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鼎

戰國大鼎

鼎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青銅器,三足,兩耳,通常刻有精細的紋飾。鼎最初是一種炊具,後來因用於烹飪祭祀給神的犧牲,而上升為禮器,成為國家政權中君主、大臣等權力象徵。據文獻及考古發現九鼎應為諸侯之制,七、五鼎為卿大夫,三、一鼎為士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戰國大鼎
  • 出土地點:山西
  • 館藏地點:默齋主人私人收藏
  • 所屬年代:戰國
高68×寬89cm
祭祀用禮器,碩大無比,器內可容一小豬或小羊,即可以用全牲祭祀。周公制禮作樂,代表等級身份的用鼎制度,是以升鼎為中心的,故升鼎又稱『正鼎』。左傳,公羊傳,桓公二年: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元士三也。此廣東惠州呂公志強默齋主人藏鼎乃目前有記載列鼎中最大最完美一個,相同的鼎在山西省太原市曾出土過。而山西省侯馬市鑄銅遺址亦出土與此鼎紋飾相同的陶范,可知此鼎乃三晉遺物。1995年5月,秦陵考古工作隊在秦始皇陵內、外城之間,亦挖掘到與此鼎相同之升鼎,唯缺蓋,考古隊推測乃秦滅三晉(韓、趙、魏)後,『毀其宗廟、奪其重器』政策下所掠奪而回之戰利品,在歸途中失其蓋也。覆盆式蓋,上有三環形鈕,可卻置,附耳外撇,斂口,唇沿內斂,以承蓋。深鼓腹,平底,獸蹄足。腹飾兩圈牛頭雙身龍紋帶,牛頭一正一反依次排列,紋飾華美,器型碩大,乃鎮國之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