戧金雲龍紋朱漆長方形盒出土于山東鄒城明魯王朱檀墓,同墓出土漆盒一對,大小紋樣皆一樣,高7.2厘米,長36厘米,寬11厘米,木胎,內外髹朱漆,盒蓋表面及盒體兩側面均飾戧金雲龍紋,盒體兩端飾如意雲紋。龍紋基本上繼承了元代龍的風格,但已有些改變,頭部較長,閉口披髮,五爪蛇身,細鱗密布,點綴如意頭雲。與此二漆盒同墓同土的漆箱、瓷壇、瓷瓶、瓷盤等均飾龍紋,另外兩隻漆盒中分置黑白二圭於其中,愈益顯示出墓主人身份的尊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戧金雲龍紋朱漆長方形盒
- 出土地點:山東鄒城明魯王朱檀墓
- 尺寸:高7.2厘米,長36厘米,寬11厘米
- 朝代:宋代
簡介,詳細介紹,
簡介
漆器的戧金工藝是宋代的新創造,起源於戰國時期的針刻,作法是用特別的工具在漆面雕刻出花紋,在刻紋中上漆後再填金、銀粉。填金的稱之為戧金,填銀的稱之為戧銀。戧金銀法在《輟耕錄》中記載得很詳細:“嘉興斜塘楊匯髹工戧金、戧銀法,凡器用什物,先用黑漆為地,以針刻畫,或山水樹木,或花竹翎花,或廳台屋宇,或人物故事,一一完整,然後用新羅漆。若戧金,則調雌黃;若戧銀,則調韶粉,日曬後,角挑挑嵌所刻縫罅,以金薄或銀薄,依銀匠所用紙糊籠罩,置金銀薄在內,逐旋細切取,鋪已施漆上,新綿揩試牢實,但著漆者自然粘住,其餘金銀都在綿上,於熨斗內燒灰,坩堝內熔鍛,渾不走失。”明代戧金工藝已非常成熟,山東省博物館收藏的這件戧金雲龍紋朱漆長方盒,其戧金技巧,代表了明初漆器工藝的最高水平。 在明代,對龍紋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定,如洪武三年(1370年)八月,朱元璋“詔中書省”,申禁官民器服不得用黃色為飾及彩畫古先帝、后妃、聖賢人物、日月、龍鳳、獅子、麒麟、犀象之形。如舊有者限百日內毀之“,對官員則允許“自一品至六品穿四爪龍,以金繡為之”。到洪武二十四年六月,又進一步重申:“官員人等衣服帳幔並不許用玄黃並織錦龍鳳紋……金銀磁碇器並不允許製造龍鳳紋。”可見,明初五爪龍紋裝飾只能由帝、後及皇子皇孫們所專用,其他人等只能用三爪、四爪龍作裝飾,不得僭越。
詳細介紹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到的那樣:“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她的名字就叫中國。”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龍的足跡隨處可見,在古建築上、古壁畫上、銅器上、玉石器上、古陶瓷和工藝美術品上,龍都是常見的裝飾物。那么,龍為何物呢?傳說龍為萬物之首,鱗蟲之長,為四靈之一。龍有多種,“有鱗曰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虬龍,無角曰螭龍”。在古人的眼裡,龍是一種變幻莫測的神奇動物,“欲小則化為蠶燭,欲大則藏於天下,欲上則凌於雲氣,欲下則入於深泉,變化無日,上下無時”,“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癸天,秋分而潛瀟”。遠古時代,龍最早是作為氏族的圖騰而出現的,傳說羌人以羊為圖騰,商氏以鳳為圖騰,夏人則以蛇為圖騰。由於氏族之間經常發生戰爭,“蛇”氏族不斷兼併了“鷹”、“鹿”、“馬”、“豬”、“魚”、等氏族,因此氏族的圖騰上也增加了鷹的爪、鹿的角、馬的身體、豬的、魚的鱗等,漸漸地形成“龍”的這種動物,它是中國多民族統一的象徵。
另外,龍有濃烈的神話色彩,是天威與權力的象徵,所以歷代帝王均以真龍天子自居。《史記·高祖本紀》曰:“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後劉邦滅秦而一統天下成為“真龍天子”。所以“龍虎之氣”也就成為帝王之相的代稱。既然皇帝是真龍的化身,那么龍紋就成了皇帝的專用品,代表著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由於朱檀為朱元璋之第十子,因此才能有權利使用有五爪龍的器物,朱檀墓出土的大批文物中很多飾有五爪龍紋,這表明了朱檀生前身份的尊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形象顯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