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至漢繭形壺是一件黑陶製品,器身作蠶繭形,器外飾以多組平行線紋,行間刻有清乾隆皇帝所賦之詩文90字。器作貯酒用。又稱“鴨蛋壺”,因器形似蠶繭,又若鴨蛋而得名。器呈唇口、短頸、圈足,腹呈橫向長橢圓狀。初為戰國時期秦國所產,後盛行於西漢,壺腹或彩繪流雲、幾何圖案,或僅以暗刻弦紋裝飾。唐代青白釉瓷器中亦有所見。繭形壺是一種古代日常使用的實用陶器。初為戰國時期秦國所產,是秦代最具代表性的陶器,器身光素,橢圓形的壺腹縱向刻劃弦紋,為輪制陶器;據說還有體形更大的繭式壺,則是採用泥條盤築法製成的。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相關資料,器物功用,
基本信息
【器物名稱】戰國至漢繭形壺
【材質類別】陶器
【製作年代】戰國至漢代
【文物原屬】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器型規格】高32公分,腹圍98.8公分
相關資料
中國黑陶的製作工藝純熟、精緻、細膩和獨特,早在瓷器產生的約2000年前中國黑陶已達到與瓷器相媲美的工藝程度。
黑陶選用的泥土來自於黃河下游衝擊平原,是黃河在其流經的過程中所攜帶的大顆粒泥沙沉入河底,經過不斷沖刷,流至其下游,因此它的深層泥土土質特別細膩、無沙、且粘性大,而且富含多種礦物元素,在燒制中能產生純黑均勻質感,適合於黑陶製做。
泥土取出後經晾乾,後用紗布過濾製成泥坯,經過手工拉坯造型後,用貝殼反覆壓光,直到陶坯表面密度增加,光滑如鏡。再以特製的雕刻工具運用線雕、淺雕、深雕、鏤空等技法,手工雕刻出絢麗神秘的圖案。然後給黑陶作品安裝耳、環、鼻、腿等配件。
器物功用
繭形壺是一種古代日常使用的實用陶器。初為戰國時期秦國所產,是秦代最具代表性的陶器,繭形壺在當時既為容器,又可在戰爭中埋入地下,用以傾聽遠方敵軍騎兵馬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