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戚萬學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梁山縣
- 職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個人簡歷,任免信息,學術兼職,研究方向,課題研究,人物榮譽,著作論文,著作,論文,工作分工,聯繫單位,
個人簡歷
1987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87-1991年在山東師範大學任教。
1994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1994年7月到山東師範大學工作。同年由講師破格晉升為教授。
1996年任山東師範大學教育系副主任。
1999年任山東師範大學黨委委員、校長助理。2000年起任副校長。
2000年7月增列為教育學原理專業博士生導師。
2014年11月任曲阜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2016年6月成功入選“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2016年11月任曲阜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任免信息
2016年12月,免去戚萬學的曲阜師範大學校長職務。
學術兼職
現為曲阜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督學,中央直接掌握聯繫的專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理論人才”,國家教學名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資助專家,山東省首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教育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德育學科組副組長,教育部教育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高教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全國德育學術委員會副理事長,山東教育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德育研究會理事長,山東省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北京師大兼職博士生導師,《教育研究》等雜誌編委。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教育學原理、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西方現代道德教育思潮等專業方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課題研究
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八五”、“九五”、“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山東省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基金項目各一項。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五”規劃(教育類)國家重點課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基金”資助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山東省社會科學基金“十五”規劃重大研究課題各一項。
人物榮譽
1、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5) 首位
2、全國第二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9) 獨立
3、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0) 獨立
4、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4) 獨立
5、山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5) 首位
6、教育部第三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01) 獨立
7、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998) 獨立
8、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6) 獨立
9、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2003)
10、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資助專家(2005)
11、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3)
12、山東省省級學科帶頭人(2003)
13、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知識分子標兵(1999)
14、山東省精品工程十佳理論工作者(1995)
著作論文
著作
1、《中學德育概論》(教材)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年1月
2、《道德教育理論專題研究》(專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
3、《道德學習與道德教育》(主編) 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4、《最佳化學校教育》(譯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
5、《衝突與整合:20世紀西方道德教育理論》(專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
6、《新編教育學》(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論文
1、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ontemporary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34;4 2004 首 位 。
2、《大學理念體系的探索、開拓與創新》 《教育研究》2004.8 獨立 。
3、《後現代視野中的道德教育》 《教育研究》2004.7 首位 。
4、《二十世紀西方道德教育的主題嬗變》 《教育研究》2003.5. 獨立 。
5、《活動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論構想》 《教育研究》1999.6. 獨立 。
6、《關於建構中國現代道德教育理論的構想》 《教育研究》1997.12. 獨立 。
7、《理論建設--愛國主義教育的基礎工程》 《教育研究》1995.4. 獨立 。
8、《試論道德哲學對道德教育的貢獻》 《教育研究》1994.10. 獨立 。
9、《二十世紀西方道德教育理論概述》 《教育研究》1993.10. 獨立 。
10、《活動課程:道德教育的主導性課程》《課程·教材·教法》2003.8.獨立 。
工作分工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負責幹部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綜合改革等。
聯繫單位
歷史文化學院、工學院、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