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形勢是指戰爭在一定時期所形成的局面和態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爭形勢
- 定義:戰爭在一定時期所形成的局面和態勢
戰爭形勢是指戰爭在一定時期所形成的局面和態勢。
戰爭形勢是指戰爭在一定時期所形成的局面和態勢。主要包括當前敵對雙方軍事實力、兵力兵器部署與行動企圖,己方處境,政治、經濟、科技、外交等對戰爭的保障與支持情況,戰爭的可能發展與變化等。是敵對雙方以戰爭活動為中心的軍事及政治...
抗日戰爭(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168] [167]),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
戰爭狀態是指當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將軍隊處於最高級的備戰準備,並向全國發布戰爭動員令的一種戰鬥緊張形勢。通常當交戰一方或雙方宣戰(或宣布戰爭狀態),或一方使用武力而他方確認為戰爭行為時,戰爭狀態即開始存在。宣戰是一國向...
俄土戰爭(俄語:Русско-Турецкие Войны,土耳其語:Rus-Türk Savaşı),是指17至19世紀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幹、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的一系列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0次。此外雙方在...
太平洋戰爭(日語:太平洋戦爭/たいへいようせんそう、英語:Pacific War)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期間進行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
這場戰爭是19世紀拉丁美洲規模最大的戰爭之一,對南美洲乃至西半球的國際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戰爭背景 地區形勢 在西班牙殖民時期,西班牙殖民者為鞏固對拉美地區的統治,設立了新西班牙、拉普拉塔、秘魯、新格拉納達四個總督轄區和若干...
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從此開始。8月13日,日軍又進攻上海,同樣遭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至此,中國結束了對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讓的不正常狀況,開始了有組織的全面抗戰。中國共產黨面對民族危亡的嚴重形勢,率先捐棄前嫌,主張國共停止內戰,...
第三次戰爭 從1853年到緬甸滅亡的1885年,中南半島的形勢發生很大的變化。英國占領下緬甸後,不久即投入克里米亞戰爭;1856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57至1859年鎮壓了印度民族大起義;19世紀60年代占領了奈及利亞,將不丹部分領土併入英屬...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第二次淞滬抗戰,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箇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在淞滬會戰中,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
戰略形勢,戰爭各方在一定條件下所形成的總局勢,是制定戰略方針、確定戰略任務的重要依據。戰爭過程中,戰略形勢是交戰雙方在一定時期或階段的軍事、政治、經濟形勢的綜合體現,包括軍事力量的消長,國土的喪失與收復(根據地的縮小與擴大)...
國防戰略形勢通常是指國家安全環境,即影響一個國家安全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外部情況,有時也包括國內條件,統稱為國家安全的內外環境。國防戰略形勢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地區性和周邊性的。分析國防戰略形勢的基本著眼點,是為了維護國家政治...
黃海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的戰役規模的海戰。亦稱中日甲午海戰、大東溝海戰。此役北洋水師失利,共損失5艘戰艦,日本海軍多艘戰艦重創,但未沉一艦。北洋水師自此退入威海衛,使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海軍之手...
當地時間2021年12月14日,黎巴嫩農業部長阿巴斯·哈吉·哈桑(Abbas Hajj Hassan)通過社交媒體發言呼籲立即結束葉門戰爭。哈桑在推文上表示“數十萬人被殺、無家可歸和陷於飢餓,沒有人能對此作壁上觀的同時說戰爭應該繼續。不管誰贏誰輸...
冷戰結束後,國際形勢趨向緩和。很多的觀察家認為,美國在冷戰中的許多作為是違反其憲法以及國家理想的(例如未經國會授權而發動一場未經宣告的戰爭)。美國的政治或軍事領導人則經常以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為由來開脫此類行為。在世界上很多地方...
運動戰、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中國革命戰爭的三種基本作戰形式。在各個戰爭時期和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地位和作用。運動戰是正規兵團在長的戰線和大的戰區,從事戰役和戰鬥的外線速決進攻戰的作戰形式。陣地戰是依託堅固陣地或野戰陣地...
另外,這場戰爭首次出現飛機對坦克的轟炸和第一次對不設防城市的大規模轟炸,國際間對此戰爭也十分注目,小說家歐內斯特·海明威、英國社會評論家、記者喬治·歐威爾、戰地攝影記者羅伯特·卡帕等人均對西班牙內戰做了詳細的報導和研究。西班牙...
庫爾斯克戰役是蘇德戰爭的分水嶺。戰役之前德軍掌握有限的戰略主動權,能夠自主選擇發動戰略進攻的時間和地點;戰役之後,德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並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蘇聯紅軍從這裡開始了收復國土的大規模進攻。庫爾斯克會戰同時也被...
冷戰(英語:Cold War,俄語: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間,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長期對峙與競爭狀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在國家戰略、...
1929年2月,蔣桂戰爭中,由於桂系將領李明瑞倒戈,桂系迅即失敗。兩湖被蔣占領,李宗仁敗逃香港。戰爭起因 政治危機 北伐成功以後,南京政府名義上是中央,但無權威可言,當時中國之狀況,與此前軍閥割據之形勢別無二致。一場血流成河的...
這場戰爭就像擁有魔力一般讓蘇聯開始掌控局面,所以說史達林格勒戰役的意義真的是非常重大。納粹德國東部戰線上的主動權自此也永遠的失去了。而兵力上的損耗也使得其開始方寸大亂,顧此失彼的戰爭形勢迫使德軍開始從蘇聯撤出。失去的國土蘇聯...
1971年以後,毛澤東也清楚看到蘇聯的戰略重點在歐洲,卻出於對戰爭形勢的過火分析和國內政治需求堅持不能對蘇緩和。1971年9月林彪奪權陰謀失敗後飛逃蘇聯中途摔死,更使毛澤東認定蘇聯是中國內部“修正主義”勢力的靠山,也是外部入侵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