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爸爸綁架了》是2013年4月1日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角田光代。該書主要講述了放暑假後的小春被爸爸“綁架”了,一起走走停停了解現實百態,小春也漸漸愛上了這個不靠譜的老爸。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前言,媒體評論,編輯推薦,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人生有時也會遇到這種事。沒有計程車可坐、沒有錢可以在有空調的餐廳吃飯、不能在想回家的時候回家,只能一直繼續往前走。”爸爸這樣告訴我。
“遙遠的、小小的爸爸,看起來和路人沒什麼兩樣,微小而不起眼。可是在我眼中,爸爸卻不可思議地散發出光芒,好像被一個金色膠囊包住。”
在《我被爸爸綁架了》里,暑假的第一天,小春被爸爸綁架了!
爸爸沒錢、沒耐心、又靠不住,帶著小春“逃亡”的路上,他常為了食宿開銷斤斤計較,也時有不靠譜的旅程安排。爸爸就是如此困窘又孩子氣,可他還是竭盡所能讓小春體驗旅行的樂趣:去郊外放煙火,夜晚漂浮海上、借宿山頂寺廟……
旅程的終點就要到了,那個內向、愛使性子的小春長大了,也愛上了這個穿著髒T恤、曬得黝黑的爸爸,即使他是那么普通無奇。
“遙遠的、小小的爸爸,看起來和路人沒什麼兩樣,微小而不起眼。可是在我眼中,爸爸卻不可思議地散發出光芒,好像被一個金色膠囊包住。”
在《我被爸爸綁架了》里,暑假的第一天,小春被爸爸綁架了!
爸爸沒錢、沒耐心、又靠不住,帶著小春“逃亡”的路上,他常為了食宿開銷斤斤計較,也時有不靠譜的旅程安排。爸爸就是如此困窘又孩子氣,可他還是竭盡所能讓小春體驗旅行的樂趣:去郊外放煙火,夜晚漂浮海上、借宿山頂寺廟……
旅程的終點就要到了,那個內向、愛使性子的小春長大了,也愛上了這個穿著髒T恤、曬得黝黑的爸爸,即使他是那么普通無奇。
前言
綁架中的雙重救贖
南橋
“暑假的第一天,我被綁架了。”《我被爸爸綁架了》一書就是這樣開始的。“綁架犯”是敘述者小春的爸爸。小春已經很久沒見過爸爸了,媽媽用各種謊言掩飾夫妻已經分開的現實。“只有每天見面的人才談得上‘喜歡’還是‘不喜歡’。我自己也不清楚究竟喜不喜歡爸爸。”而到了故事的最後,爸爸“在我眼裡卻不可思議地散發出光芒,仿佛被金色膠囊包裹著”。這是一個有關成長和親子關係的故事,作者為日本當代著名作家角田光代。此書曾獲日本路旁之石文學獎、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後獲得台灣地區《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能得到這樣的認可,是因此書出色地描述了一個既獨特又普遍的成長故事。
成長是寫不完的話題,甚至可以說是人類唯一值得書寫的故事。每一個人,都要經歷慢動作的蛻變,脫離上一輩的影響,成為獨立的人。不管我們來自什麼樣的家庭,成長都會發生。其過程並不全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么簡單。幸福的家庭會產生不幸的孩子,不幸的家庭也會育成快樂而成功的孩子。這正是人生的複雜與詭異之處。
此書描述的是一個破裂家庭的成長。一個孩子,在其人生的開端,抓了一手爛牌,還得繼續打下去。到後來,要么和父母斷裂關係,要么和父母達成默契。孩子要在與對方和解或獨自和解之間選擇,有時候這雙重和解同時發生。奧斯卡?王爾德曾稱:“孩子開始愛父母,長大以後論斷父母;有時候會原諒父母。”小說中的小春,最後理解了父親,與之和解,甚至說希望有更多的“綁架”。孩子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從舒適區里走了出來,開闊了生活的境界,可以說這綁架帶來的是雙重的救贖。
破裂的家庭里,親子關係更為微妙。家庭破裂,會讓所有人成為受害者,孩子所受傷害通常最大。父母親也都是有局限的人,在對峙中,有時候會忘掉孩子是二人愛的結晶,是共同培育與關愛的對象,不是一方的財物。分手後,孩子或許由一方撫養。這種情形下,若處理不善——如夫妻溝通不流暢,拿孩子當信使探聽訊息,或是教唆孩子仇恨對方——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更大的傷害。孩子懵懵懂懂,慢慢去悟出成人世界的醜陋,尚留幾分幻想,或許還好一些。如果懂事太早,擔負與童年所需不相稱的情感和心理負擔,雖是迫不得已的後果,不是任何人故意為之,但對孩子很不公平。
孩子在父母之間的為難,通常是父母雙方價值觀和生活習慣差異太大。綁架之後,爸爸第一個想到的是問:“小春想去哪裡?山上?海邊?溫泉?牧場?”而小春長時間和媽媽、兩個姨媽和外婆等女性在一起,想到的是去大型商場瑪克和斯班塞。夫妻雙方都很窮,兩個人合夥過日子,壓力還沒有那么大。分手了,同樣收入要支撐兩個家庭,窮困自然接踵而至。媽媽的價值觀被物慾綁架,期盼很多東西,但買不起。孩子有很多盼望,到了爸爸這裡也無法實現。爸爸也很窮,住到有露天浴室的旅館,看到露天浴室和桑拿,他“興奮得像個孩子”。
面臨同樣的現實,我們的取捨顯出了做人的高低。這個爸爸並沒有在窘迫現實前自慚形穢,他關注的是如何讓小孩學習面對。“你們總以為到處都有計程車,到處都有餐廳,相信自己無能為力的時候馬上會有人出手相救,餓了總會有飯吃,喉嚨渴了就去找自動售貨機,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從自己的背景出發,給了女兒新鮮而有益的啟迪:“你要記住,也會有這樣的事。沒有計程車,不能坐在有空調的餐廳里等上菜,也不能想回頭就回頭,只能一直向前走。”
在外人的眼裡,這樣一個落魄的父親或許不負責任。小說讓我們看到這種論斷的粗暴。我們看到了他的困難和糾結,他的掙扎和努力。他帶給女兒的人生財富,或許比其他“拼爹”家庭中孩子的所得更多:“但凡有什麼沒有順從你的心意,你就怪別人,小春你的一切都可能會變得不如意。”
他也充滿想像力。他的想像力,以及背後的創意,讓生活出現新的排列組合,現實因此容易承受,甚至值得享受。父女兩人躺在“果凍般柔軟”的溫暖海水裡,在無邊的幽暗之中,看著天上的星星。他們跑到廟宇里去住宿,聽駝背老奶奶講鬼故事。這樣的經歷,對於未來就是說不盡的回憶,有幾個“正常”家庭的孩子能夠享受到呢?
說到這裡,或許我應該自我糾正一下:沒有一個家庭是“正常”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問題。小春的外婆家貌似幸福,但姨媽裕子,得到的關愛比較少,心裏面就裹著憂傷。即便相對“正常”的家庭,對孩子有時也是披著糖衣的詛咒。“外婆家完全沒有這樣悲慘的情況,所以我樂意去那裡。大人們常常聚在客廳里專注於自己的閒談,我被扔在一旁,可是我並不為此苦惱。”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媽媽,沒有經過摔打,她的愛是淺薄的。她對孩子只知說教,不懂去主動理解。“至少我希望媽媽這樣問我,小春,現在開心嗎?在哪裡?過得好嗎?不要緊吧?每個問題後都加一句‘開心嗎?’”這位母親愛孩子,但跨不出自己的局限,無法“穿越”到孩子的視角,按照孩子的方式去關心他們。從前她的父母也只是發自本能地去愛,沒有培育愛的能力。科倫?麥凱恩所著《轉吧,這偉大的世界》里,格洛麗亞回憶自己父母相親相愛,自己婚姻卻屢屢失敗的時候曾稱:“我過去總想,父母相親相愛,對孩子來說其實是很難的事,很難超出這一層愛之繭,因為有時候,處在這樣的愛之下
實在感到舒適,你都懶得去培育自己的愛了。”
反過來,書中的爸爸老家很複雜很亂,親戚很多,爸爸“經常和他的爸爸吵架,嗓門很大,還相互扔東西……總之,爸爸的老家是個地獄。我從心底里恨自己是個孩子,因為我不得不待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有趣的是,在這樣環境裡長大的爸爸心地善良,更有同理心。厄普代克曾稱,在複雜大家庭長大的人,往往心智更成熟,更能成熟地應對世事。厄普代克來自一個複雜的大家庭,他的家如美國的橫斷面。世間好多問題和應對的方式,提前在大家庭里預演過,孩子未必都能理解,也沒有必要完全理解,但是這樣的家庭,是未來世界的一個“原型”,給孩子日後人生的闖蕩埋下了伏筆。
破裂的家庭,也不應成為一個人自暴自棄的理由。蚌淚為珠,人可以把成長中的不幸,化作人生的財富。沒有人希望體驗這痛苦的過程,但“心想事成”的生活,終究是郵件里的祝福。環境順風順水,也不值得一個人去誇口。人生有無光榮,在於我們從各自的起點上,向前邁進了多少。這涉及到我們各自經營生活和自我提升的能力。這樣的成長,是個人的事,但也離不開大人的幫助和引領。大人自己有時候糾結在自己的矛盾里,忘了孩子的需要,如對愛和關注的渴求。和其他孩子一樣,小春不惜代價地追求愛和關注,爬山的時候她耍小脾氣,故意拉在後面不走:“如果在這裡遭遇不幸被毒蟲和蛇咬了,被熊和狼吃了而丟了小命,爸爸一定會深刻反省吧。反省口不擇言激怒我又扔下我,反省綁架了我。這樣一來,爸爸這一輩子就算愛上了媽媽以外的人,就算有了很多比我可愛的孩子,也不會忘記我吧。”這樣童真的敘述,讓人讀之動容。
《我被爸爸綁架了》以平淡的文字,讓我們反思成長的煩惱和幾代人的關係。書里的故事,抵得上汗牛充棟的道理。這是一本溫情的小書。書里雖矛盾重重,但找不到什麼刻意的“壞人”。媽媽和爸爸之間時有衝突,但媽媽對孩子、對爸爸的關切溢於言表。爸爸即便離開了媽媽,但是和孩子在一起商量點菜的時候,想的都是媽媽過去做的肉糜卷、炸肉餅、夏天的冷餛飩和特製奶汁烤泡菜。
這本書以一種舉重若輕的方式,啟迪我們思考家庭關係這個永恆話題。人和人的溝通和理解是困難的,是需要一輩子去琢磨的事。同樣環境下長大的兄妹,也會衝突不斷,何況陌生人結成的夫妻。即便親如父女者,如果不去經營好關係,也只能產生深深的隔閡。如何帶著差異相處,如何讓孩子合理應對,這是一門技藝,需要花心思長期打磨。在心理學發達的一些國家,如美國,很多這樣的矛盾衝突,被心理學家用清晰的文字表述出來。心理顧問和各種專業人士,幫助孩子甚至大人應對不同情境下的關係問題。東方人在這方面比較含蓄,很多事情說得沒有那么透。而成長中面臨的問題是互通的,同樣需要應對的方法。
這本書寫的是一次奇異的綁架之旅,情節並無多少起伏跌宕,風格平淡,但是值得一再回味。書中最戲劇化的場面,不過是小春報警,爸爸被警察抓了起來。驚慌之中,爸爸叫警察驗血,鑑定DNA,其狀詼諧。這個可憐的“綁架犯”被釋放後,不責怪假報案的女兒,而是懊惱沒有吃到電視裡說的警察局問訊室的炸豬排飯。
小說觸及到了成長中的很多道理,語言充滿詩意,如“飄浮在繁星之間的我們,在認識之前,既不是父女、母女,也不是兄弟姐妹,甚至互不相識,只是被分開的一群人,完全不知道對方的存在,輕輕飄浮在夜空中。”關於道理的部分,通常是點到為止,如海明威說的冰山那樣,小說只寫水面之上的部分,甚至只是從小春一人的視角來寫。
但這是很必要的視角。有多少時候,我們能停下來,俯下身子,去聽聽孩子們在說什麼,去問問他們想什麼呢?
南橋
“暑假的第一天,我被綁架了。”《我被爸爸綁架了》一書就是這樣開始的。“綁架犯”是敘述者小春的爸爸。小春已經很久沒見過爸爸了,媽媽用各種謊言掩飾夫妻已經分開的現實。“只有每天見面的人才談得上‘喜歡’還是‘不喜歡’。我自己也不清楚究竟喜不喜歡爸爸。”而到了故事的最後,爸爸“在我眼裡卻不可思議地散發出光芒,仿佛被金色膠囊包裹著”。這是一個有關成長和親子關係的故事,作者為日本當代著名作家角田光代。此書曾獲日本路旁之石文學獎、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後獲得台灣地區《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能得到這樣的認可,是因此書出色地描述了一個既獨特又普遍的成長故事。
成長是寫不完的話題,甚至可以說是人類唯一值得書寫的故事。每一個人,都要經歷慢動作的蛻變,脫離上一輩的影響,成為獨立的人。不管我們來自什麼樣的家庭,成長都會發生。其過程並不全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么簡單。幸福的家庭會產生不幸的孩子,不幸的家庭也會育成快樂而成功的孩子。這正是人生的複雜與詭異之處。
此書描述的是一個破裂家庭的成長。一個孩子,在其人生的開端,抓了一手爛牌,還得繼續打下去。到後來,要么和父母斷裂關係,要么和父母達成默契。孩子要在與對方和解或獨自和解之間選擇,有時候這雙重和解同時發生。奧斯卡?王爾德曾稱:“孩子開始愛父母,長大以後論斷父母;有時候會原諒父母。”小說中的小春,最後理解了父親,與之和解,甚至說希望有更多的“綁架”。孩子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從舒適區里走了出來,開闊了生活的境界,可以說這綁架帶來的是雙重的救贖。
破裂的家庭里,親子關係更為微妙。家庭破裂,會讓所有人成為受害者,孩子所受傷害通常最大。父母親也都是有局限的人,在對峙中,有時候會忘掉孩子是二人愛的結晶,是共同培育與關愛的對象,不是一方的財物。分手後,孩子或許由一方撫養。這種情形下,若處理不善——如夫妻溝通不流暢,拿孩子當信使探聽訊息,或是教唆孩子仇恨對方——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更大的傷害。孩子懵懵懂懂,慢慢去悟出成人世界的醜陋,尚留幾分幻想,或許還好一些。如果懂事太早,擔負與童年所需不相稱的情感和心理負擔,雖是迫不得已的後果,不是任何人故意為之,但對孩子很不公平。
孩子在父母之間的為難,通常是父母雙方價值觀和生活習慣差異太大。綁架之後,爸爸第一個想到的是問:“小春想去哪裡?山上?海邊?溫泉?牧場?”而小春長時間和媽媽、兩個姨媽和外婆等女性在一起,想到的是去大型商場瑪克和斯班塞。夫妻雙方都很窮,兩個人合夥過日子,壓力還沒有那么大。分手了,同樣收入要支撐兩個家庭,窮困自然接踵而至。媽媽的價值觀被物慾綁架,期盼很多東西,但買不起。孩子有很多盼望,到了爸爸這裡也無法實現。爸爸也很窮,住到有露天浴室的旅館,看到露天浴室和桑拿,他“興奮得像個孩子”。
面臨同樣的現實,我們的取捨顯出了做人的高低。這個爸爸並沒有在窘迫現實前自慚形穢,他關注的是如何讓小孩學習面對。“你們總以為到處都有計程車,到處都有餐廳,相信自己無能為力的時候馬上會有人出手相救,餓了總會有飯吃,喉嚨渴了就去找自動售貨機,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從自己的背景出發,給了女兒新鮮而有益的啟迪:“你要記住,也會有這樣的事。沒有計程車,不能坐在有空調的餐廳里等上菜,也不能想回頭就回頭,只能一直向前走。”
在外人的眼裡,這樣一個落魄的父親或許不負責任。小說讓我們看到這種論斷的粗暴。我們看到了他的困難和糾結,他的掙扎和努力。他帶給女兒的人生財富,或許比其他“拼爹”家庭中孩子的所得更多:“但凡有什麼沒有順從你的心意,你就怪別人,小春你的一切都可能會變得不如意。”
他也充滿想像力。他的想像力,以及背後的創意,讓生活出現新的排列組合,現實因此容易承受,甚至值得享受。父女兩人躺在“果凍般柔軟”的溫暖海水裡,在無邊的幽暗之中,看著天上的星星。他們跑到廟宇里去住宿,聽駝背老奶奶講鬼故事。這樣的經歷,對於未來就是說不盡的回憶,有幾個“正常”家庭的孩子能夠享受到呢?
說到這裡,或許我應該自我糾正一下:沒有一個家庭是“正常”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問題。小春的外婆家貌似幸福,但姨媽裕子,得到的關愛比較少,心裏面就裹著憂傷。即便相對“正常”的家庭,對孩子有時也是披著糖衣的詛咒。“外婆家完全沒有這樣悲慘的情況,所以我樂意去那裡。大人們常常聚在客廳里專注於自己的閒談,我被扔在一旁,可是我並不為此苦惱。”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媽媽,沒有經過摔打,她的愛是淺薄的。她對孩子只知說教,不懂去主動理解。“至少我希望媽媽這樣問我,小春,現在開心嗎?在哪裡?過得好嗎?不要緊吧?每個問題後都加一句‘開心嗎?’”這位母親愛孩子,但跨不出自己的局限,無法“穿越”到孩子的視角,按照孩子的方式去關心他們。從前她的父母也只是發自本能地去愛,沒有培育愛的能力。科倫?麥凱恩所著《轉吧,這偉大的世界》里,格洛麗亞回憶自己父母相親相愛,自己婚姻卻屢屢失敗的時候曾稱:“我過去總想,父母相親相愛,對孩子來說其實是很難的事,很難超出這一層愛之繭,因為有時候,處在這樣的愛之下
實在感到舒適,你都懶得去培育自己的愛了。”
反過來,書中的爸爸老家很複雜很亂,親戚很多,爸爸“經常和他的爸爸吵架,嗓門很大,還相互扔東西……總之,爸爸的老家是個地獄。我從心底里恨自己是個孩子,因為我不得不待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有趣的是,在這樣環境裡長大的爸爸心地善良,更有同理心。厄普代克曾稱,在複雜大家庭長大的人,往往心智更成熟,更能成熟地應對世事。厄普代克來自一個複雜的大家庭,他的家如美國的橫斷面。世間好多問題和應對的方式,提前在大家庭里預演過,孩子未必都能理解,也沒有必要完全理解,但是這樣的家庭,是未來世界的一個“原型”,給孩子日後人生的闖蕩埋下了伏筆。
破裂的家庭,也不應成為一個人自暴自棄的理由。蚌淚為珠,人可以把成長中的不幸,化作人生的財富。沒有人希望體驗這痛苦的過程,但“心想事成”的生活,終究是郵件里的祝福。環境順風順水,也不值得一個人去誇口。人生有無光榮,在於我們從各自的起點上,向前邁進了多少。這涉及到我們各自經營生活和自我提升的能力。這樣的成長,是個人的事,但也離不開大人的幫助和引領。大人自己有時候糾結在自己的矛盾里,忘了孩子的需要,如對愛和關注的渴求。和其他孩子一樣,小春不惜代價地追求愛和關注,爬山的時候她耍小脾氣,故意拉在後面不走:“如果在這裡遭遇不幸被毒蟲和蛇咬了,被熊和狼吃了而丟了小命,爸爸一定會深刻反省吧。反省口不擇言激怒我又扔下我,反省綁架了我。這樣一來,爸爸這一輩子就算愛上了媽媽以外的人,就算有了很多比我可愛的孩子,也不會忘記我吧。”這樣童真的敘述,讓人讀之動容。
《我被爸爸綁架了》以平淡的文字,讓我們反思成長的煩惱和幾代人的關係。書里的故事,抵得上汗牛充棟的道理。這是一本溫情的小書。書里雖矛盾重重,但找不到什麼刻意的“壞人”。媽媽和爸爸之間時有衝突,但媽媽對孩子、對爸爸的關切溢於言表。爸爸即便離開了媽媽,但是和孩子在一起商量點菜的時候,想的都是媽媽過去做的肉糜卷、炸肉餅、夏天的冷餛飩和特製奶汁烤泡菜。
這本書以一種舉重若輕的方式,啟迪我們思考家庭關係這個永恆話題。人和人的溝通和理解是困難的,是需要一輩子去琢磨的事。同樣環境下長大的兄妹,也會衝突不斷,何況陌生人結成的夫妻。即便親如父女者,如果不去經營好關係,也只能產生深深的隔閡。如何帶著差異相處,如何讓孩子合理應對,這是一門技藝,需要花心思長期打磨。在心理學發達的一些國家,如美國,很多這樣的矛盾衝突,被心理學家用清晰的文字表述出來。心理顧問和各種專業人士,幫助孩子甚至大人應對不同情境下的關係問題。東方人在這方面比較含蓄,很多事情說得沒有那么透。而成長中面臨的問題是互通的,同樣需要應對的方法。
這本書寫的是一次奇異的綁架之旅,情節並無多少起伏跌宕,風格平淡,但是值得一再回味。書中最戲劇化的場面,不過是小春報警,爸爸被警察抓了起來。驚慌之中,爸爸叫警察驗血,鑑定DNA,其狀詼諧。這個可憐的“綁架犯”被釋放後,不責怪假報案的女兒,而是懊惱沒有吃到電視裡說的警察局問訊室的炸豬排飯。
小說觸及到了成長中的很多道理,語言充滿詩意,如“飄浮在繁星之間的我們,在認識之前,既不是父女、母女,也不是兄弟姐妹,甚至互不相識,只是被分開的一群人,完全不知道對方的存在,輕輕飄浮在夜空中。”關於道理的部分,通常是點到為止,如海明威說的冰山那樣,小說只寫水面之上的部分,甚至只是從小春一人的視角來寫。
但這是很必要的視角。有多少時候,我們能停下來,俯下身子,去聽聽孩子們在說什麼,去問問他們想什麼呢?
媒體評論
這本書的故事很單純,觸及到的話題卻沉重而又複雜:破碎困頓的家庭,常常不能相見的父女,女兒在懵懂中試圖理解父母的立場,父親在落魄中不放棄對責任和愛的堅守……書的篇幅很短,但提及的諸多問題卻耐人尋味。
——曹文軒
在外人的眼裡,這樣一個落魄的父親或許不負責任……但他也充滿想像力。他的想像力,以及背後的創意,讓生活出現新的排列組合,現實因此容易承受,甚至值得享受。
——方柏林
家庭,向來被文化強力推銷、固執地界定為親密空間,但是卻製造了疏離;離開了它,反而讓人容易經歷親密。作者透過創意的構想、有趣的情節和不俗的意象,讓我們沒有壓力且愉快地加入這場綁架之旅。小春靜靜地敘述,裡面有著細膩而強大的感受力量。
——台北師院幼教系系主任蔡敏玲
《我被爸爸綁架了》反省了被物質與成功綁架了的親子關係,它提醒了我們,在今天以快速的方式定義一個人、淘汰一個人的世界,每一個父母想要在他們的子女面前,維持“成功”的地位,是如何艱難。有著遙遠的、微小的、看起來和路人沒兩樣的父母,是大多數人的經驗,這樣的經驗在書中得到了抒發。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吳嬿芬
——曹文軒
在外人的眼裡,這樣一個落魄的父親或許不負責任……但他也充滿想像力。他的想像力,以及背後的創意,讓生活出現新的排列組合,現實因此容易承受,甚至值得享受。
——方柏林
家庭,向來被文化強力推銷、固執地界定為親密空間,但是卻製造了疏離;離開了它,反而讓人容易經歷親密。作者透過創意的構想、有趣的情節和不俗的意象,讓我們沒有壓力且愉快地加入這場綁架之旅。小春靜靜地敘述,裡面有著細膩而強大的感受力量。
——台北師院幼教系系主任蔡敏玲
《我被爸爸綁架了》反省了被物質與成功綁架了的親子關係,它提醒了我們,在今天以快速的方式定義一個人、淘汰一個人的世界,每一個父母想要在他們的子女面前,維持“成功”的地位,是如何艱難。有著遙遠的、微小的、看起來和路人沒兩樣的父母,是大多數人的經驗,這樣的經驗在書中得到了抒發。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吳嬿芬
編輯推薦
《我被爸爸綁架了》與《窗邊的小豆豆》同獲日本路旁之石文學獎
《我被爸爸綁架了》獲台灣地區《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
《我被爸爸綁 架了》入選台灣地區 “開卷書評人”、“好書大家讀”推薦書目
旅程的終點就要到了,那個內向、愛使性子的小春長大了,也愛上了這個穿著髒T恤、曬得黝黑的爸爸,即使他是那么普通無奇。
人生的開始,我就抓了一手爛牌:綁架,更是一次短暫的逃離,令我的人生風景從此不同......
作者簡介
角田光代,日本當代著名女作家,暢銷小說家。與吉本芭娜娜、江國香織同被譽為當今日本文壇三大女作家。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畢業後憑藉出道作《尋找幸福的遊戲》獲海燕新人文學獎。此後,三次入圍芥川獎。1996年,《假寐夜晚的UFO》獲得野間文藝新人獎。此後,角田光代創作了一些兒童文學作品。1998年,《我是你哥哥》獲得坪田讓治文學獎;1999年,《我被爸爸綁架了》獲得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並於2000年再獲路旁之石文學獎。
兒童文學的創作給角田光代的寫作事業帶來新的轉機。2002年,《空中庭園》獲日本大眾文學最高獎項直木獎提名;2005年,《對岸的她》獲直木獎;2007年,《第八天的蟬》獲得第2屆中央公論文藝獎,並於2008年再獲日本書店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