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則臣的小說被認為“標示出了一個人在青年時代可能達到的靈魂眼界”(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授獎詞)。小說《水邊書》入圍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終評候選名單。《我看見的臉》中有關文學、哲學、音樂、新媒體的隨感時時透露出作者知性的閃光和文化上的真知灼見。 《我看見的臉》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我看見的臉/銳角書系
-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 頁數:229頁
- 開本:32
- 品牌:浙江文藝
- 作者:徐則臣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3933982, 753393398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徐則臣,1978年生於江蘇東海,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畢業。著有長篇小說《午夜之門》《夜火車》,小說集《鴨子是怎樣飛上天的》《跑步穿過中關村》等。曾獲春天文學獎,西湖·中國新銳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7年度最具潛力新人獎等。部分作品被譯介到海外。現為人民文學雜誌社編輯。本書《我看見的臉》收錄的就是他的散文隨筆,總計36篇。
作者簡介
徐則臣,1978年生於江蘇東海,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畢業。著有長篇小說《午夜之門》《夜火車》,小說集《鴨子是怎樣飛上天的》《跑步穿過中關村》等。曾獲春天文學獎,西湖·中國新銳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7年度最具潛力新人獎等。部分作品被譯介到海外。現為人民文學雜誌社編輯。
圖書目錄
長短說
我看見的臉/003
懼酒者說/015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019
我說故我在/023
自己去買火車票/025
屐痕錄
去國小校的路/033
放牛記/042
一個人的天堂/051
母親的牙齒/059
露天電影/063
高考後遺症/069
儀式/072
生活在樓上/080
新世紀.com/090
十短章/106
四個詞/121
西行記
哲學課/133
煙霧彈放多了/138
有個小鎮叫沃爾/142
布朗維爾,以詩歌的名義/146
在紐奧良聽爵士/149
阿姆斯特丹和我們的歷史/155
阿姆斯特丹的腳踏車/158
我為什麼喜歡凡·高/162
用文學掙錢是一門藝術/166
筆墨事
別用假嗓子說話/173
如果我說,卡佛沒那么好/179
新媒體時代與文學/186
從一個蛋開始/191
靈魂鏡視者/196
世界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200
看《圍城》的那些年/205
經典、難度和動盪的名單/210
短篇小說的完成度/215
有本書被大解寫了/218
瑪格麗特·德·默爾和她的《滅頂》/223
我看見的臉/003
懼酒者說/015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019
我說故我在/023
自己去買火車票/025
屐痕錄
去國小校的路/033
放牛記/042
一個人的天堂/051
母親的牙齒/059
露天電影/063
高考後遺症/069
儀式/072
生活在樓上/080
新世紀.com/090
十短章/106
四個詞/121
西行記
哲學課/133
煙霧彈放多了/138
有個小鎮叫沃爾/142
布朗維爾,以詩歌的名義/146
在紐奧良聽爵士/149
阿姆斯特丹和我們的歷史/155
阿姆斯特丹的腳踏車/158
我為什麼喜歡凡·高/162
用文學掙錢是一門藝術/166
筆墨事
別用假嗓子說話/173
如果我說,卡佛沒那么好/179
新媒體時代與文學/186
從一個蛋開始/191
靈魂鏡視者/196
世界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200
看《圍城》的那些年/205
經典、難度和動盪的名單/210
短篇小說的完成度/215
有本書被大解寫了/218
瑪格麗特·德·默爾和她的《滅頂》/223
文摘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朋友聚會,席間說起金庸小說里的人物。年輕女士說,我喜歡楊過,那一隻痴情的空袖子,酷斃了。中年女士說,我看好那郭靖,結了婚才發現這種人最可靠。我也喜歡金庸,碰巧也喜歡楊過和郭大俠,只可惜我是男人,不能構想自己跟哪一個過一輩子更合適。又想把這個話題深入拓展開去,便廣泛徵集眾女士意見。結果顯示:年齡大一點的喜歡郭靖者居多;小一點的無比熱愛楊過和喬峰;只有個別喜歡插科打諢的更小女生說,其實跟段譽和韋小寶談談戀愛也不錯;沒有一個女同胞說我喜歡段正淳和慕容復。
這只是個即興問答,從中提煉出科學的論斷或為不妥,不過細細推究好像還挺有點意思。其一,在愛情觀上,我們往往能從金庸的小說里獲取例證,他老人家龐雜的武俠巨著里充滿了情愛秘笈。其二,喜歡楊過和喬峰的女士,而立和不惑之間者甚眾。這一撥人,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70後”。限於經驗,別的年齡段暫且按下不表,單說和我同處一個年齡段的這群楊過和喬峰愛好者。
在所有的“某某觀”里,我相信這些“觀”都是被建構出來的,而且很難一成不變。改變是必然的,席間迥然不同的愛情觀已經說明問題,某女士在十年前的確是經常看見楊過騎著白馬穿過她的夢境,但是十年後,她覺得靠著郭靖憨厚瓷實的肩膀心裡更踏實。我也基本可以斷定,那些打算和韋小寶跟段譽玩玩戀愛的小丫頭,談婚論嫁的時候如果沒有怪異的愛好,會一腳把爵爺和大理國的小皇帝踢出備選老公的大名單的。他們在正大的婚姻面前,還是偏僻了點,也嫩了點。
那么,建構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是閱讀文學作品和影視劇。《紅樓夢》,《少年維特之煩惱》,《霍亂時期的愛情》,《圍城》,《家》,舒婷的《致橡樹》和《神女峰》,還有金庸和瓊瑤的小說,等等,這些作品裡的愛情大概奠定了我們這一代人愛情觀的底色,不管認同與否,在我們接觸愛情這種陌生事物之前,它們告訴你,是這么一回事。喜歡哪個就盯著哪個看。不過,真正決定你的愛情觀的是:生活告訴你。絕知此事要躬行。不僅是你的性格、年齡,還有一個社會潮流和大環境。你身在其中,被自己和人流裹挾著往前走,你慢慢地知道該憧憬個啥需要個啥。比如我,紙上的愛情見過了成千上萬,但百分之九十以上依然抽象,形同虛設,在更年輕的時候也許內心裡狂野過,在想像中下了無數次決心要飛蛾撲火一樣去爭取一兩秒鐘的驚天動地的愛情,等一腦門子的血壓降下來,就對自己嘿嘿一笑,我要的好像不是愛情,而是一個驚天動地的造型。
我們常常會被愛情的造型迷惑——它不是一個“觀”。“觀”是個長久的需要和相對穩定的價值判斷。也許在這個意義上理解70後的楊過和喬峰式的愛情更及物一點。
不能排除這一代人過幾年會改弦更張,像熱愛郭靖的人一樣認為那隻空袖子和喬峰飄零的觀念愛情不過是個空泛的情調和姿態。但是,在這個年齡段上,空袖子的浪漫是要的,如果四十歲之前就強迫自己把所有理想一一落地,那也是挺可怕的。愛情觀本身就要高蹈一點,務虛一點,若是年紀輕輕就務實成婚姻觀,後半輩子可怎么過。你也許已經看出來了,我對楊過和喬峰很有好感,或者說,我比較認同這一類型的愛情想像。
你想,他們忠貞不渝,一個甩了十六年的空袖子等待老婆,幾乎站成瞭望妻石;一個再無所愛準備孤獨以終老,思之讓人落淚——這世上還有幾個痴情至冥頑不化的人?然後,他們亦正亦邪,正時正得心懷天下敢為黎民擔當,處江湖之遠卻得以萬人仰敬;邪又邪得氣象宏偉,滄桑而不乖戾,作秀都作得自然妥帖舒服到你心坎里。有個性,說明他們有激情,活生生的可感觸可追逐,他們是百分之七十的人加上百分之三十的神的合成品。既滿足了而立之年腳踏實地的實幹期待,又充分鼓舞了不惑之前人生中那一部分神采飛揚的浪漫跳躍;以務實為主,濟之必要的務虛,虛實相生,寬闊、果決、柔韌、豐厚、滄桑又有彈性,人生無憾矣。
所以,愛情觀這東西還真不能一概而論,本身也沒有高下之分,五十步笑不了百步,走了百步也別回頭羨慕五十。你需要什麼,你可能需要什麼,你能夠認同和接受什麼,在你說出它之前,天時地利人和已經給了答案。 ——對70後,人生也罷,愛情也罷,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才美不勝收。
P19-22
朋友聚會,席間說起金庸小說里的人物。年輕女士說,我喜歡楊過,那一隻痴情的空袖子,酷斃了。中年女士說,我看好那郭靖,結了婚才發現這種人最可靠。我也喜歡金庸,碰巧也喜歡楊過和郭大俠,只可惜我是男人,不能構想自己跟哪一個過一輩子更合適。又想把這個話題深入拓展開去,便廣泛徵集眾女士意見。結果顯示:年齡大一點的喜歡郭靖者居多;小一點的無比熱愛楊過和喬峰;只有個別喜歡插科打諢的更小女生說,其實跟段譽和韋小寶談談戀愛也不錯;沒有一個女同胞說我喜歡段正淳和慕容復。
這只是個即興問答,從中提煉出科學的論斷或為不妥,不過細細推究好像還挺有點意思。其一,在愛情觀上,我們往往能從金庸的小說里獲取例證,他老人家龐雜的武俠巨著里充滿了情愛秘笈。其二,喜歡楊過和喬峰的女士,而立和不惑之間者甚眾。這一撥人,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70後”。限於經驗,別的年齡段暫且按下不表,單說和我同處一個年齡段的這群楊過和喬峰愛好者。
在所有的“某某觀”里,我相信這些“觀”都是被建構出來的,而且很難一成不變。改變是必然的,席間迥然不同的愛情觀已經說明問題,某女士在十年前的確是經常看見楊過騎著白馬穿過她的夢境,但是十年後,她覺得靠著郭靖憨厚瓷實的肩膀心裡更踏實。我也基本可以斷定,那些打算和韋小寶跟段譽玩玩戀愛的小丫頭,談婚論嫁的時候如果沒有怪異的愛好,會一腳把爵爺和大理國的小皇帝踢出備選老公的大名單的。他們在正大的婚姻面前,還是偏僻了點,也嫩了點。
那么,建構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是閱讀文學作品和影視劇。《紅樓夢》,《少年維特之煩惱》,《霍亂時期的愛情》,《圍城》,《家》,舒婷的《致橡樹》和《神女峰》,還有金庸和瓊瑤的小說,等等,這些作品裡的愛情大概奠定了我們這一代人愛情觀的底色,不管認同與否,在我們接觸愛情這種陌生事物之前,它們告訴你,是這么一回事。喜歡哪個就盯著哪個看。不過,真正決定你的愛情觀的是:生活告訴你。絕知此事要躬行。不僅是你的性格、年齡,還有一個社會潮流和大環境。你身在其中,被自己和人流裹挾著往前走,你慢慢地知道該憧憬個啥需要個啥。比如我,紙上的愛情見過了成千上萬,但百分之九十以上依然抽象,形同虛設,在更年輕的時候也許內心裡狂野過,在想像中下了無數次決心要飛蛾撲火一樣去爭取一兩秒鐘的驚天動地的愛情,等一腦門子的血壓降下來,就對自己嘿嘿一笑,我要的好像不是愛情,而是一個驚天動地的造型。
我們常常會被愛情的造型迷惑——它不是一個“觀”。“觀”是個長久的需要和相對穩定的價值判斷。也許在這個意義上理解70後的楊過和喬峰式的愛情更及物一點。
不能排除這一代人過幾年會改弦更張,像熱愛郭靖的人一樣認為那隻空袖子和喬峰飄零的觀念愛情不過是個空泛的情調和姿態。但是,在這個年齡段上,空袖子的浪漫是要的,如果四十歲之前就強迫自己把所有理想一一落地,那也是挺可怕的。愛情觀本身就要高蹈一點,務虛一點,若是年紀輕輕就務實成婚姻觀,後半輩子可怎么過。你也許已經看出來了,我對楊過和喬峰很有好感,或者說,我比較認同這一類型的愛情想像。
你想,他們忠貞不渝,一個甩了十六年的空袖子等待老婆,幾乎站成瞭望妻石;一個再無所愛準備孤獨以終老,思之讓人落淚——這世上還有幾個痴情至冥頑不化的人?然後,他們亦正亦邪,正時正得心懷天下敢為黎民擔當,處江湖之遠卻得以萬人仰敬;邪又邪得氣象宏偉,滄桑而不乖戾,作秀都作得自然妥帖舒服到你心坎里。有個性,說明他們有激情,活生生的可感觸可追逐,他們是百分之七十的人加上百分之三十的神的合成品。既滿足了而立之年腳踏實地的實幹期待,又充分鼓舞了不惑之前人生中那一部分神采飛揚的浪漫跳躍;以務實為主,濟之必要的務虛,虛實相生,寬闊、果決、柔韌、豐厚、滄桑又有彈性,人生無憾矣。
所以,愛情觀這東西還真不能一概而論,本身也沒有高下之分,五十步笑不了百步,走了百步也別回頭羨慕五十。你需要什麼,你可能需要什麼,你能夠認同和接受什麼,在你說出它之前,天時地利人和已經給了答案。 ——對70後,人生也罷,愛情也罷,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才美不勝收。
P19-22
序言
文藝圈裡幾千年來一直流行一種古怪的表達方式:寫詩的喜歡說自己的字更好;畫畫的愛說自己文章最佳;著名的書法家介紹自己時,通常是琴彈得最好,棋藝次之,詩文第三,最差的是字。不知道是不是自謙。但我從來沒見過哪個鐵匠說,其實他木工活兒更漂亮;也沒聽過哪個大夫說,歸根結底他是個大裁縫。所以我弄不明白,為什麼搞文藝的喜歡如此別致地篡改自己的身份。難道的確是陰差陽錯,該詩人的字就是比文章好,該畫家的文章就是比他的畫強?而那位著名的書法家,他可以乾好很多別的事,偏偏造化弄人,挑了一頂最不像樣的帽子戴著了?我是一個寫小說的,如果這世上只剩下一條活路讓我走,我還是會選編故事——這個選擇基於我對自己手藝的信任。可是有一天,突然有人真誠地跟我說,你的散文隨筆寫得更好。我糾結了。
我不知道該高興還是難過,我不能斷定這是誇我還是損我。跟一個以小說家自居的人說,你的散文隨筆更好,是不是相當於告訴一個外科醫生,你的針線活兒一級棒?我看有點兒像。我對他微笑以示感謝。如果對方的臉是一面鏡子,我肯定會看見自己的笑跟哭差不多。最近,又有人用這種方式殘酷地誇獎我了。
一回糾結,兩回我就開始反省了。反省的結果並非如你所想,我的確發現自己的小說寫得不如散文——這點頑固的自信我還有;反省的結果是,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詩人愛說自己的字更好,畫家要號稱自己文章第一,而書法家必須標榜自己的字等而下下之:我已經提前告訴你了此身份就是一誤會,你要再當真,那就是你自己找沒意思了。相當於我是流氓我怕誰。如此這般,退一步海闊天空。內心糾不糾結我不知道,微笑起來肯定不會有我那么難看。
當然,也許人家的確有此自謙的雅好,也有寬宏的雅量,不論暴風雨多大臉上都掛得住;那我這純屬成吃蘿蔔淡操心,以小人之啥度君子之啥了,請多包涵。
現在要說的是另外一個問題,我糾結了,我反省了,我還是在寫小說之餘繼續寫散文隨筆了。理由很簡單:我有話要說。跟這個相比,糾結不重要,笑跟哭一樣難看也不重要。有些情小說抒不好,有些理小說講不清,有些話小說就是說不明白,但我又必須把它說出來——我就是一個用漢字來表達自我的人,不說話會憋死。所以,我堅持以小說家的身份頑固地寫散文隨筆。
還是當然,肯定有人會說,真把自己當碟菜了,管你裁縫還是鐵匠,寫出來好文章才是硬道理。道理硬不硬我說了不算,我能說的是,這些文字確乎發生在我的小說之外,故事涵蓋不了它們,而我又不得不寫出來:它們有其存在的必然理由。修辭立其誠,此之謂也。
2012年1月於中關村大街46號院
我不知道該高興還是難過,我不能斷定這是誇我還是損我。跟一個以小說家自居的人說,你的散文隨筆更好,是不是相當於告訴一個外科醫生,你的針線活兒一級棒?我看有點兒像。我對他微笑以示感謝。如果對方的臉是一面鏡子,我肯定會看見自己的笑跟哭差不多。最近,又有人用這種方式殘酷地誇獎我了。
一回糾結,兩回我就開始反省了。反省的結果並非如你所想,我的確發現自己的小說寫得不如散文——這點頑固的自信我還有;反省的結果是,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詩人愛說自己的字更好,畫家要號稱自己文章第一,而書法家必須標榜自己的字等而下下之:我已經提前告訴你了此身份就是一誤會,你要再當真,那就是你自己找沒意思了。相當於我是流氓我怕誰。如此這般,退一步海闊天空。內心糾不糾結我不知道,微笑起來肯定不會有我那么難看。
當然,也許人家的確有此自謙的雅好,也有寬宏的雅量,不論暴風雨多大臉上都掛得住;那我這純屬成吃蘿蔔淡操心,以小人之啥度君子之啥了,請多包涵。
現在要說的是另外一個問題,我糾結了,我反省了,我還是在寫小說之餘繼續寫散文隨筆了。理由很簡單:我有話要說。跟這個相比,糾結不重要,笑跟哭一樣難看也不重要。有些情小說抒不好,有些理小說講不清,有些話小說就是說不明白,但我又必須把它說出來——我就是一個用漢字來表達自我的人,不說話會憋死。所以,我堅持以小說家的身份頑固地寫散文隨筆。
還是當然,肯定有人會說,真把自己當碟菜了,管你裁縫還是鐵匠,寫出來好文章才是硬道理。道理硬不硬我說了不算,我能說的是,這些文字確乎發生在我的小說之外,故事涵蓋不了它們,而我又不得不寫出來:它們有其存在的必然理由。修辭立其誠,此之謂也。
2012年1月於中關村大街46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