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戲說:王安憶談藝術
- 作者:王安憶
- 文學體裁:隨筆集
- 首版時間:2021年1月
- 字數:129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戲說:王安憶談藝術》收錄的48篇文章是王安憶自1988年至今的觀影、看劇史,以及她的藝術館遊歷史。一篇篇隨筆,是她日常看電影、電視劇的思考和品析,生動鮮活。而講述藝術館遊覽的隨筆,則厚重深遠,富有文化和歷史深沉悠遠的意味。羅浮宮、維也納藝術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梵谷美術館、巴洛克藝術博物館……一幅幅畫作、一個個雕塑、一片片穹頂,都仿佛在紙頁間流淌起來。《魂斷藍橋》《雨人》《鐵達尼號》《廊橋遺夢》《洛麗塔》《苦海餘生》《胭脂扣》《半生緣》……作者對經典劇作的品讀與回味,是一輪輪沉潛與迴響,她以小說家的敏銳和感知力解讀劇作,品鑑人物,又以普通人的心態解讀人性,探討情理。獨具一格的視角和分析,幫人們推開了另一扇思維之門。打開書,這是一場藝術之旅,一場戲劇之夢。
作品目錄
朝聖 寂寞 出巡迴來樂遙遙 書法和雕塑 氣氛 戲說 看電影 電影和文學 見沒見到瑞恩? 型 美麗 安娜的型 | 編故事 人物的型 “家常” “美國夢尋” 木匠 日常生活的常識 我看《情人》 讀電影 我看電視 家有傳奇 看一場恐怖電影 此情何堪 | 市井之趣 是誰創造了奇蹟 月兒彎彎照九州 有趣 用你的矛攻你的盾 命運的力量 宋朝 人間疾苦——讀《鄉村診所》 我看《馬》 我之服裝所見 我們為什麼需要音樂廳 阿東的語錄 | 服裝一二三 藝術的道路 藝術的邊界 記一次服裝表演 《背叛》的彩排 小品 上海方言劇里的人生 “現代”的概念 藝術是一個過程 《薪傳》的重負——看台灣雲門舞團《薪傳》 上海影像 摹寫的精神 |
作品鑑賞
《戲說:王安憶談藝術》以情理交融的深刻敘寫,為讀者揭示出藝術的多重意蘊。該書的重點主要集中在觀影和探訪藝術宮殿的書寫上。一方面,作者走進影院,通過觀看《魂斷藍橋》《雨人》《鐵達尼號》《廊橋遺夢》《洛麗塔》《苦海餘生》《胭脂扣》《半生緣》等影視佳劇,從它們精巧的藝術構思、絲絲入扣的情節設計、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里,解析這些經典影片的藝術風格、敘事方式和演繹技巧,並一一指出它們藝術表現上的優與劣,進而道出它們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深層次原因。另一方面,作者利用遊歷和講學的機會,探訪世界各地的藝術宮殿,邁入羅浮宮、維也納藝術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梵谷美術館、巴洛克藝術博物館等藝術殿堂,憑著小說家的敏銳及獨特感知,點評館中的重要畫作、雕塑及古色古香的器物。既解讀作品的年代背景,回顧巨匠們的從藝之路,分析他們的代表性作品,同時也從作品包蘊的深刻內涵中,揭示其存世的巨大價值和潛在的社會意義。
王安憶以其深邃的文學思辨,展現出對藝術的多重理解。觀看《尼羅河上的慘案》等大片,作者不是單純地分析這些影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而是意味深長地從同名小說與電影的改編說開去,從它們在敘事手段、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歸結出“不同藝術門類既有個性,又有共性”的結論。作者由此認為,天下藝術大抵都是相通的,既可以相互借鑑,也可以獨自演繹。正所謂“文無定法,藝無止境”,對藝術家包括小說家來說,創作出一部好的作品,其要義便在於,用儘可能精準的表現形式,去詮釋無限寬廣的思想核心。而流連在米開朗琪羅、達·文西、倫勃朗、維米爾、莫奈、梵谷、馬蒂斯等藝術大師的作品前,作者更是稱這種拜謁就像是一種朝聖。王安憶以女性特有的婉約、細膩,精緻表達了參觀每一處藝術作品時的情感律動和精神啟悟。仰望《創世紀》壁畫,作者深為它的華麗而嘆服,稱讚它“即便在今天,色彩亦是新鮮明亮,更毋庸說十六世紀初始,顏料和配方都還有限,可以想像當時的驚艷”。而對於如何鑑賞一幅畫作的藝術價值,她也深有體悟地說,“還是要納入美術史的大背景,才能認識深刻。”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王安憶品讀文學經典、觀看戲劇表演、聆聽音樂演出時的那些篇章。她的藝術思考由淺入深,從文學到戲劇再到音樂,感觸良多而又頗具啟發意義。賞讀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她對比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詳細分析了安娜與包法利夫人的人生際遇和命運遭逢,相較二者的個人悲劇,王安憶一針見血地指出,“愛瑪的悲劇,遠不及安娜的高尚,她只是凡俗的悲劇。”由此,人們也可以觀照出兩位文學大師在創作上迥異的美學追求。這種藝術上的深層體悟,還表現在王安憶對不同音樂的理解上。就當今時代“究竟需要什麼樣的音樂廳”這樣的詰問,王安憶從現場的燈光、音樂的呈現、曲調的抑揚等方面,探討了好的音樂應該有著什麼樣的張力。她說,“只有回想起它們曾經有過的燦爛的業績,它們在宏偉的交響音樂里的表現,才能認清它們的面目。”這種點撥,拓展了人們的藝術視域,提高了人們的美學境界,強調了藝術在解決好源與流的過程中,一定不能把發展與創新這二者割裂開來。這也昭示人們,任何藝術都存在著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把握好了它們的相輔相成,也就為邁向藝術上的至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1年4月15日,《戲說:王安憶談藝術》入選文學報四月好書。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戲說:王安憶談藝術》 | 2021年1月 | 東方出版中心 | 978-7-5473-1751-8 |
作者簡介
王安憶(1954—),出生於南京。1978年入上海《兒童時代》雜誌社任編輯,1980年入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期文學講習所學習,1987年受聘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2004年起受聘復旦大學。現任復旦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誰是未來的中隊長》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藝作品二等獎,《本次列車終點》獲1981年度全國短篇小說獎,《流逝》獲1981—1982年度全國中篇小說獎,《小鮑莊》獲1985—1986年度全國中篇小說獎,《長恨歌》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髮廊情話》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天香》獲第四屆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紅樓夢獎;2001年獲首屆馬來西亞世界華文文學花蹤獎,2009年獲韓國李炳注國際文學大獎,2011年入圍曼布克國際文學獎,2017年獲美國第五屆紐曼華語文學獎;2013年獲頒法蘭西共和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部分作品有英、法、德、荷、俄、意、西、日、以、韓、越、柬、塞、泰等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