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在書外:戲劇文化隨筆》收集了作者近年來的戲劇評論文章和文化隨筆,大約10萬字,50-80幅精美插圖。全書分為四部分:草根的力量、傳統的命運、文明的傳承、舞台的覺悟,文筆有時犀利,有時優美,有時鞭辟入裡,有時曉暢輕鬆,從中既可以一窺古典戲曲的發展文脈,也可以曉知當代戲曲和戲劇藝術的發展景象,既有史的評析,也有經典作品的品評。
基本介紹
- 書名:戲在書外:戲劇文化隨筆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25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241776
- 作者:傅謹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232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戲即人生,人生即戲。
賞懂戲劇,理解生活。
獨具慧眼,品評系列。
《戲在書外:戲劇文化隨筆》涵括對殿堂級傳統戲曲藝術的回望,對民間路頭戲藝術及其生存的剖析,對當下戲劇節和戲曲國際傳播的評析,以及戲劇創新與傳承的獨特看法,品評深刻、眼光犀利
賞懂戲劇,理解生活。
獨具慧眼,品評系列。
《戲在書外:戲劇文化隨筆》涵括對殿堂級傳統戲曲藝術的回望,對民間路頭戲藝術及其生存的剖析,對當下戲劇節和戲曲國際傳播的評析,以及戲劇創新與傳承的獨特看法,品評深刻、眼光犀利
作者簡介
傅謹,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主要從事戲劇理論、中國現當代戲劇與美學研究,出版了大量的理論著作以及隨筆《醉臥花叢》、《老戲的前世今生》,曾獲全國青年優秀美學成果獎、田漢戲劇獎評論一等獎、北京市文藝評論一等獎。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草根的力量/ 1
感受草根階層的精神脈動/ 2
"路頭戲"的感性閱讀/ 11
生活在別處/ 27
讓"映山紅"重歸民間/ 42
第二部分 傳統的命運/ 51
文人與藝人:誰有權改革京劇?/ 52
戲劇命運與傳統面面觀/ 64
我們如何失去了甌劇——跨國傳媒時代的傳統藝術/ 83
夕陽回望——稀有劇種的命運與前景/ 97
站在文明與野蠻邊緣——從浙江崑劇團訪台說起/ 110
第三部分 文明的傳承/ 121
向"創新"潑一瓢冷水——一個保守主義者的自言自語/ 122
拒絕"原創"的N個理由/ 137
"音樂"和"民樂"/ 147
我們何以走向世界卻迷失自我——中國藝術三個成功傳播個案的解讀/ 154
第四部分 舞台的覺悟/ 169
男旦之惑/ 170
剛與柔:京劇中的中國女性/ 172
身體對文學的反抗——解讀李玉聲的16條簡訊/ 178
"變臉"迷思的終結/ 194
易卜生的靈魂飄在中國上空/ 200
全本《長生殿》與上昆的意義/ 211
後記/225
感受草根階層的精神脈動/ 2
"路頭戲"的感性閱讀/ 11
生活在別處/ 27
讓"映山紅"重歸民間/ 42
第二部分 傳統的命運/ 51
文人與藝人:誰有權改革京劇?/ 52
戲劇命運與傳統面面觀/ 64
我們如何失去了甌劇——跨國傳媒時代的傳統藝術/ 83
夕陽回望——稀有劇種的命運與前景/ 97
站在文明與野蠻邊緣——從浙江崑劇團訪台說起/ 110
第三部分 文明的傳承/ 121
向"創新"潑一瓢冷水——一個保守主義者的自言自語/ 122
拒絕"原創"的N個理由/ 137
"音樂"和"民樂"/ 147
我們何以走向世界卻迷失自我——中國藝術三個成功傳播個案的解讀/ 154
第四部分 舞台的覺悟/ 169
男旦之惑/ 170
剛與柔:京劇中的中國女性/ 172
身體對文學的反抗——解讀李玉聲的16條簡訊/ 178
"變臉"迷思的終結/ 194
易卜生的靈魂飄在中國上空/ 200
全本《長生殿》與上昆的意義/ 211
後記/225
文摘
感受草根階層的精神脈動
浙江台州市的路橋市場遠近聞名,不過本地人最喜歡去的是這座古鎮的路北街。這是一條狹窄的老街,沿街滿是密密麻麻的店鋪,除了日常品以外,還有7家出售戲劇服裝道具的專門商店。2000年5月6日,我要求台州市文化局丁琦婭副局長和路橋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盧向東主任陪我去看看。和店主們交談的結果頗出乎我們的意料,台州市一共有80家左右戲班,戲班的老闆和演員們都經常到這裡來採購戲劇用品,但是這些店鋪的主營對象卻不是戲班,而是寺廟。每家店鋪都擺滿了演戲用的行頭和樂器,服飾主要是供新建寺廟的神祇一一或者用當地人習慣的稱呼叫“老爺”一一穿戴的,購置樂器的也多數是各個村莊的老年協會,買去在寺廟開張、開光或者為“老爺”做壽吋使用。這裡規模最大的商店老闆鄭菊蘭坦誠地說,她的生意80%都是廟裡的,如果靠在戲班身上,生意早就垮台了。
店主們說得不錯,台州這裡並沒有專門為日益發達的寺廟供應必需品的商店,戲劇用品商店恰好補了這個缺漏。戲劇用品商店能夠成為寺廟的供應中心,原因是寺廟所需的那些物品,比如神祇身上的服裝和頭飾,包括他們手中的道具,與傳統戲劇演出中舞台人物的穿戴及道具基本上是同一的,戲裡用的東西廟裡也能用,至於絲竹樂器更是沒有絲毫區別。
路北街的戲劇用品商店構成一個有趣的隱喻,它暗示了台州民間戲劇與當地民眾的信仰之間存在某種同構關係。確實,台州戲劇的繁榮景象以及當地民眾對戲劇的熱愛,並不能僅僅從藝術的層面予以理解,它與普通民眾精神信仰之間的關係,一點也不比它與藝術之間的關係少。正因為此,對台州戲班經過長期的田野作業與研究所撰寫的拙著《草根的力量》於今年5月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後,《博覽群書》雜誌專門約請北京多位從事文化批評和社會學研究的知名專家,希望以拙著的出版為契機,對長期以來受到忽視的草根階層的精神生活展開討論,他們的關注面當然會遠遠超出戲劇的範疇。
我本人從事的是美學和戲劇學研究,本該止於為專門從事文化批評和社會學研究的學者們提供台州戲班這樣一個客觀存在的文本,我相信他們能對這個文本作出更精彩更合理的解讀。不過我也非常願意藉此機會,將我從事民間戲班田野考察過程中的那些真切感受,尤其是尚未在《草根的力量》書中充分表達出來的感受寫在這裡,供同行及讀者分享。
戲劇在中國起源的時間並不早,按照目前我們所能夠掌握的可信資料,中國廣闊範圍內成型的、具有一定規模和相對獨立的戲劇活動是在兩宋年間出現的,在此之前,各地與巫儺相關、與歌舞相伴的前戲劇活動雖然存在,但它們都還不能算是一種獨立的藝術樣式。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戲劇在兩宋年間一出現,很快就成為中國民眾精神與文化娛樂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項活動,因而它能迅速勃發;同時,在中國戲劇第一次呈現出它的成熟形態的兩宋年間,它就是以高度商業化的自然狀態存在著的,這樣的狀態保證了它與普通民眾之間始終保持著一種非常之密切的互動關係。好,現在我才說到了正題,我繞那么一個大圈子從宋代講起,只是為了說明一個在我看來非常之重要的現象一一中國戲劇一直是以其自然形態存在的,正緣於它在普通民眾的精神生活與文化娛樂中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它才會非常之純粹地在民間存在並一代又一代地接續著這一傳統。
P2-5
浙江台州市的路橋市場遠近聞名,不過本地人最喜歡去的是這座古鎮的路北街。這是一條狹窄的老街,沿街滿是密密麻麻的店鋪,除了日常品以外,還有7家出售戲劇服裝道具的專門商店。2000年5月6日,我要求台州市文化局丁琦婭副局長和路橋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盧向東主任陪我去看看。和店主們交談的結果頗出乎我們的意料,台州市一共有80家左右戲班,戲班的老闆和演員們都經常到這裡來採購戲劇用品,但是這些店鋪的主營對象卻不是戲班,而是寺廟。每家店鋪都擺滿了演戲用的行頭和樂器,服飾主要是供新建寺廟的神祇一一或者用當地人習慣的稱呼叫“老爺”一一穿戴的,購置樂器的也多數是各個村莊的老年協會,買去在寺廟開張、開光或者為“老爺”做壽吋使用。這裡規模最大的商店老闆鄭菊蘭坦誠地說,她的生意80%都是廟裡的,如果靠在戲班身上,生意早就垮台了。
店主們說得不錯,台州這裡並沒有專門為日益發達的寺廟供應必需品的商店,戲劇用品商店恰好補了這個缺漏。戲劇用品商店能夠成為寺廟的供應中心,原因是寺廟所需的那些物品,比如神祇身上的服裝和頭飾,包括他們手中的道具,與傳統戲劇演出中舞台人物的穿戴及道具基本上是同一的,戲裡用的東西廟裡也能用,至於絲竹樂器更是沒有絲毫區別。
路北街的戲劇用品商店構成一個有趣的隱喻,它暗示了台州民間戲劇與當地民眾的信仰之間存在某種同構關係。確實,台州戲劇的繁榮景象以及當地民眾對戲劇的熱愛,並不能僅僅從藝術的層面予以理解,它與普通民眾精神信仰之間的關係,一點也不比它與藝術之間的關係少。正因為此,對台州戲班經過長期的田野作業與研究所撰寫的拙著《草根的力量》於今年5月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後,《博覽群書》雜誌專門約請北京多位從事文化批評和社會學研究的知名專家,希望以拙著的出版為契機,對長期以來受到忽視的草根階層的精神生活展開討論,他們的關注面當然會遠遠超出戲劇的範疇。
我本人從事的是美學和戲劇學研究,本該止於為專門從事文化批評和社會學研究的學者們提供台州戲班這樣一個客觀存在的文本,我相信他們能對這個文本作出更精彩更合理的解讀。不過我也非常願意藉此機會,將我從事民間戲班田野考察過程中的那些真切感受,尤其是尚未在《草根的力量》書中充分表達出來的感受寫在這裡,供同行及讀者分享。
戲劇在中國起源的時間並不早,按照目前我們所能夠掌握的可信資料,中國廣闊範圍內成型的、具有一定規模和相對獨立的戲劇活動是在兩宋年間出現的,在此之前,各地與巫儺相關、與歌舞相伴的前戲劇活動雖然存在,但它們都還不能算是一種獨立的藝術樣式。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戲劇在兩宋年間一出現,很快就成為中國民眾精神與文化娛樂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項活動,因而它能迅速勃發;同時,在中國戲劇第一次呈現出它的成熟形態的兩宋年間,它就是以高度商業化的自然狀態存在著的,這樣的狀態保證了它與普通民眾之間始終保持著一種非常之密切的互動關係。好,現在我才說到了正題,我繞那么一個大圈子從宋代講起,只是為了說明一個在我看來非常之重要的現象一一中國戲劇一直是以其自然形態存在的,正緣於它在普通民眾的精神生活與文化娛樂中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它才會非常之純粹地在民間存在並一代又一代地接續著這一傳統。
P2-5
後記
1993年底,我因一個偶然的機會,奉命去浙江溫嶺觀摩台州地區首屆民間職業劇團調演,由此開始直接接觸這個地區大量存在的民間戲劇演出、民間戲班和在這些戲班裡謀生的演員們。多年走出書齋的田野調查與研究,對我的研究產生了無法估量的影響,完全改變了我基於經院式的學術背景的研究方向與研究興趣。我對台州民間戲班8年研究的最終成果,就是2001年出版的專著《草根的力量一一台州戲班的田野調查與研究》,因為這部書的出版,促使我繼續為不同的雜誌撰寫多篇相關的文章,為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做過相關的學術講座;若干年後還重新回到台州,寫了《草根的力量》的姊妹篇《溫嶺戲班》。
我是在《草根的力量》出版並且產生持久的影響後,才開始漸漸意識到自己的研究歷程與理路中發生的變化的。這樣的變化自有其淵源可尋。對民間戲班的研究,同時為我對當代戲劇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讓我對20世紀50年代的“戲改”有了更深切的認識。當然,除了我對民間戲班的田野調查與研究,還有多年來翻閱大量的檔案和其他非書文獻之所得。再加上在劇場裡欣賞實際演出的感悟,讓我看到了各地方劇種面臨的困境,深深意識到傳統的斷裂,對傳統藝術整體上的存在與傳承的深刻危機感同身受。
在這個意義上,我的戲劇研究並不完全是從書本出發的,而令我和前輩同行們從思想方法到研究視野均表現出明顯差異的,或許恰恰就是我這些從民間、從劇場得到的知識與體會;我對戲劇歷史的認知和對現狀的把握,我的觀念與價值,都與這些來自書齋之外的經驗和書本之外的材料密不可分。
所以我把這本小書命名為“戲在書外”。本書收集了我近年來陸續寫的戲劇評論和文化隨筆,大約有20篇文章。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譚燕編輯從我近20年發表的數以百計的論文與評論里,選了這些她喜歡的文章,並且把它們分為四部分,奉獻給讀者。恰好這些文章都與我這些書齋和書本之外的經驗和知識相關。有些文章還是很多年前寫的,我大致都附上了當時發表的報刊,可惜有個別文章,未能找到出處。
我希望這些文章讓讀者朋友們親近中國傳統戲劇,對中國戲劇現狀有更多的認知,如果能夠因此對於戲劇的當代演出產生興趣,更是我所願。
戲在書外。戲劇需要直接面對,用心靈感受與觸摸。
傅謹
2013年9月
我是在《草根的力量》出版並且產生持久的影響後,才開始漸漸意識到自己的研究歷程與理路中發生的變化的。這樣的變化自有其淵源可尋。對民間戲班的研究,同時為我對當代戲劇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讓我對20世紀50年代的“戲改”有了更深切的認識。當然,除了我對民間戲班的田野調查與研究,還有多年來翻閱大量的檔案和其他非書文獻之所得。再加上在劇場裡欣賞實際演出的感悟,讓我看到了各地方劇種面臨的困境,深深意識到傳統的斷裂,對傳統藝術整體上的存在與傳承的深刻危機感同身受。
在這個意義上,我的戲劇研究並不完全是從書本出發的,而令我和前輩同行們從思想方法到研究視野均表現出明顯差異的,或許恰恰就是我這些從民間、從劇場得到的知識與體會;我對戲劇歷史的認知和對現狀的把握,我的觀念與價值,都與這些來自書齋之外的經驗和書本之外的材料密不可分。
所以我把這本小書命名為“戲在書外”。本書收集了我近年來陸續寫的戲劇評論和文化隨筆,大約有20篇文章。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譚燕編輯從我近20年發表的數以百計的論文與評論里,選了這些她喜歡的文章,並且把它們分為四部分,奉獻給讀者。恰好這些文章都與我這些書齋和書本之外的經驗和知識相關。有些文章還是很多年前寫的,我大致都附上了當時發表的報刊,可惜有個別文章,未能找到出處。
我希望這些文章讓讀者朋友們親近中國傳統戲劇,對中國戲劇現狀有更多的認知,如果能夠因此對於戲劇的當代演出產生興趣,更是我所願。
戲在書外。戲劇需要直接面對,用心靈感受與觸摸。
傅謹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