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舜臣

戚舜臣(996年—1052年7月5日),字世佐,京東路宋州楚丘縣(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人,祖籍河北路莫州長豐縣(今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北宋官員。

基本介紹

  • 全名:戚舜臣
  • :世佐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京東路宋州楚丘縣(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
  • 出生日期:996年
  • 逝世日期:1052年7月5日
  • 最高官職:虞部郎中
  • 祖籍:河北路莫州長豐縣(今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
人物生平,歷史評價,人際關係,家族源流,親屬成員,史料索引,

人物生平

戚舜臣性格恭謹謙遜,舉止必依禮而行,言辭謹慎。與他的兄長某官戚舜賓、某官戚舜舉一起,以兄弟友愛之德能夠帶領家族,並因繼承了先人的法度而聞名。
戚舜臣年輕時因父親的恩蔭被補授為將作監主簿,但直到三十歲仍侍奉在父親身邊。父親去世後,家境貧寒,戚舜臣才出任雍丘監稅,後又監衢州酒務。後升任舒州太湖縣令,兼提舉茶場。他治理有方,深受百姓愛戴,百姓請求他留任,朝廷下詔準許。他又任職三年,才得以調任。他獻詩談論茶稅之重,每年數以萬計,希望朝廷放棄徵收,以感動當世。回京後,他監管在京鹽院,主張鹽利應通商,朝廷採納了他的建議。後出任泗州通判,他能使轉運使不敢以暴斂侵擾百姓,而百姓中贍養父親者也能因義而死。他又通判濮州,當時王則在貝州反叛,濮州百姓驚恐不安,戚舜臣斬殺了一名在濮州散布謠言的人,才平息了恐慌。不久,他提點刑獄,因功應改任官職,但他卻並未自請。後轉任撫州知州,他治理大方得體,務求去除苛政和繁瑣事務,撫州中有許多號稱大帝的詭異祠廟,多達百餘所,戚舜臣全部予以廢除,百姓大為感化順服。後調任南安軍知軍,到達後還未及有所作為,戚舜臣便已病重,於皇祐四年六月七日(1052年7月5日)在職去世,享年五十七歲。

歷史評價

曾鞏:觀公之守其業者,可以知其恭;觀公之施於事者,可以知其厚矣。然人亦少有能愛之者,蓋世之為聰明立聲威者,荒諼悖冒無不遇於世;至恭讓質直、不能馳驟而遇困蹶者,獨不可稱數,余甚異焉。夫赴時趨務,則材者固亦重矣;而立人成俗,則潔身積行,豈可輕也哉?然時之取捨若此,亦其不幸不遇,處之各適其理也。(《虞部郎中戚公墓志銘》

人際關係

家族源流

戚氏家族,源於衛國大夫孫文子,封地在黃河邊上的戚邑,是姬姓的後裔。到了後世,他們失去了封地,便改稱為戚氏。漢朝有戚鰓,以郎官身份跟隨高祖劉邦,被封為臨轅侯,戚鰓的爵位傳了四世而失傳。梁朝有戚袞,以精通三禮而為博士,後入陳朝任職至死,戚袞自稱是吳郡鹽官人。後來,戚琮從長豐的戚村遷居到楚丘。

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天祖父
戚圭
——
高祖父
戚琮
從長豐的戚村遷居到楚丘。
曾祖父
戚遠
——
祖父
生於唐天祐元年(904年),歷經五代進入宋朝,都未曾出仕為官,而是以文學和義行成為學者的楷模。去世後,他的學生們共同尊稱他為“正素先生”。後來,因為兒子的顯貴,被追贈為兵部侍郎。
父親
在太宗、真宗兩朝任職,以賢能著稱,曾任樞密直學士,與他的兄長職方郎中戚維以兄弟友愛聞名。在祥符、天禧年間,學士因議論天書之事被外放,而戚維也被舉薦為賢良方正卻未就職,後擔任曹國公翊善,因不合意而離職。後來因兒子的顯貴被追贈為虞部郎中。
母親
劉氏
贈孺人。
平輩
兄長
戚舜賓
繼承了先人的法度。
戚舜舉
繼承了先人的法度。
妻子
陳氏
封孺人。
子輩
兒子
戚師道
——
參考資料:

史料索引

  • 曾鞏《虞部郎中戚公墓志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