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文藝,《大眾日報》文藝副刊。
戰地文藝,《大眾日報》文藝副刊。
戰地文藝,《大眾日報》文藝副刊。1939年1月4日創刊,後改為《抗戰文藝》。1939年1月 1 日,中共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創刊,“為了動員文化的力量,以堅固全國人民持久抗戰的意志,堅固全國人民爭取最後勝利的信念,...
《告游擊區的文藝工作者》是1939年2月13日發表於《大眾日報》“戰地文藝”專欄的文藝論文。告游擊區的文藝工作者,文藝論文。燕遇明作。發表於1939年2月13日《大眾日報》“戰地文藝”專欄。文章呼籲文藝工作者脫下民眾討厭的“文士大褂...
主要欄目有短評、戰地動態、抗倭故事、敵情研究、戰地工作講座、戰地文藝、半月瞭望、戰地戲劇介紹等。刊登內容 《戰地》是抗戰時期的重要刊物之一,揭露倭寇獸性、殘酷、暴戾本性,呼籲民眾同倭寇決鬥,激發人們抗日必勝的信念。介紹歐洲的政治...
《蘇中戰地文化》是2012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貴馳。內容簡介 在1946年組織起來的文藝隊伍,都是參加實際鬥爭的幹部,他們在陳、粟大軍的運動範圍內,經歷了部隊中的、地方上的、各種戰線上的神聖的鬥爭,擁有無限豐富的、...
1938年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簡稱“文協”)成立,標誌著文藝界在民族解放的旗幟下,結成了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文協”提出了“文章下鄉,文章入伍”口號,組織作家戰地訪問團,創辦《抗戰文藝》等,積極推動抗戰文藝運動,在當時...
《烽火玫瑰胡濟邦——蘇德戰場上唯一的中國女記者》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撫生。內容簡介 她是蘇德戰場上唯一的中國女記者。 埃德加・斯諾說:“蘇德戰爭如何?我看中國武官的分析是錯的。胡濟邦女士說勝利一定屬於蘇聯...
第六章 通俗文藝運動與“民族形式”之爭 第七章 戰地文藝的拓展與推進 第八章 “抗戰文藝”的歷史呈現 第九章 保障作家生活運動的發端及其演化 第十章 新文學傳統秩序與文藝方向 附錄 文協的分會 作者簡介 段從學,原為海南大學副...
槍桿詩、快板詩成為各部隊戰士中普遍流行的文藝創作形式。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後,部隊文藝創作在新秧歌和戲劇創作上獲得突破性發展,一批戰地通訊奠定了軍事報告文學的基礎。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文藝創作,除在戲劇...
抗戰文藝工作團,1938年5月在陝西延安成立。其屬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和八 路軍總政治部領導,其任務是蒐集戰地資料。 反映前線活動;推動文藝活動,建立文藝組織, 主要成員有劉白羽、金肇野、汪洋、林山、歐陽 山、雷加、下之琳、...
時事評論,論文雜感,文藝作品等。載有郭沫若的《政治工作之先決條件》、丁玲的《我們抵陝後的公演》、胡繩的《獲得第一步的勝利以後》、臧克家的《紅血洗過的戰場》、馮玉祥的《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台兒莊的勝利》等。
《長津湖》是2012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筠。內容簡介 《長津湖》內容簡介:曾經發生在朝鮮戰場上改變了世界格局的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穿著單薄的服裝,拿著簡陋的武器,飢腸轆轆,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中無休無止的...
戰地文學 火野葦平(1907-1960)日本昭和時期小說家。他的反映日本侵華的《士兵三部曲》,在日本幾乎是家喻戶曉。生於福岡縣遠賀郡若松町(今北九州市若松區),原名玉井勝則。自高中時代開始就曾寫作過長篇小說,出版過童話集,創辦...
中國人民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勝利與和平》於2015年9月3日晚20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晚會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凸顯作為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中流砥柱的作用。晚...
該作品真實地描寫了老一輩軍旅作家閻肅為士兵寫作、為軍人放歌的藝術生涯,反映了老一輩藝術家忠誠黨的文藝事業、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堅守軍旅文藝高地的責任,從而展現了人民藝術家的精神風貌,塑造了當代與人民血脈相連的文藝家形象。
會議期間,已經停刊的《山東文藝》向與會者贈送了圖書;會後,領導指示由孔林、苗得雨接手重新恢復《山東文藝》。1976年 11月 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後,山東文學編輯部編輯出版了數期報紙型周刊《戰地文藝》。1977年 2月 《山東...
第三卷第4期為文藝專號,刊登與抗戰有關的文學藝術作品,對開展戰地的文藝工作進行宣傳。《游擊》作為抗日宣傳刊物,刊登了大量宣傳抗日文化思想的文章,是研究當時宣傳民眾抗日救國的手段的資料來源之一。其中有關抗日戰爭時期救亡工作和...
各類文藝社團組織、報紙、期刊如雨後春筍出現在各解放區。1936年中國文藝協會在陝北保全成立,1938年魯迅藝術學院(魯藝),丁玲成立西北戰地服務團,邊區文藝界抗戰聯合會,抗戰文工團,民眾劇團,詩歌總會,音樂總會,工農劇社等成立。整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