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越瘋狂的旅程: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故

我穿越瘋狂的旅程: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故

《我穿越瘋狂的旅程: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故事》由薩克斯編著。作為病人,在大學時期,艾琳漸漸感到“精神分裂症像一層霧一樣正在慢慢地向我襲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越來越濃”。但憑著驚人的毅力、朋友的幫助、家人的關懷,再加上對專業的摯愛,艾琳以全年級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而且獲得了去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研究生的全額獎學金。不幸的是,到英國不久,她的症狀急劇惡化,使她無法按時上課,而且不得不數次接受住院治療。作者詳細描寫了20世紀70年代英國精神病院相對人性化的治療體制、醫療環境和醫患關係。作者也生動地闡述了多年來在美國的就醫經歷:令人不寒而慄的捆綁式保護,患者的權利和病恥感,對醫生的依賴與不滿,與醫生進行的持續多年的有關是否用藥及藥量問題的驚心動魄的拉鋸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穿越瘋狂的旅程: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故
  • 外文名:The Center Cannot Hold:My Journey Madness
  • 作者:艾琳•R•薩克斯 (Elyn R.Saks)
  • 類型:醫學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1991136
  • 品牌:輕工業出版社
  • 譯者:李慧君
  •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頁數:291頁
  • 開本:16
  • 定價:40.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我穿越瘋狂的旅程: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故事》讓讀者從作者的描述中了解西方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方法、醫療保險制度、教育體制和心理健康法等。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艾琳·R·薩克斯(Elyn R.Saks) 譯者:李慧君 王建平

艾琳·R·薩克斯是美國南加州大學古爾德法學院的教授,也是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醫學院精神病學兼職教授。她還是美國新精神分析中心的臨床研究員。艾琳現在和她的丈夫威爾在洛杉磯居住。

媒體推薦

有一類人,占人類總數的1%。他們深陷無法言說的孤獨之中,與現實幾近隔絕。為了遠離自己的類似感受以便遠離焦慮,跟他們不一樣的所謂的正常人,將這些人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患者。這個診斷名稱如此荒唐,而這個診斷所描述的狀態卻真實如鐵。
我在精神科工作了26年。我一直以為,精神分裂症患者喪失了自救能力,只能依賴外界幫助。所以讀這本書直接導致了我的精神的分裂——既往的信念坍塌,新的信念升起:原來他們也可以如此有效地悲壯地自救。
精神分裂症的自救,是整個人類尋求自救的一部分,而且一定是最慘烈、最輝煌的那一部分。在我們滿含淚水地觀看的時候,也別忘了施以援手,因為他們不僅僅是他們,他們也是我們的一部分;他們代替我們變得瘋狂,所以我們才得以遠離最深重的苦難。
——曾奇峰精神科醫生
武漢中德心理醫院創始人
在穿越瘋狂的旅程中,艾琳·薩克斯不斷地從浩瀚的治療宇宙中的許多角落蒐集光亮……於是,她也變成了一顆耀眼的星宿,自豪地與世界同行,並照亮了一條充滿希望的路,也讓我們為自己的職業能守護著像她一樣的人而自豪不已。她不是第一個在這場暴風雨中艱難航行的人,但她的故事將成為一個傳奇,指引後人在這場嚴酷考驗的洗禮中駛向光明的未來。
——《美國精神病學雜誌》

圖書目錄

引 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我的現在
艾琳·薩克斯訪談

序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美精神疾病聯盟統計,任何年齡的人都有可能患上精神分裂症。不論是在哪個國家,該病都多發於青壯年,不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會延續多年。精神分裂症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情緒掌控、做決定以及交際的能力。許多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幻覺和妄想,即他們會聽見或看見不存在的事物,相信不真實或不符合邏輯的事情。人們對精神分裂症患者時常會有誤解,認為他們是瘋子、有危險、無法醫治,因此很多患者及其家人都不願意公開去醫院診治,從而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影響了疾病的康復。其實,各種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都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療的。為此,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及政策決定者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來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起因、治療、預防和康復。同時,也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復後主動分享自己與疾病鬥爭的心路歷程。他們的頑強、勇氣和堅持激勵著千百萬患者去戰勝病魔,令人敬佩。
在此為讀者奉獻的就是這樣一位勇士(一位來自美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著的感人勵志自傳。作者艾琳·薩克斯(E]yn R.Saks)出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美麗的邁阿密。她擁有幸福殷實的家庭——滿有愛心的父母和兩個相處融洽的弟弟。然而在快樂的童年裡,疾病的前兆卻悄然來臨。艾琳以細膩、生動、時而幽默的手法詳細講述了她人生曲折跌宕、交叉重疊、緊密相連的三重身份:病人、女人和名人。
作為病人,在大學時期,艾琳漸漸感到“精神分裂症像一層霧一樣正在慢慢地向我襲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越來越濃”。但憑著驚人的毅力、朋友的幫助、家人的關懷,再加上對專業的摯愛,艾琳以全年級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而且獲得了去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研究生的全額獎學金。不幸的是,到英國不久,她的症狀急劇惡化,使她無法按時上課,而且不得不數次接受住院治療。作者詳細描寫了20世紀70年代英國精神病院相對人性化的治療體制、醫療環境和醫患關係。作者也生動地闡述了多年來在美國的就醫經歷:令人不寒而慄的捆綁式保護,患者的權利和病恥感,對醫生的依賴與不滿,與醫生進行的持續多年的有關是否用藥及藥量問題的驚心動魄的拉鋸戰。此外讀者還會從作者的描述中了解西方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方法、醫療保險制度、教育體制和心理健康法等。
由於精神分裂症通常會妨礙一個人的交際能力,其中包括建立與維持浪漫關係的能力;藥物的副作用也會影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表達和發展。作為女人,艾琳坦然地描述了自己來之不易的幾段愛情關係,其中的羞澀、酸楚、無奈和甜蜜躍然紙上。
作為名人或成功人士,艾琳充滿智慧,勤奮好學,目標明確,堅持不懈,甚至有些執拗,具有極強的敬業精神。無論做學生、義工還是教授,她都爭取做到最好。從以全年級第一名的成績從大學畢業,到獲得去牛津大學攻讀研究生的全額獎學金;從被多家名校的法學院錄取,到著書立說,最後成為知名終身教授。讀者會從作者的自傳中了解她是如何在與疾病作鬥爭的日日夜夜中取得這些連“正常人”都難以取得的成就的。其中還有令人羨慕的溫馨友情和親情描寫貫穿全書。這些寶貴的情誼成為艾琳一生的福祉,也是她得以康復的重要原因。
這本譯著的順利出版,凝聚了譯者和校對者的心血。翻譯的統籌協調工作由本人承擔。全書的翻譯工作由本人和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的王建平教授共同承擔。王教授是臨床醫學本科畢業,同時還是心理學碩士和博士以及臨床心理學博士後,並在精神醫學領域工作近10年,對精神分裂症的診斷和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她對該書中出現的專業名詞以及相關語句在翻譯的前期給予了解釋,並幫助參與的譯者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內心世界,準確表達翻譯的辭彙和語句。譯稿由中國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資深翻譯李子亮先生精心校對修改,統一全書風格、人名、地名。之後,我又通讀了全書的譯稿,對個別詞語再次進行修改。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時常討論,反覆審校,並請教美國朋友詢問相關文化背景,使翻譯的文稿達到“信、達、雅”的標準,使讀者在閱讀真情、感人的故事的同時,也獲得精神衛生預防和保健的專業知識。在此,我們特別感謝李子亮先生在百忙之中為校譯此書付出的辛勤汗水:感謝何婷婷對具體翻譯工作付出的努力;感謝易社強教授(John Israe])為我們理解書中描繪的美國文化所提供的幫助:感謝中國輕工業出版社“萬千心理”的孫蔚雯編輯對譯文修改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對整個出版過程給予的大力支持。
儘管我們兢兢業業,反覆推敲審核,但由於能力和水平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