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派

戚派

戚派是戚雅仙創立的越劇旦角流派。戚派唱腔善於通過特徵音調的變化發展,賦予傳統老戲特殊的色彩,比如《梁祝》和《白蛇傳》是越劇的骨子老戲,大部分越劇演員都會唱,但戚派唱這兩齣戲由於特徵音調貫穿其中既充分抒發了人物的感情,有展現出了獨特的藝術個性色彩。戚派代表作有《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蘇三、《白蛇傳》中的白素貞、《王老虎搶親》中的王秀英等。

基本介紹

  • 本名:戚派
  • 主要作品:《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蘇三 
戚派起源,戚派特色,戚派傳人,

戚派起源

戚雅仙15歲入陶葉劇團科班學戲,翌年即1943年隨科班到袁雪芬領銜的大來劇場為班底,在為袁雪芬同台配戲時耳濡目染,學習袁雪芬的唱腔和表演,被觀眾稱為“袁派小花旦”。1947年參加剛成立的玉蘭劇團,與徐玉蘭搭檔,從首演劇目《香箋淚》開始以“悲旦”著稱,唱腔初步顯露自己的風格;1950年組織合作越劇團,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她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和擅演悲劇的特點,在繼承“袁派”的基礎上變化發展,不斷創造,形成獨特的特徵音調和潤腔唱法,創立了“戚派”。

戚派特色

戚雅仙的唱腔樸實流暢,深沉含蓄。她的音域並不寬,但根據自己音色醇厚的特長,充分發揮中低音區的唱腔旋律,呈現出獨特的風格。“戚派”唱腔簡而不繁,不事花哨,通俗易學、易記,常用的樂匯看上去很簡潔,但通過各種,使唱腔豐富多彩。這種鮮明的特徵音調貫穿在所有唱腔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她的唱腔不僅擅長表現悲劇情緒,也能創造出歡快、明朗的唱腔。1950年演唱的《婚姻曲》,就表達了解放後婦女掙脫封建枷鎖獲得新生的喜悅心情。這段唱用[四工腔]的多種板式,有許多新的創造。如[快板]不同於其他流派,她採用快板慢唱的手法,把速度略放慢一些,曲調稍加小腔,突出字重腔輕,節奏較穩定,在唱法上,以短促的潤腔收音,增加曲調的跳躍性,使音調富有活力。戚雅仙的甩腔也很有特點。她的甩腔留有袁派甩腔的痕跡,又在此基礎上有自己的發展,即常在最後三字運用自己的特徵音調和潤腔唱法組成甩腔。如《婚姻曲》中的“一生幸福斷送掉”,最後三字進行了加花擴展,“掉”字的拖腔又採用了切分節奏和斷續腔的唱法潤色。這是典型的戚派甩腔風格。
戚派唱腔的另一特點,是在平穩的旋律中常出現下行小六度的跳進音調,或六度下滑音潤腔,以加強語調,渲染悲憤、哀怨、激動的情緒。尤其是[清板]起落分明,善於根據唱詞語調和人物感情在唱腔音調、節奏處理、潤腔唱法上巧妙進行多種細微變化,寓華彩於樸素,藏變化於平淡。如《血手印》中“你不問情由開口罵”這段[尺調腔·慢清板],王千金得知林招得蒙不白之冤,趕赴法場見最後一面,卻遭到林招得責罵,唱腔開始“林郎――”是一聲淒切哀怨的長“叫頭”,在樂隊襯奏一個[慢板]長過門後緩緩唱出“你不問情由破口罵”,前五字音調低沉哀傷,“破口罵”三字字位節奏拉開,“罵”字的落音尾腔以短促的下滑音裝飾,唱句收尾韻味濃厚且有力量。最後兩句形成唱段高潮,甩腔通過腔幅的擴展加花,使音調委婉曲折,起伏迴蕩。
《龍鳳花燭》中的“四季衣”,也是戚派代表性唱段。這段[尺調腔·慢板]通過春、夏、秋、冬四季衣服的更換,表達出母女別離之情。春、夏、秋、冬每段8句,在唱腔整體布局上採用了啟、承、轉、合的結構,分別用[尺調腔]的[慢板]、[慢清板]、[弦下腔·慢板]和[尺調腔]的“緊伴散唱”,情真意切,感情鋪敘和結構邏輯層次分明。

戚派傳人

戚派傳人有周雅琴朱祝芬徐潔明王菲菲戚繼仙傅幸文金靜王毓梅朱藺王杭娟周美姣、徐燕麗、吳麗敏、余福英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