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王安憶談藝術

戲說:王安憶談藝術

《戲說:王安憶談藝術》是當代作家王安憶創作的隨筆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1月。

作者以小說家的視角解讀劇作,又以普通人的心態解讀人性。書中既有對《斯通納》《那不勒斯四部曲》《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百年孤獨》《龍紋身的女孩》等經典名作的解讀,也有對藝術現場細緻入微的觀察,還有漫談生活和審美趣味。在作者筆下,這是一場藝術之旅,一場戲劇之夢,也是其個人視角下的百年文學變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戲說:王安憶談藝術
  • 作者:王安憶
  • 文學體裁:隨筆集
  • 首版時間:2021年1月
  • 字數:129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戲說:王安憶談藝術》收錄的48篇文章是王安憶自1988年至今的觀影、看劇史,以及她的藝術館遊歷史。一篇篇隨筆,是她日常看電影、電視劇的思考和品析,生動鮮活。而講述藝術館遊覽的隨筆,則厚重深遠,富有文化和歷史深沉悠遠的意味。羅浮宮、維也納藝術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梵谷美術館、巴洛克藝術博物館……一幅幅畫作、一個個雕塑、一片片穹頂,都仿佛在紙頁間流淌起來。《魂斷藍橋》《雨人》《鐵達尼號》《廊橋遺夢》《洛麗塔》《苦海餘生》《胭脂扣》《半生緣》……作者對經典劇作的品讀與回味,是一輪輪沉潛與迴響,她以小說家的敏銳和感知力解讀劇作,品鑑人物,又以普通人的心態解讀人性,探討情理。獨具一格的視角和分析,幫人們推開了另一扇思維之門。打開書,這是一場藝術之旅,一場戲劇之夢。

作品目錄

朝聖
寂寞
出巡迴來樂遙遙
書法和雕塑
氣氛
戲說
看電影
電影和文學
見沒見到瑞恩?
美麗
安娜的型
編故事
人物的型
“家常”
“美國夢尋”
木匠
日常生活的常識
我看《情人》
讀電影
我看電視
家有傳奇
看一場恐怖電影
此情何堪
市井之趣
是誰創造了奇蹟
月兒彎彎照九州
有趣
用你的矛攻你的盾
命運的力量
宋朝
人間疾苦——讀《鄉村診所》
我看《馬》
我之服裝所見
我們為什麼需要音樂廳
阿東的語錄
服裝一二三
藝術的道路
藝術的邊界
記一次服裝表演
《背叛》的彩排
小品
上海方言劇里的人生
“現代”的概念
藝術是一個過程
《薪傳》的重負——看台灣雲門舞團《薪傳》
上海影像
摹寫的精神

作品鑑賞

《戲說:王安憶談藝術》以情理交融的深刻敘寫,為讀者揭示出藝術的多重意蘊。該書的重點主要集中在觀影和探訪藝術宮殿的書寫上。一方面,作者走進影院,通過觀看《魂斷藍橋》《雨人》《鐵達尼號》《廊橋遺夢》《洛麗塔》《苦海餘生》《胭脂扣》《半生緣》等影視佳劇,從它們精巧的藝術構思、絲絲入扣的情節設計、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里,解析這些經典影片的藝術風格、敘事方式和演繹技巧,並一一指出它們藝術表現上的優與劣,進而道出它們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深層次原因。另一方面,作者利用遊歷和講學的機會,探訪世界各地的藝術宮殿,邁入羅浮宮、維也納藝術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梵谷美術館、巴洛克藝術博物館等藝術殿堂,憑著小說家的敏銳及獨特感知,點評館中的重要畫作、雕塑及古色古香的器物。既解讀作品的年代背景,回顧巨匠們的從藝之路,分析他們的代表性作品,同時也從作品包蘊的深刻內涵中,揭示其存世的巨大價值和潛在的社會意義。
王安憶以其深邃的文學思辨,展現出對藝術的多重理解。觀看《尼羅河上的慘案》等大片,作者不是單純地分析這些影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而是意味深長地從同名小說與電影的改編說開去,從它們在敘事手段、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歸結出“不同藝術門類既有個性,又有共性”的結論。作者由此認為,天下藝術大抵都是相通的,既可以相互借鑑,也可以獨自演繹。正所謂“文無定法,藝無止境”,對藝術家包括小說家來說,創作出一部好的作品,其要義便在於,用儘可能精準的表現形式,去詮釋無限寬廣的思想核心。而流連在米開朗琪羅達·文西倫勃朗維米爾莫奈梵谷馬蒂斯等藝術大師的作品前,作者更是稱這種拜謁就像是一種朝聖。王安憶以女性特有的婉約、細膩,精緻表達了參觀每一處藝術作品時的情感律動和精神啟悟。仰望《創世紀》壁畫,作者深為它的華麗而嘆服,稱讚它“即便在今天,色彩亦是新鮮明亮,更毋庸說十六世紀初始,顏料和配方都還有限,可以想像當時的驚艷”。而對於如何鑑賞一幅畫作的藝術價值,她也深有體悟地說,“還是要納入美術史的大背景,才能認識深刻。”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王安憶品讀文學經典、觀看戲劇表演、聆聽音樂演出時的那些篇章。她的藝術思考由淺入深,從文學到戲劇再到音樂,感觸良多而又頗具啟發意義。賞讀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她對比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詳細分析了安娜與包法利夫人的人生際遇和命運遭逢,相較二者的個人悲劇,王安憶一針見血地指出,“愛瑪的悲劇,遠不及安娜的高尚,她只是凡俗的悲劇。”由此,人們也可以觀照出兩位文學大師在創作上迥異的美學追求。這種藝術上的深層體悟,還表現在王安憶對不同音樂的理解上。就當今時代“究竟需要什麼樣的音樂廳”這樣的詰問,王安憶從現場的燈光、音樂的呈現、曲調的抑揚等方面,探討了好的音樂應該有著什麼樣的張力。她說,“只有回想起它們曾經有過的燦爛的業績,它們在宏偉的交響音樂里的表現,才能認清它們的面目。”這種點撥,拓展了人們的藝術視域,提高了人們的美學境界,強調了藝術在解決好源與流的過程中,一定不能把發展與創新這二者割裂開來。這也昭示人們,任何藝術都存在著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把握好了它們的相輔相成,也就為邁向藝術上的至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1年4月15日,《戲說:王安憶談藝術》入選文學報四月好書。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戲說:王安憶談藝術》
2021年1月
東方出版中心
978-7-5473-1751-8

作者簡介

王安憶(1954—),出生於南京。1978年入上海《兒童時代》雜誌社任編輯,1980年入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期文學講習所學習,1987年受聘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2004年起受聘復旦大學。現任復旦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誰是未來的中隊長》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藝作品二等獎,《本次列車終點》獲1981年度全國短篇小說獎,《流逝》獲1981—1982年度全國中篇小說獎,《小鮑莊》獲1985—1986年度全國中篇小說獎,《長恨歌》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髮廊情話》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天香》獲第四屆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紅樓夢獎;2001年獲首屆馬來西亞世界華文文學花蹤獎,2009年獲韓國李炳注國際文學大獎,2011年入圍曼布克國際文學獎,2017年獲美國第五屆紐曼華語文學獎;2013年獲頒法蘭西共和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部分作品有英、法、德、荷、俄、意、西、日、以、韓、越、柬、塞、泰等譯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