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劑污染區,遭受化學和生物戰劑污染,以及核武器放射性沾染的地區。在敵方使用這些武器以後,應迅速查明可能污染、沾染的範圍和程度,根據情況,實行管制、封鎖和其他衛生防護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劑污染區
- 釋義:遭受化學和生物戰劑污染,以及核武器放射性沾染的地區
戰劑污染區,遭受化學和生物戰劑污染,以及核武器放射性沾染的地區。在敵方使用這些武器以後,應迅速查明可能污染、沾染的範圍和程度,根據情況,實行管制、封鎖和其他衛生防護措施。
戰劑污染區,遭受化學和生物戰劑污染,以及核武器放射性沾染的地區。在敵方使用這些武器以後,應迅速查明可能污染、沾染的範圍和程度,根據情況,實行管制、封鎖和其他衛生防護措施。...
生物戰劑污染區處理,對遭受生物武器襲擊地區所採取的醫學防護措施。目的是防止生物戰劑所致疾病的傳播、蔓延。主要內容有:劃定污染區範圍並進行封鎖;對可能受到感染的人員進行檢疫;遭受烈性傳染病生物戰劑襲擊時,對接觸人員留驗,限制活動,進行醫學觀察;運用物理和化學方法對受染的食物、餐具、飲水、地面和物體...
污染區 污染區,遭受生物戰劑污染的地區。其大小受風速、地形等條件的影響。在敵人施放生物戰劑以後,應迅速查明可能污染的範圍和程度,根據情況,對污染區實施管制、封鎖和其他衛生防護措施。
在現代戰爭中,由於遭受放射、化學和生物戰劑的襲擊,天然水源中可能同時存在著兩種以上的戰劑污染。對水中可能存在的三種戰劑的混合污染,採取綜合的處理方案和多種方法進行消除,稱為水中混合戰劑污染的消除。天然水源中如果出現混合戰劑的污染,由於不同戰劑具有不同的性質,要求有不同的消除方法,因而需要採取綜合的...
核生化污染標誌器是標誌核生化戰劑污染位置用的器材。北大西洋公約的制式核生化污染標誌器由標誌牌、插桿、標誌帶、粉筆(或鉛筆)構成。標誌牌為底邊長28cm的等腰三角形薄金屬板製成。毒劑污染標誌牌底色為黃色,上有紅色"GAS"(毒氣)字樣;生物戰劑污染標誌牌底色為藍色,牌上有紅色的"BIO"(生物戰劑)字樣;放射性...
為了人們安全的需求,各種形式的神經性化學戰劑防護材料(以下簡稱材料)不斷湧現;按照防護機理可以將其分為兩大類:非化學反應型材料與化學反應型材料。1非化學反應型材料 1.1 隔絕型材料 隔絕型材料原理是將受污染空氣或毒劑液滴與人體皮膚空氣隔絕,以達到防毒的目的。這種材料的防護性能很好,但是笨重、不透氣...
含有生物戰劑的固體或液體微粒分散在空氣中所形成的氣溶膠。散布生物戰劑的主要方式有生物彈、氣溶膠發生器和布灑器。生物戰劑氣溶膠隨氣流傳播,污染近 地面空氣層、食物、水源等,並能滲人無防護設施的工事內。 人員吸人一定量的生物戰劑氣溶膠能受染致病。液體微粒分散並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稱為霧...
疫區封鎖 疫區封鎖,禁止人員、牲畜、物資自由進出疫區(生物戰劑污染區)的一種檢疫措施。封鎖時間,疫區從實施防疫措施後,對最後一個接觸者留驗或醫學觀察日起,直至經過本病的最長潛伏再無新病例發生時止。生物戰劑污染區的封鎖時間依戰劑種類及實施衛生處理的情況而定。
除了明顯的爆炸危險,被掩埋的未爆炸彈藥同樣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在一些重度使用的軍事訓練地,彈藥所攜帶的化學物質,如爆炸性物質和高氯酸鹽(一種製作火藥的原料)可能侵蝕土壤和地下水資源。麻薩諸塞州的科德角聯合基地就是其中一例。由於常年軍事訓練,彈藥的化學物質污染了當地的飲用水源,周圍數千戶居民受到影響...
第一階段為初始階段,主要研製者是當時最富於侵略性,而且細菌學和工業水平發展較高的德國。主要戰劑僅限於少數幾種致病細菌,如炭疽桿菌、馬鼻疽桿菌等,施放方式主要有特工人員人工投放,污染範圍很小。第二階段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至70年代末。主要研製者先是德國和日本,後來是英國和美國。戰劑主要仍是細菌,但種類...
身處生物戰劑污染地域的居民,一般都能很快接到政府有關部門(人防或衛生防疫部門)的通報,專業部門會迅速查明污染地域並豎立隔離標誌。生物戰劑污染地域,通常有以下徵候:有時可看到煙霧雲團;有時可聽到聲音較小的爆炸聲,並可看到非金屬的彈片、周圍有粉末的小彈坑,甚至有羽毛玩具、食品和宣傳單;出現反季節昆蟲...
戰劑污染………45 26.保護牲畜免受“化、生、放”戰劑傷害,應採取什麼措施………46 27.空襲或災後對牲畜屍體的處理………48 28.應怎樣自製簡易防護器材………50 29.應怎樣選配合適的防毒面具………51 30.使用防毒面具、濾毒罐等防護方式………53 31.對有毒劑液的處理方式………54 32.應如何清毒………...
研製和使用的生物戰劑主要是細菌,20世紀初稱為“細菌武器”。開始時的戰劑僅限於少數幾種細菌,如炭疽桿菌、馬鼻疽桿菌和鼠疫桿菌等。生產規模很小,施放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員潛入敵方,用裝在小瓶中的細菌培養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飼料。1915年4月22日,德軍在比利時的伊普爾戰役中首次大規模使用毒氣。當時戰場...
《生物武器醫學防護》重點介紹生物武器醫學防護中的流行病學偵查、採樣和檢驗、污染區和疫區的劃定與處理人員的防護及處理、醫學防護中的衛勤保障、心理問題及對策和快速偵檢等內容。具有很強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實用套用價值,即同時兼顧了理論的科學性和實際運用的可操作性。《生物武器醫學防護》適合廣大醫學及軍事醫學學生...
第一階段為初始階段,主要研製者是當時最富於侵略性,而且細菌學和工業水平發展較高的德國。主要戰劑僅限於少數幾種致病細菌,如炭疽桿菌、馬鼻疽桿菌等,施放方式主要有特工人員人工投放,污染範圍很小。第二階段自本世紀30年代開始至70年代末。主要研製者先是德國和日本後來是英國和美國。戰劑主要仍是細菌,但種類...
第四章 污染區和疫區的劃定與處理 第一節 污染區和疫區的劃定 第二節 檢疫 第三節 消毒 第四節 殺蟲 第五節 滅鼠 第五章 生物戰傷亡人員的處理 第一節 生物戰傷亡人員的一般處理方法 第二節 生物戰傷亡人員的消毒 第三節 特殊治療 第四節 醫療人員的防護 第五節 傷亡人員污染物的處理 第六節...
化學毒劑:個人洗消和污染衣物處置須知 在有些種類的化學事故或化學攻擊情況下人們可能會沾染上有危險的化學劑。有了這種沾染就需要馬上脫除衣物予以處置然後清洗自己。脫除衣物並清洗自己將減除或去除所沾染的化學劑的危害。這個過程稱之為洗消。需要人身洗消的兩大原因:1、防止化學劑被人體進一步吸收或傳到身上別處;2...
生物偵察 為查明生物污染情況而進行的偵察。包括發現生物襲擊徵候,查明地面、空氣、物體和水源的生物戰劑受染情況,收取受染樣品,標定生物戰劑受染區邊界等。由防化偵察分隊和衛生防疫部門實施。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立即進行隔離,小泄漏時隔離150米,大泄漏時隔離450米,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從上風處進入現場。儘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氨水或其它稀鹼液中和。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後再用。
十、人員污染的消除236 十一、場所及物品的污染消除237 第三節消毒效果的評價238 一、評價指標及標準238 二、檢測方法239 三、2019—nCoV消毒效果評價242 第四節污染區和疫區的劃定243 一、定義243 二、污染區和疫區的劃定244 三、污染區和疫區的處理247 四、生物防護行動249 第八章生物武器的防護與預防251 節...
(15)孟偉, 劉征濤. 我國水環境污染毒理學現狀與防治對策探討. 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環境污染與健康”國際談討會論文集.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5: 421-427.(16)楊霓雲, 王魯昕, 王宏, 李炳偉, 劉征濤, 戴天有, 王婉華, 劉鹹德, 范薇. 3種刺激性化學戰劑對魚類的急性毒性.環境科學研究. ...
採用二元灌裝結構,壓縮空氣作動力源,使之在整個噴射過程中動力一直恆定,噴射距離從開始到結束基本不變。廢除了含有氟利昂等有毒害作用的拋射劑,消除了污染。在噴嘴內設計有加速蝶,其與噴孔相連,根據動力學原理,可保證溶液以足夠的速度注入噴孔,使噴射的距離較遠,並呈射流狀。選用揮發性小、比重大的溶劑,並...
⑥處理污染區,組織疫情監視或封鎖。鑑定出生物戰劑種類後,儘快劃定污染區範圍,明確受染部隊。對污染區,特別是各級指揮所、坑道、野戰工事、民房、廚房、糧食倉庫、交通要道等,實施消毒、殺蟲和滅鼠。對非烈性生物戰劑造成的污染區,應標出污染範圍,採取監視措施,限制區內人員與外部人員接觸,通常禁止部隊從污染...
第7章 化學戰劑分析——目標分子識別 第8章 生物試劑的檢測分析 第9章 電離輻射的測量 第四部分 物理防護技術 第10章 過濾技術——必須要有潔淨的空氣 第11章 個人防護裝備——你知道穿什麼嗎?第12章 集體防護——有毒環境中的安全區 第五部分 核生化事件後的污染消除 第13章 化學毒劑的洗消——什麼是徹底...
一般來說,OC噴射劑濃度越高,受沾染人員康復的時間就越長,對環境的污染也越難清除(OC濃度越高噴射劑就越油膩),也給噴射器的噴射帶來難題(高含量的油性樹脂使噴射異常困難)。另外,用高壓噴射的高濃度油脂OC噴射劑可滲透到人體外露的皮膚里,產生針刺般的疼痛效應,這種情況對人體是非常危險的。SHU(蘇)—...
第九章 污染區和疫區的劃定與處理 第一節 污染區和疫區的劃定 第二節 檢疫 第三節 消毒 第四節 殺蟲 第五節 滅鼠 第六節 生物戰傷亡人員的處理 第十章 實驗室生物安全 第一節 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 第二節 實驗室生物安全術語 第三節 實驗室生物安全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 第四節 實驗室生物安全...
⑤消除生物武器襲擊後果。包括處理污染區、疫區,組織受染部隊檢疫,實施傳染病病人的隔離、治療和後送等。⑥指導水源和食品衛生檢查。對污染區內的水源、食物進行檢驗,查明污染情況,確定能否飲用或食用。隨著核、化學和生物武器的發展和變化,工程防護、個人防護和衛生防護結合更加緊密,新的防護器材、藥物、...
4 在“創衛”方面,三防有兩個概念:入口食品的三防是指“防蠅、防塵、防污染”;公共場所是指“防鼠、防蠅、防蚊”。人員三大防護 核、化、生武器對人員具有巨大的殺傷破壞作用。但只要防護得當,是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對人員的殺傷的。因此,了解三防知識,具有重要意義。人員對核武器的防護 核武器又叫原子武器...
防疫服是防止病原微生物污染或傳染病媒介物叮咬的一種服裝,多為連身式或兩截式。服裝簡介 通常在疫區或生物戰劑、病原微生物載體或有媒介物存留的污染區穿著,防止工作人員的皮膚、黏膜和傷口被污染。款式 防疫服多為連身式或兩截式。連身式防疫服將頭罩、衣、褲連成一體,前胸有開口以方便穿著。兩截式防疫服...
超壓三防系統。當探測到NBC戰劑時,保持戰鬥艙內的超壓並過濾進入戰鬥艙內的外部空氣。當車輛在受污染地域作戰時,系統還使乘員能夠利用內裝感測器來測定放射水平和化學戰劑的濃度;自動抑燃/抑爆系統。當探測到乘員艙或動力艙內發生火災時,系統自動啟動,並給乘員提供聲響及視覺告警信號。此外,系統或系統的一部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