我把持,並沒有錯。關鍵是他的那兩句話,說明他是在自我克制,也就是心中還有女色之念。禪宗認為“起心即是妄”,那和尚不能超越善惡,所以只是個俗漢,反而不如婆子為得道。拿這個故事去印證此詩末二句,也很恰當。
作者簡介
呂溫
呂溫畫像
![呂溫畫像 呂溫畫像](/img/0/037/cGcq5SMkRGO4AzY0QWN4YTZ4UmZ0IzNmFzNlF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