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的人與社會》是國史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芳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爭中的人與社會
- 作者:呂芳上
-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
- 出版社:國史館
- 頁數:355 頁
- ISBN:9789860465679
- 裝幀:精裝
- 售價:NT$350
《戰爭中的人與社會》是國史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芳上
《戰爭中的人與社會》是國史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芳上內容簡介本書系「戰爭的歷史與記憶」叢書之三,以「戰爭中的人與社會」為題,收錄12篇論文。 旨在以新史料、新議題重新理解處於1937-1945年中日戰爭期間的人們與社會狀...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民眾:飢餓、社會改革和民族主義》是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本] 石島紀之。內容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民眾遭受沉重苦難並奮起抗爭的歷史關節點。在抗戰時期,中國普通民眾是如何維持日常生活的,他們的心態如何,他們是如何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針對這些問題,本書採取民眾...
《戰爭:人性、社會與被塑造的歷史》是一本2023年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加] 瑪格麗特·麥克米倫(Margaret MacMillan)。內容簡介 和平是種反常嗎? 牛津大學國際歷史系的名譽教授瑪格麗特·麥克米倫通過對九個章節的詳細解讀,從古希臘和羅馬到百年戰爭,到美國內戰,再到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通過對從歷史上...
《抗日戰爭與中國社會》是2010年2月1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雍。導語 抗日戰爭是中日兩國綜合國力的較量,決定勝敗的不僅僅是軍事方面的因素,戰爭期間中日雙方、國共兩黨在政治、社會領域同樣進行著激烈的較量,而這些方面以往的研究是不夠的。對史學工作者而言,批判日本右翼勢力否認侵略戰爭的奇談...
這次事件為在歐洲爆發全面戰爭的直接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 基本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造成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戰爭最高峰時期,全球有60%的國家參戰,戰火遍及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
支撐戰時徵收,而後崩塌——各級民意機關的活動/151 第十一章 收奪方式的精練與徹底——接近於人民共和國初期的政策/165 結 語——日中戰爭給中國社會帶來的變化/183 附 錄 多元視角下的抗日戰爭研究 ——評《抗戰時期中國的後方社會——戰時總動員與農村》【徐 躍】/187 參考文獻/203 後 記/213 ...
其實,自1937年8月淞滬戰爭開始後,南京就成為日軍空襲的重要目標,國民政府開展防空和抗戰的宣傳教育,各社會團體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抗日宣傳和捐款活動。到12月13日南京淪陷前夕,城市基本還在有序運轉。但實際上,國民政府應對戰爭的準備是有限的,特別是對南京城陷之後如何安置和保護市民並沒有詳細的計畫。滯留在...
抗日戰爭(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168] [167]),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
奴隸社會進行戰爭的軍隊主要有車兵和步兵,後期出現了水軍。軍隊成員來自於貴族和平民的子弟,奴隸只能充作軍中雜役。武器為冷兵器,早期有木石的,後來以銅製兵器為主。戰爭樣式主要是車戰和步戰,也有水戰或海戰。野戰主要是敵對雙方組成密集陣形,依靠衝殺格鬥決定勝負。築城技術在戰爭中得到一定發展,城池、關隘要塞...
自清朝初期到鴉片戰爭前夕,清朝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曾經的國勢,從乾隆末年就呈現出江河日下之勢。封建制度已嚴重地阻礙著新的現代經濟的發展。明代中葉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到鴉片戰爭前,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占據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土地兼併日趨嚴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