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根源

戰爭根源,戰爭現象產生的根本社會緣由。存在於階級、民族、政治集團、國家之間政治、經濟利益的對抗性矛盾之中。一切戰爭爆發的直接的、具體的原因,都是由它派生的。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是現代戰爭的主要根源。要最終消滅戰爭,實現人類社會的永久和平,其根本途徑是消滅導致對抗性利益衝突的種種社會條件,剷除產生戰爭的社會根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爭根源
  • 定義:戰爭現象產生的根本社會緣由
  • 主要根源:帝國主義、霸權主義
  • 類別:歷史學名詞
產生原因,表現形態,

產生原因

原始社會氏族部落的暴力衝突不具備政治性質。當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私有財產和階級以後,戰爭成為階級、國家、民族及政治集團之間的對抗的最高鬥爭形式,原始形態的“古老的戰爭”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作為階級政治繼續的戰爭。
戰爭最深刻的根源,是私有財產和階級。一切戰爭爆發的直接的、具體的原因,都是由它派生的。歷史上,人們對戰爭根源有不同的認識。有的人把戰爭看作是高深莫測的神物,認為戰爭的發生、結束都是天或神的旨意。某些資產階級理論家以各種論點說明戰爭根源於人類好鬥的天性,是與人類相伴隨而永恆存在的。馬克思主義者以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看待戰爭根源,認為戰爭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根源於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產生戰爭的根本原因是對抗性的經濟利益衝突。
在原始社會末期,部落之間就曾有為各自生存的利益而發生的武裝衝突。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出現了剩餘產品和社會分工,形成了以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社會,階級、民族的利益矛盾日益尖銳。一部分人為了滿足不斷擴大的私人占有欲,把戰爭作為掠奪奴隸、領土和財富的重要手段。剝削階級的貪慾、掠奪就成為發動戰爭的根源。階級社會所發生的戰爭,大多是占有生產資料、處於統治地位的剝削階級、政治集團,為適應其對內壓迫、對外掠奪的目的而首先挑起的。

表現形態

不同時代、不同條件下,戰爭根源的具體表現形態不同。
奴隸社會戰爭的根源是奴隸制度,由於奴隸主階級對奴隸階級的壓迫而引發奴隸階級反抗的戰爭或由於奴隸主階級之間的矛盾而引發武裝衝突。
封建時代戰爭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由於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階級的壓迫而引發反封建反壓迫戰爭,或由於封建階級之間的矛盾而引發封建割據戰爭或封建爭霸戰爭。
帝國主義時代的戰爭根源是帝國主義,其特點是國際戰爭。V.I.列寧曾明確指出,帝國主義就是現代戰爭的根源。當代戰爭的主要根源為霸權主義。只有徹底消滅私有制和階級,才能最後消除戰爭根源。正確認識戰爭根源對於正確認識和處理戰爭與和平的關係,積極做好戰爭準備具有重要意義。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