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秦騎馬武士俑是1995年在鹹陽塔兒坡所出土的的戰國時代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戰國秦騎馬武士俑
- 出土地點:鹹陽塔兒坡戰國秦墓
- 所屬年代:戰國
- 出土時間:1995 年
這兩件戰國秦騎馬武士俑 1995 年出土於鹹陽塔兒坡戰國秦墓,高 22 — 22.6 厘米 , 寬 7.4---7 厘米 , 長 18.4---18 厘米 , 出土時並排站立,大小形制基本相同。泥質灰陶,馬呈站立壯,仰頭,雙耳上聳,注目前視,通身光滑,馬的比例有失協調。俑呈騎坐狀,圓平臉,長高鼻,鼻樑特別發達。胡人裝飾,頭戴寬折沿帽,身著交領右衽短襖,下穿短褲,腳登長靴。衣領、衣襟、下擺以及帽沿均塗紅色,馬的籠頭、轡繩也用紅彩表示。左手前伸似在牽轡繩,右手下垂做半握狀似執一物。用俑、馬皆手制,上有捏制的痕跡。製作簡單粗糙,藝術形象原始古樸。 這兩件騎馬俑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騎馬俑,因此十分珍貴。秦人祖先即以養馬聞名,公元前 307 年,趙武靈王率先摒棄中原的長袍大褂,學習胡人短衣簡潔,利於騎射的裝扮與技能。秦國久與戎狄 雜居,為了在兼併戰爭中槍占先機,也較早組建騎兵,這對秦墓出土的騎馬俑是戰國騎兵興起的極為難得的形象資料,更是以後出現的大規模秦兵馬俑的濫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