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是古代人們日常生活中套用十分廣泛的物品。
由於漆有耐酸、耐鹼、耐熱、防腐等功能,因此很早就被人們利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國薄漆方鏡
- 出處:《韓非子.十過》
- 適用:日常生活
- 功能:耐鹼、耐熱、防腐
歷史記載,漆器工藝,戰國漆器,
歷史記載
我國為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國家,《韓非子.十過》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
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畫其內。”在古代種植漆樹相當普遍,戰國大哲學家莊子就曾擔任過管理漆園的官職。
戰國的漆器由考古發現,楚漆器占的比重尤為巨大,堪稱為龍頭,此外巴蜀漆器也占有一定地位.戰國的楚漆器目前發現的主要分布地區為:河南的信陽(戰國時信陽為楚國北方重鎮)、湖南的長沙,長沙春秋時就屬楚地,戰國時是楚昌盛繁榮的城市,再就是長江北岸的隨縣.巴蜀的戰國漆器主要在青川、羊子山和滎經等地。
此外,還有河南北部的輝縣也有漆器發現.春秋、戰國時,漆器的木胎生產變的更加容易,部分生活用品常用漆器;胎骨材料也變的更加多樣化。
漆器工藝
早期漆器一般在簡單木、竹胎上髹塗,既可防腐,也可用於裝飾。
隨著漆工藝的發展,逐步出現在各種器物上彩繪、描金、戧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圖案的作法,還有的在漆器上鑲嵌金、銀、銅、螺鈿、玉牙及寶石,以組成華麗的花紋,千文萬華,紛然不可勝識。
此外為了增加器物的立體感,使其更加精美,雕刻和漆工互相結合,許多動物形象經過雕刻,巧妙的纏結在一起,漆器的用色也更為豐富,技法也更為熟練,圖案表顯多為宗教及當時的生活型態。
銅鏡塗上一層薄薄的漆 ,描繪各樣精美圖案,也是當時一種很剩傳的裝飾方式。此類漆器近代在河南發現一批。為今後研究古代漆器有更大幫助。
戰國漆器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劇烈變革的時代,這一變化也反映在銅鏡上,就像寒武紀末期生命大爆發一樣,青銅鏡也迎來了生命中的第一個輝煌時期,春秋早期還是很寒酸的銅鏡到了春秋末期銅鏡從數量到工藝終於追上了青銅器的發展步伐。主要表現在種類極大增加,款式豐富多彩,銅鏡圖案由素麵鏡和幾何紋鏡為主發展成為螭虎紋、蟠虺紋等紛繁富麗的精美紋路,嵌錯、彩繪、鏤空等青銅器頂級工藝也套用到了青銅鏡上,甚至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方鏡。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戰國時代青銅鏡多姿多彩,精美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