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開解釋
戥:戥 děng 一種小型的秤,用來稱金、銀、藥品等分量小的東西,稱“戥子”。用
戥子稱:把這包藥戥一戥。
子:子 zǐ 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後輩人,年輕人)。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
構造和原理跟
桿秤相同,盛物體的部分是一個小盤子,最大單位是兩,小到分或厘。也作等子。
事例
包公回頭,叫包興取戥子來。包興答應,連忙取戥平了,果然重一兩八錢。《三俠五義》第5回
度量衡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統一了
度量衡,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對衡器的要求越來越高。東漢初年,木桿秤應運而生,成為後人創造戥秤的前提和基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法制計量的
文明古國,無論從古代計量精度上看,還是從計量單位和計量管理體制上看,都是舉世無雙的。到了唐朝和宋朝,我國的衡器發展日臻成熟,計量單位由“兩、銖、累、黍”非十進位制,改為“兩、錢、分、厘、毫”十進位制。當時,宋朝主管皇家貢品庫藏的官員劉承矽,鑒於當時一般的木桿秤計量精度只能精確到“錢”,遠遠不能滿足貴重物品的稱量,經過潛心研製,在公元1004~1007年之間,首先創造發明了我國第一枚戥秤。經過測量,其戥桿重一錢(3.125克),長一尺二寸(400毫米),戥鉈重六分(1.875克)。第一紐(初毫),起量五分(1.5625克),末量(
最大稱量)一錢半(4.69克);第二紐(中毫),末量一錢(3.125克);第三紐(末毫),末量五分(1.5625克)。這樣的稱量精度,在世界衡器發展史上是罕見的。這種戥秤設計精美,結構合理,
分度值(測量精度)為一厘,相當於今天的31.25毫克。
構件組成
戥子,屬計量用具,清代流行,主要用於稱一些貴重的黃金、白銀、珠寶、中草藥等,以克為計量單位,小秤盤,鉈為
黃銅或
白銅。秤桿有骨質、象牙、
虬角、
烏木等,最好的是象牙桿,其價值也高。
戥子桿,是戥子的
關鍵部件,其選材有質重性韌的象牙,有質堅如鐵的純黑色烏木,有精工鑄造的青銅,有潔白如玉的動物硬骨。戥子盤,是放置稱量物品的器皿,一般是由青銅鑄造而成,也有的是由紫銅板衝壓而成。戥子錘,又叫秤鉈,也是由青銅鑄造。戥子錘的形製品種繁多,有高度適中的圓柱體,有厚薄得體的橢圓形,有如同硬幣的圓形,有鑲嵌金銀飾品的組合形。有的為了擴大稱量範圍,一個戥子備有兩個大小不等的戥子錘。
歷史演變
到了明、清時代,隨著工農業及商業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戥子的製造、使用、管理已達到了一個非常完備的水平,但是仍然沿用了1斤等於16兩的非十進位制單位。直至1959年,國務院才發布了計量單位一律改為10兩為1斤的命令。所以,戥子都是按1斤等於16兩設計的,這給我們的收藏和研究工作帶來了許多不便。
相關故事
據傳上海有一位學者去歐洲某醫學院進修,曾帶去在蘇州花錢不多、信手拈來的一桿戥子,於聖誕節前夕作為小小禮物贈給院長,並附了一張使用說明,介紹中國使用這種戥子控制藥物用量的精確性,以及如今中國許多醫院中藥配方仍在使用這種傳統戥子的情況。出乎意料之外,第二天院長突然召見,在座的還有幾位學院要員,那桿戥子放置在辦公桌上,還有一架天平相伴。院長首先鄭重其事地表達了感謝之情,然後請這位學者演示戥子操作,在用戥子稱了重量後,再用天平覆核,果然十分精確,頓時響起了一片掌聲。不久中國這桿古老的衡器配上了精美的座子,陳列在學院收藏室的展覽櫥窗中,並有文字介紹:中國使用這樣的衡器來控制藥物用量已有上千年。
文物價值
戥子在
文物分類里屬於“
雜項”類,而雜項包括的範圍非常廣。從材質上講,有金銀珠寶、竹木牙雕、各種鼻煙壺、漆皮、
點翠等。從造型上講更加多樣,有鏡支、
玻璃油畫、蟈蟈葫蘆、戥子、鳥籠子及
鳥食罐,我們統稱為“雜項”。這些文物大多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只在某一階段占有一定的位置,不能獨立貫穿中國歷史,把這些在歷史上曾經輝煌過一個階段的文物歸納在一起,構成了雜項這一分支文物。一個“雜”字包括了多種材料,多種複雜的工藝。雜項的用途很廣,幾乎每件東西都有它自己的用途,有著自己的講究。戥子,看似是一件計量用的工具,表面看只有大小之分,但卻有好差之分,工藝有差別,其價格也有差別。開鋪子的富貴人家都講究用象牙桿或
虬角桿的戥子,秤盤講究銅質要厚一些,重一些,圓盤的邊里部均勻的分成三個點,三個點為凸起的鉚釘,用以繫繩,秤砣做的也極為精緻,各種造型均有,有的帶有刻花紋,刻字號的。另配以與器物造型相等的木質盒子,質量好的戥子,木盒做的也非常講究,首先木質多用紅木,盒上下開啟處有一小銅質機關,用來鎖住盒子以免戥子從裡面掉出來,古人考慮得十分周到。而普通百姓用的戥子就不是很講究了,主要是能實用即可,比如秤桿多為
烏木,或骨頭的,秤盤的銅質也較薄,較輕,盤的邊部繫繩處簡單的做成孔狀,秤砣也只是素圓的,不講究造型了,而相配的盒子也多為
柴木,或是柴木刷漆,小小的一個戥子裡面的講究卻是很多。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文物收藏熱,且收藏的品種、範圍也越來越廣,雜項也在其中,它以其多樣性的材質,複雜而又講究的製作工藝,獨特的造型,受到了廣大收藏者的喜愛。在眾多的文物拍賣會上,
雜項文物都是以極高的價格售出。記得在一次大型拍賣會上,一個竹雕筆筒,一個竹雕人都是以高出底價數十倍拍出,一個在清代不起眼的計量用的戥子也以雜項的身份出現在了北京小型拍賣會上,這說明人們開始重視收藏雜項了,雜項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身價值,在上海的一場小型拍賣會上,一個元代的戥子以226W的價格拍出,戥子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
雜項是文物學中的一個分支,有著它自身的特點,是由眾多文物構成的,因此這些文物起源不同,用途不同,它們在歷史上所處的時期也不同,所以他們的價值相互間是沒有可比性的,隨著收藏熱的不斷升溫,相信雜項具有一定的升值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