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演職員,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
劇情簡介
秋天,一列火車在北方的田野上賓士,復員軍人丁德明回到了家鄉——山東沂蒙山。沂蒙山區的農業社合作化以後,年年增產,社員生活日益改善,可是,自古以來,這個山區就是吃了沒水的虧。縣委指示,山區躍進的第一關,就是要解決水的問題。丁德明參加了青年突擊隊,當社裡討論生產指標的時候,青年突擊隊提出打井灌溉,提高產量。老社長雖然忠心耿耿愛黨愛社,可是他過分謹慎小心,缺乏大膽獨創的精神,反對打井。丁德明卻積極支持青年們的建議,並把復員費拿出來作為打井費用,老社長只好同意打一口井試試看。青年突擊隊在隊長劉玉貞的率領和丁德明、石磙的帶動下,苦戰了一個月,搬開了層層石板,挖下了三丈多深,發現了濕潤的泥沙,鼓舞了人們的幹勁,他們不倦地開掘著,終於掀開了一塊巨大的石板,水冒出來了,第一口井打成了。
通過打井的事件,許多民眾受到了教育,老社長決定組織全社的勞動力進行打井。丁德明卻另有打算,他覺得打井太慢太費勁了,得打多少井才能把全社的地都澆上水呢?便在黨小組會上提出了一個更快更好更省力但又非常艱巨的辦法:把沂蒙山下躺著的那條長年有水的大沂河引到山上來。這樣,山上可以種水稻,還可以修上水利發電站,把山區變成江南,迅速根本改變山區的面貌。這個打破常規的建議,遭到保守思想的阻礙,老社長也認為這是胡鬧蠻幹,可是大夥是積極贊同的,縣委王書記更是大力支持。他仔細研究和擴大了丁德明的工程圖,派了工程技術員去測量設計,並發動了許多社的力量一同投入開山修渠的戰鬥。沂蒙山上,到處飄揚著紅旗。丁德明和石磙帶頭爬上最險峭的岩頂進行爆破,從此,爆炸聲此起彼伏,人們發揮了無窮智慧和幹勁,遇到山劈山,遇到澗搭渡槽,一夜間運輸實行了車子化,大大加速了修渠工程。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使高山低頭,河水上山,在春耕前修成了水力發電站。在這一場戰鬥中,不但改變了自然的面貌,又推動了人們的思想不斷前進。丁德明的未婚妻本來要到城裡去讀書,現在也看到了農村的美麗遠景,堅決留下來建設山區。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製作人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美術設計 | 造型設計 | 錄音 |
---|---|---|---|---|---|---|
傅澄波 | 朱靜 | 江雨林 | 張淳 | 仲永清 | 田志高 | 陸仲伯 馮德耀 |
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