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飛彈自動駕駛儀設計與制導律分析》是2012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林德福。
基本介紹
- 書名:戰術飛彈自動駕駛儀設計與制導律分析
- 作者:林德福
- ISBN:9787564059002
- 類別:科普
- 頁數:170
- 定價:39.00元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4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制導系統
1.1.1 自尋的制導律概述
1.1.2 常用自尋的制導律
1.2 控制系統
1.2.1 自動駕駛儀概述
1.2.2 自動駕駛儀的種類
1.3 本書特色及章節安排
第2章 飛彈控制系統建模與彈體特性分析
2.1 坐標系定義與彈體動力學基本方程
2.1.1 常用坐標系和角度定義
2.1.2 坐標系之間的轉換
2.1.3 彈體動力學基本方程
2.2 彈體控制模型的建立
2.2.1 舵偏角的定義
2.2.2 質心運動的控制方程
2.2.3 繞質心運動的控制方程
2.2.4 動力學係數的定義
2.2.5 STT控制線性方程組
2.3 彈體運動的狀態空間表示和傳遞函式表示
2.3.1 彈體運動的狀態空間表示
2.3.2 彈體運動的傳遞函式表示
2.4 縱向控制特性分析
2.4.1 平衡攻角定義
2.4.2 靜穩定性和穩定性
2.4.3 尾舵控制和鴨舵控制特性分析
2.5 彈體開環特性分析
2.5.1 傳函特點分析
2.5.2 頻域特性分析
2.6 擴展閱讀
第3章 典型結構過載駕駛儀設計及分析
3.1 控制系統的性能指標選擇
3.1.1 矢量裕度與魯棒性能
3.1.2 高階系統的最優極點設計
3.1.3 駕駛儀開環截止頻率的選擇
3.1.4 駕駛儀的時域、頻域性能指標
3.2 狀態反饋和輸出反饋
3.2.1 狀態反饋
3.2.2 輸出反饋
3.2.3 SIMO系統狀態反饋的極點配置
3.2.4 SIMO系統輸出反饋的極點配置
3.3 典型結構過載駕駛儀的極點配置設計
3.3.1 經典兩迴路駕駛儀極點配置設計
3.3.2 帶PI校正的兩迴路駕駛儀極點配置設計
3.3.3 經典三迴路駕駛儀極點配置設計
3.4 偽攻角反饋過載駕駛儀的極點配置設計
3.4.1 偽攻角反饋駕駛儀的提出
3.4.2 偽攻角反饋三迴路駕駛儀極點配置設計
3.5 典型結構過載駕駛儀的解析設計方法
3.5.1 經典三迴路駕駛儀的解析設計方法
3.5.2 偽攻角反饋三迴路駕駛儀的解析設計方法
3.5.3 經典兩迴路駕駛儀的解析設計方法
3.6 典型結構過載駕駛儀性能分析
3.6.1 基於開環穿越頻率約束的設計結果比較
3.6.2 偽攻角反饋/經典三迴路駕駛儀性能分析與比較
3.7 不同結構駕駛儀對靜不穩定彈的穩定邊界分析
3.7.1 阻尼內迴路對靜不穩定彈的穩定下界分析
3.7.2 姿態角反情/偽攻角反饋的增穩迴路對靜不穩定彈的穩定下界分析
3.7.3 經典/偽攻角反饋三迴路過載駕駛儀對靜不穩定彈的穩定下界分析
3.7.4 經典兩迴路過載駕駛儀對靜不穩定彈的穩定下界分析
3.7.5 不同結構駕駛儀對靜不穩定彈的穩定上界分析
3.8 擴展閱讀
第4章 過載駕駛儀的LQR設計方法
4.1 線性二次型最優控制問題
4.1.1 標準LQR問題
4.1.2 LQR問題的擴展--考慮Du項的LQR問題
4.1.3 LQR系統的魯棒性
4.1.4 最優跟蹤問題
4.2 兩迴路駕駛儀設計的擴展LQR設計
4.2.1 調節器與跟蹤問題
4.2.2 設計結果
4.3 三迴路駕駛儀設計的LQR設計
4.3.1 “懲罰”舵偏角速率--三迴路駕駛儀設計
4.3.2 三迴路駕駛儀設計
4.4 不同結構布局三迴路駕駛儀的魯棒性討論
4.4.1 可能的三迴路駕駛儀結構
4.4.2 不同結構三迴路駕駛儀的魯棒性討論
4.5 權矩陣選擇的討論
4.6 擴展閱讀
第5章 典型對地攻擊末制導律特性分析
5.1 不同制導律制導開環動力學分析與對比
5.1.1 彈體過載傳函與過載駕駛儀
5.1.2 不同制導律制導開環動力學分析
5.2 不考慮過載駕駛儀動力學的比例導引與速度追蹤性能對比
5.2.1 速度矢量駕駛儀簡化模型
5.2.2 無過載駕駛儀動力學的速度追蹤模型與比例導引模型對比
5.2.3 無過載駕駛儀動力學的速度追蹤與比例導引性能對比
5.3 初始方向誤差作用下的比例導引與速度追蹤脫靶量對比
5.3.1 速度矢量駕駛儀內外迴路快速性分析
5.3.2 初始方向誤差作用下的無量綱脫靶量對比
5.4 導引頭零位誤差作用下的比例導引和速度追蹤脫靶量對比
5.4.1 導引頭零位誤差作用下的比例導引和速度追蹤無量綱脫靶量對比
5.4.2 導引頭零位誤差作用下速度追蹤的改進措施
5.5 導引頭角噪聲作用下的比例導引與速度追蹤脫靶量對比
5.5.1 角噪聲對比例導引與速度追蹤無量綱脫靶量影響對比
5.5.2 角噪聲頻帶對比例導引和速度追蹤無量綱脫靶量影響對比
5.6 目標閃爍作用下的比例導引與速度追蹤脫靶量對比
5.6.1 目標閃爍的等效研究方法
5.6.2 同一時間比例尺下的脫靶量對比
5.7 比例導引與速度追蹤導引頭隔離度寄生迴路穩定性對比
5.7.1 隔離度寄生迴路的無量綱化
5.7.2 比例導引隔離度寄生迴路穩定性分析
5.7.3 速度追蹤隔離度寄生迴路穩定性分析
5.7.4 對地攻擊的比例導引與速度追蹤隔離度寄生迴路穩定性對比
5.8 不同制導律對硬體的要求
5.9 擴展閱讀
第6章 廣義最優末制導律
6.1 廣義最優增強型比例導引制導律研究
6.1.1 基於Time-to-go的廣義最優增強型比例導引推導
6.1.2 廣義最優增強型比例導引脫靶量解析研究
6.1.3 考慮制導動力學滯後的最優增強型比例導引制導律
6.2 廣義最優彈道成型制導律研究
6.2.1 基於Time-to-go的廣義最優彈道成型制導律推導
6.2.2 廣義最優彈道成型制導律加速度指令解析研究
6.2.3 考慮制導動力學滯後的彈道成型制導律
1.1 制導系統
1.1.1 自尋的制導律概述
1.1.2 常用自尋的制導律
1.2 控制系統
1.2.1 自動駕駛儀概述
1.2.2 自動駕駛儀的種類
1.3 本書特色及章節安排
第2章 飛彈控制系統建模與彈體特性分析
2.1 坐標系定義與彈體動力學基本方程
2.1.1 常用坐標系和角度定義
2.1.2 坐標系之間的轉換
2.1.3 彈體動力學基本方程
2.2 彈體控制模型的建立
2.2.1 舵偏角的定義
2.2.2 質心運動的控制方程
2.2.3 繞質心運動的控制方程
2.2.4 動力學係數的定義
2.2.5 STT控制線性方程組
2.3 彈體運動的狀態空間表示和傳遞函式表示
2.3.1 彈體運動的狀態空間表示
2.3.2 彈體運動的傳遞函式表示
2.4 縱向控制特性分析
2.4.1 平衡攻角定義
2.4.2 靜穩定性和穩定性
2.4.3 尾舵控制和鴨舵控制特性分析
2.5 彈體開環特性分析
2.5.1 傳函特點分析
2.5.2 頻域特性分析
2.6 擴展閱讀
第3章 典型結構過載駕駛儀設計及分析
3.1 控制系統的性能指標選擇
3.1.1 矢量裕度與魯棒性能
3.1.2 高階系統的最優極點設計
3.1.3 駕駛儀開環截止頻率的選擇
3.1.4 駕駛儀的時域、頻域性能指標
3.2 狀態反饋和輸出反饋
3.2.1 狀態反饋
3.2.2 輸出反饋
3.2.3 SIMO系統狀態反饋的極點配置
3.2.4 SIMO系統輸出反饋的極點配置
3.3 典型結構過載駕駛儀的極點配置設計
3.3.1 經典兩迴路駕駛儀極點配置設計
3.3.2 帶PI校正的兩迴路駕駛儀極點配置設計
3.3.3 經典三迴路駕駛儀極點配置設計
3.4 偽攻角反饋過載駕駛儀的極點配置設計
3.4.1 偽攻角反饋駕駛儀的提出
3.4.2 偽攻角反饋三迴路駕駛儀極點配置設計
3.5 典型結構過載駕駛儀的解析設計方法
3.5.1 經典三迴路駕駛儀的解析設計方法
3.5.2 偽攻角反饋三迴路駕駛儀的解析設計方法
3.5.3 經典兩迴路駕駛儀的解析設計方法
3.6 典型結構過載駕駛儀性能分析
3.6.1 基於開環穿越頻率約束的設計結果比較
3.6.2 偽攻角反饋/經典三迴路駕駛儀性能分析與比較
3.7 不同結構駕駛儀對靜不穩定彈的穩定邊界分析
3.7.1 阻尼內迴路對靜不穩定彈的穩定下界分析
3.7.2 姿態角反情/偽攻角反饋的增穩迴路對靜不穩定彈的穩定下界分析
3.7.3 經典/偽攻角反饋三迴路過載駕駛儀對靜不穩定彈的穩定下界分析
3.7.4 經典兩迴路過載駕駛儀對靜不穩定彈的穩定下界分析
3.7.5 不同結構駕駛儀對靜不穩定彈的穩定上界分析
3.8 擴展閱讀
第4章 過載駕駛儀的LQR設計方法
4.1 線性二次型最優控制問題
4.1.1 標準LQR問題
4.1.2 LQR問題的擴展--考慮Du項的LQR問題
4.1.3 LQR系統的魯棒性
4.1.4 最優跟蹤問題
4.2 兩迴路駕駛儀設計的擴展LQR設計
4.2.1 調節器與跟蹤問題
4.2.2 設計結果
4.3 三迴路駕駛儀設計的LQR設計
4.3.1 “懲罰”舵偏角速率--三迴路駕駛儀設計
4.3.2 三迴路駕駛儀設計
4.4 不同結構布局三迴路駕駛儀的魯棒性討論
4.4.1 可能的三迴路駕駛儀結構
4.4.2 不同結構三迴路駕駛儀的魯棒性討論
4.5 權矩陣選擇的討論
4.6 擴展閱讀
第5章 典型對地攻擊末制導律特性分析
5.1 不同制導律制導開環動力學分析與對比
5.1.1 彈體過載傳函與過載駕駛儀
5.1.2 不同制導律制導開環動力學分析
5.2 不考慮過載駕駛儀動力學的比例導引與速度追蹤性能對比
5.2.1 速度矢量駕駛儀簡化模型
5.2.2 無過載駕駛儀動力學的速度追蹤模型與比例導引模型對比
5.2.3 無過載駕駛儀動力學的速度追蹤與比例導引性能對比
5.3 初始方向誤差作用下的比例導引與速度追蹤脫靶量對比
5.3.1 速度矢量駕駛儀內外迴路快速性分析
5.3.2 初始方向誤差作用下的無量綱脫靶量對比
5.4 導引頭零位誤差作用下的比例導引和速度追蹤脫靶量對比
5.4.1 導引頭零位誤差作用下的比例導引和速度追蹤無量綱脫靶量對比
5.4.2 導引頭零位誤差作用下速度追蹤的改進措施
5.5 導引頭角噪聲作用下的比例導引與速度追蹤脫靶量對比
5.5.1 角噪聲對比例導引與速度追蹤無量綱脫靶量影響對比
5.5.2 角噪聲頻帶對比例導引和速度追蹤無量綱脫靶量影響對比
5.6 目標閃爍作用下的比例導引與速度追蹤脫靶量對比
5.6.1 目標閃爍的等效研究方法
5.6.2 同一時間比例尺下的脫靶量對比
5.7 比例導引與速度追蹤導引頭隔離度寄生迴路穩定性對比
5.7.1 隔離度寄生迴路的無量綱化
5.7.2 比例導引隔離度寄生迴路穩定性分析
5.7.3 速度追蹤隔離度寄生迴路穩定性分析
5.7.4 對地攻擊的比例導引與速度追蹤隔離度寄生迴路穩定性對比
5.8 不同制導律對硬體的要求
5.9 擴展閱讀
第6章 廣義最優末制導律
6.1 廣義最優增強型比例導引制導律研究
6.1.1 基於Time-to-go的廣義最優增強型比例導引推導
6.1.2 廣義最優增強型比例導引脫靶量解析研究
6.1.3 考慮制導動力學滯後的最優增強型比例導引制導律
6.2 廣義最優彈道成型制導律研究
6.2.1 基於Time-to-go的廣義最優彈道成型制導律推導
6.2.2 廣義最優彈道成型制導律加速度指令解析研究
6.2.3 考慮制導動力學滯後的彈道成型制導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