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史話,技藝,營生,
背景
過去,北京人穿衣吃飯大都自己做,很少到外面去買,刀剪更是身邊離不了的工具。京城的大街上,胡同里,人們常能見到走街串巷的磨刀人。他們肩扛長板凳,板凳的一頭放著磨刀石,另一頭搭著個麻布袋,袋裡裝有錘子,搶子等工具,凳子腿上拴著個小水桶。那"磨剪子來嗨搶菜刀!"清脆婉轉的吆喝聲和不時傳來的鐵皮板"呱噠呱噠"的響聲,迴蕩在小胡同中。市民們聽到這種聲音便知道磨刀人來了,拿出家中不好用的器具交給磨刀師傅修理。
史話
老北京興隆街口有一家大車店,店裡住的都是來京打工的、做小買賣的,修盆鍋碗的和江湖賣藝的外鄉人。其中住著一個五十多歲的磨刀老頭兒,身邊還帶著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爺倆兒是店裡的常客兒,每年都要在這兒呆上八九個月。他們白天出去磨刀,夜晚回店寄宿,和當地混得很熟。又因為老頭兒為人憨厚謙和,幹活細緻手藝好,許多店鋪和住家兒的刀剪都願意請他修理。正是此因,老頭只要從山東老家來北京,不住別地兒,總住在這裡。
儘管這些手藝人風裡雨里到處奔波,可這種被舊社會視為下九流侍候人的行當還是低人一等,不光掙不了幾個小錢,也避免不了受到凌辱。他們只能忍氣吞聲,艱難度日。雖然人世間好人多,但幾千年封建文化給人們留下了至深的世俗觀念影響著一些人,有錢有勢者歧視窮人的現象常有發生。
磨刀老頭兒以精細的技術豪爽的襟懷贏得了信譽,方圓附近的人一提起磨刀劉,沒有一個不讚賞的。名聲傳開,老頭兒活就多了。別看這位磨刀人衣衫不整,辦事卻十分厚道。碰上多難乾費事的活從不多要一分錢。有時遇著老太太修理刀剪,即使沒錢照樣給磨好。俗話說:"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不少善良的鄰居對這個沒娘的孩子很是同情,經常給他們一些衣物做周濟。老頭兒逢人總不斷講:"北京人真好,是鄉親們給了我們飯碗。"其實,是磨刀人給京城百姓送來了方便,北京人也離不開五行八作的手藝人。
技藝
戧剃刀、剪刀、菜刀的技藝很講究,先要看刀口,鋼是軟還是硬,硬的用砂輪打,軟的用鋼鏟戧,最後用磨刀石磨。磨刀人的行頭是一條長凳,一頭固定一粗一細的兩塊磨刀石,凳腿邊吊個水罐。凳子的另頭則綁著坐墊,還掛了一個舊包,裝些簡單的工具:錘子、鋼鏟、砂輪、水刷、水布等。過去,磨刀人絕大多數都是肩扛板凳,手持連鐵(也稱簡鐵或驚閨葉)沿街招攬生意。吆喝聲:磨剪子~~餵~~~戧菜刀~~~~~~
營生
以前,磨剪子戧剃刀、菜刀是修理業中最清苦的行當,扛著綁有兩塊大石頭的板凳轉游一天也掙不了多少錢,無怪有人說:“任何人怕劫道的磨刀匠都不怕。”磨刀人雖然很清貧,但他們乾起活來卻很實在,大板凳兩端的兩塊磨刀石各有用途,做活時,刀剪先要在一端的粗石頭上槓,然後才能在另一端的細石頭上進行精磨,直至刀口鋒利為止。如果您的刀具用的太苦,在粗磨之前還要先戧,磨刀匠會用叫“戧子”的專用工具將刀口附近鋼鐵刮下一曾,以使刀剪刃口更加鋒利。如果剪刀壓軸鬆懈他們也會根據用戶要求換軸或是砸緊,為了便於檢驗磨刀效果,一般磨刀的都會帶有一大串布條讓顧客試剪試拉來驗證刀剪鋒利程度以及剪刀壓軸的鬆緊是否合適,待顧客驗收滿意付費,一樁買賣才告成功。磨刀匠人要想多掙錢就要靠“回頭客”,能有“回頭客”就靠技術高,顧客找你磨一次使著順手,下次還找你,否則就是砂鍋砸蒜——一錘子買賣。記得北京安定門有一磨刀老者,為人厚道,磨刀技術高,數十年街坊四鄰嬸子大娘磨剪子磨菜刀都等他,直到晚年老人已不能獨立行走,家人用車拉著他,人們也都等他磨刀。現在真正磨刀技術高的人已很難找到,還有的人,第一次尚可,您再找他就不是那么回子事了,比起老輩磨刀人相距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