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那狐的故事(我的第一套經典名著書:列那狐的故事)

列那狐的故事(讓娜·勒魯瓦-阿萊所著書籍)

我的第一套經典名著書:列那狐的故事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國讓娜·勒魯瓦-阿萊改編的童話。該作講述的是代表新興市民階級的列那狐在面對獅王的強權、公狼的霸道、雄雞的弱小無助時,總是能以自己的聰明機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壓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強權豪門勾心鬥角,乃至戰勝強大的對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紀法國各種社會力量矛盾和鬥爭的錯綜複雜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劇手法以及市民文學機智幽默的風格,對後來的文學產生了較大影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列那狐的故事
  • 外文名稱:Le Roman de Renart
  • 作品別名:列那狐傳奇
  • 文學體裁:童話
  • 作者:【法】讓娜·勒魯瓦-阿萊
  • 字數:約10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時代背景,創作歷程,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後世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作品描述的是一個動物世界,通過對動物的人格化,象徵中世紀社會各階級的人物,其中最高統治者是獅子諾博爾,它愚蠢而剛愎自用,是現實中國王的象徵。伊桑格蘭狼和勃朗熊驕傲跋扈,體現了現實中貴族廷臣的狀態。主教貝爾是一頭蠢驢。教皇代表繆薩爾是一頭駱駝,這些形象構成了封建上層社會。而那些弱小的動物如雞、兔等便是下層人民的代表。聰明的列那狐是市民階級的典型。故事在列那狐和伊桑格蘭狼的明爭暗鬥中展開。列那以它的狡黠愚弄獅王在內的所有動物,引起了它們的強烈不滿和怨恨。獅王先後派勃朗熊、梯培貓和格蘭巴德貓等前往將其捉拿歸案。但列那利用它們各自的弱點設計陷阱,狠狠地耍弄了它們。

作品目錄

引子:初試身手上篇:狐狼之戰中篇:與弱小者的較量下篇:和朝廷的周旋
一、列那誕生
一、伊桑格蘭受戒
一、白頰鳥梅賞枝識破詭計
一、朝廷上的訴訟
二、列那偷鰻魚
二、伊桑格蘭釣鰻魚
二、烏鴉田斯令丟了乳酪
二、在科玻的墓地守夜
三、伊桑格蘭打鐘
三、黃鶯太太丟了性命
三、狗熊勃倫執行國王的使命
四、伊桑格蘭遇見“藍狐王子”
四、列那給麻雀寶寶治病
四、雄貓梯培出使馬貝渡
五、伊桑格蘭鑽貓洞
五、麻雀特魯恩設法復仇
五、列那向葛令拜懺悔
六、伊桑格蘭戲弄列那
六、列那詐吃鷺鷥秉沙
六、列那替自己辯護
七、伊桑格蘭進“天堂”
七、公雞向特格雷的噩夢
七、列那和伊桑格蘭決鬥
八、第十張狐皮
八、草地上的雞群慘案
八、獅王諾博爾的審判
九、列那在修道院犯戒
九、劊子手們白忙一場
十、兔子蘭姆學唱歌
十、驚險的旅行
十一、列那與雄貓梯培爭香腸
十一、雄羊貝嶺帶寶藏回宮
十二、梯培的尾巴被截斷
十二、獅王收到列那的貢品
十三、攻打馬貝渡
十四、列那歸來
十五、列那向狗熊復仇
十六、列那與農婦鬥智
十七、列那“救”獅王
十八、列那分配獵物
十九、列那再救獅王
二十、列那重新得寵
二十一、列那舊習不改
二十二、列那之“死”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列那狐的故事》出現在西歐中世紀的11—12世紀前後,這一時期正是歐洲中世紀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是信仰維繫方式達到了頂點的歷史文化階段。然而,正如在宗教內部出現了大規模地對基督教的基本問題進行重新闡釋一樣,在民間也開始出現了新的思想觀念。可以說《列那狐的故事》就是產生在信仰維繫方式發展到頂點,而同時新的理性維繫方式即將出現這樣一個時代。
列那狐的故事
《列那狐的故事》的出現,並非僅僅是民間出現了新的思想要求的產物,它的出現是與整個歐洲整體的思想觀念的變化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在本質上,也是與基督教占統治地位的思想觀念的變化相一致的。從這個意義上我們也可以說,《列那狐的故事》的出現,也是與歐洲中世紀基督教內部出現要重新解釋其內涵的歷史文化要求同步的。所以,無論是宗教文化還是世俗文化,其基本精神的演進發展到此時,都對新的觀念的出現做出了貢獻,是同一個歷史文化發展要求的必然結果。
《列那狐的故事》的出現也是與市民階層的新的道德觀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繫。這些故事中也隱含著12世紀歐洲民間觀念上的巨大轉變。在中世紀,基督教的教士們鼓吹禁慾主義,要人們在現實生活中苦修苦煉,以求死後靈魂升入天國。《列那狐的故事》則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幸福在今天,幸福在現實生活之中。

創作歷程

列那狐的故事起源於法國民間。全部故事是由保留下來的二十七組詩構成,共三萬多行,是一部中世紀法國民間長篇敘事詩。詩篇產生的年代大約是12世紀中葉至13世紀末,先後有多位民間詩人陸續續寫而成,原作者有好些人,他們中間能查考的只有彼爾·德·聖克盧(第二組詩)、里查·德·利松(第十二組詩)和一位神父(第九組詩)。它採用了寓言的手法,以獸寓人,並以諷刺、幽默的筆法,賦予了作品強烈的現實性和娛樂性。後來,法國現代語言學者呂西安·富萊將這些各自獨立的詩篇按情節順序編輯成為情節完整的《列那狐的故事》。最後形成了一共包括了27段故事的規模較大的文學文本。

人物介紹

列那狐
列那狐雖貴為男爵,但是他敢於捉弄國王,愚弄權貴,嘲笑教會,誅殺朝臣,是作為一個反封建的逆臣、鬥士出現的。在當時中世紀的封建社會,作為統治階級的國王、教會和貴族上層專制腐敗,貪婪醜惡,但勢力強大,而作為新興的市民階層,雖然生機勃勃,但是勢單力薄,難以與強大的統治階級抗衡。因為,狐狸是無法與強壯、兇猛的狼、狗熊、獅子等抗衡的,他往往以機智與他們鬥法,這恰恰是新興的市民階層的特點。
另一方面,列那狐又肆意欺凌和虐殺代表下層勞動人民的很多沒有防衛能力的弱小動物,許多雞、兔、鳥類幾乎成了他的腹中之物。從這方面看,他又是城市貴族上層分子的形象。故事通過列那狐的經歷,形象地反映出封建社會是一個黑暗的、充滿欺詐、掠奪和弱肉強食的野蠻世界。
實際上,列那狐的形象是非常複雜的,他的產生是所有動物中最特殊的。亞當和夏娃被罰下人間後,上帝贈予他們一根神棍。亞當和夏娃可以用它創造出很多動物。最後,神棍被扔進了海洋,產生的動物就是狐狸。列那一開始就是神明也奈何不了的特殊的存在。他擁有人一般超凡的智慧,按照著自己的心意生活著。只是為了填飽肚子、養育家人,他從偷魚開始,漸漸地開始欺凌弱小,做盡了壞事。他既貪吃又狠毒。他是可惡的。另一方面,在體格和力氣方面上,列那狐無法和狼、狗熊等較量,然而他卻很少輸給他們,這憑的全是自己的機智。這樣,他又是可愛的。
寓言的描寫恰恰是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矛盾,列那狐如此複雜的矛盾著的角色,恰恰反映的是當時社會上層市民階級反封建和反教會,即同教會、貴族的鬥爭,強調了市民階級的才幹、勇氣和智慧,同時也揭露了上層市民階級的殘酷、冷漠、貪婪等等不好的一面。
其他人物
獅子諾博爾是最高封建統治者。依桑格蘭狼和狗熊勃朗是貴族廷臣。而雞、兔、貓等弱小動物則是廣大被壓迫階級。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列那狐是一個利用智慧和機智作為主要生存手段的新的形象,也是12世紀歐洲新興的市民階層的象徵。從作品的交代中可以看出它的社會地位和生產生活方式。列那狐的家庭是一個典型的中世紀歐洲自由民的家庭。它的一家人“住在漠北堆———自己的宅第里”,它沒有土地,也看不出它有什麼具體的職業,但是家裡的小日子過得不錯,非常的溫暖和溫馨。那么,它謀生的手段是什麼呢?對此,故事也做了交代:“每天,他在這兒,自持聰明,動腦筋運計謀,去占別人的便宜。不僅損害親朋好友,甚至連不可一世的萬獸之王———獅王諾博爾,下手也毫不留情。”換言之,列那狐謀生的手段既不是靠田地中的生產勞動,不是靠當官的俸祿,更不是靠祖宗留下來的遺產,而主要靠智慧和計謀來獲取食物。
連環畫作品連環畫作品
換言之,利用智慧和運用計謀既是它的生產方式,也是它的生活方式。它獨特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表明,它既與那些不勞而獲的上層統治者(獅王)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也與那些自侍武力強搶豪奪的武士們(大灰狼、狗熊)有著不可避免的衝突,同時也與那些在自己的田地上自給自足的下層人們(雞、兔)存在著深刻的矛盾。這也就是說,列那狐和其他動物之間的矛盾不僅僅是出於它個人的動機和卑鄙的天性,而是它的生產方式和生存方式決定的。
作品的主人公列那總是不斷地靠自己的智慧,躲過危險,吃飽肚子。這裡其實暗含著這樣一個思想:人之所以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能夠過上較為美好的生活,就在於人有思想,有智慧。人的強大,不在於有沒有權勢,更不在於有沒有地位,也不在於體質有多強,力氣有多大。關鍵在一個人的思想力量是否強盛,人的智慧是否強大。
人之所以有改變命運的才能,是因為人有思想、有智慧,而愚蠢和盲目的服從則是最大的罪惡。從這個觀點看,大灰狼伊桑格蘭、狗熊勃朗的罪惡要比狐狸大得多———所以它們被狐狸懲罰和捉弄才大快人心。這正如作品中列那狐在為自己的辯白中所說的:這些傢伙“是饞癆,貪吃,魯鈍,有時甚至是不走運,才使他們倒足了霉。……他們又不缺腿少胳膊,不是跟我一樣,能明辨是非,權衡輕重,進行自衛嗎?”這樣,歐洲中世紀一個新的人學標準出現了:在這個新的人學標準中,人之所以有力量關鍵在於人的自身,關鍵在於人有強大的智慧力量。所以,從對人的虔誠的宗教情感肯定到對人的智慧的肯定,這應該說是人的標準的巨大改變,正是這個新的標準在《列那狐的故事》中占有中心的地位,成為了該作品最顯著的思想特色。
作品也提出了人的才智在什麼基礎上運用才是合理的問題,從而對人的智慧和機智運用的合理性也進行了探索。在這部作品裡,列那狐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計謀,不斷捉弄其他動物——不論是強大的,還是弱小的。甚至有些小動物,如雞、兔和烏鴉等常常成為它的口中美味。同樣還會看到,其他的動物,也在不斷地或依靠自己的力氣,或依靠自己的權勢,或依靠自己的計謀來想辦法捉弄和企圖吃掉其他的動物。可以說,這是作者給讀者提供的一個弱肉強食的藝術世界。那么,讀過這部作品的讀者,心中常常會出現對列那狐行為的同情而對其他動物相同的行為卻不同情的矛盾情懷。
其實,在作品所提供的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在動物們運用自己聰明、智慧和計謀來維繫自己的生存時,故事作者實質是體現出了一個新的、更加深刻的看法,即一個人的聰明和才智在什麼基礎上運用才是合理的新尺度。《列那狐的故事》對聰明和才智乃至計謀的運用的合理性標準提出兩條:第一條是任何生命只有為了生存的需要而使用聰明才智才是合理的。第二條是在自己的生命遇到危險的時候使用計謀才是合理的。從這個作品中可以看到,列那狐不斷地捉弄各種各樣的動物(包括人)而能夠獲得人們同情的時候,都是在兩種特定的形勢下進行的:一個就是它和它的家裡人快要餓死了的時候。這說明,在故事作者的思想意識里,當一個人處在因飢餓而影響到生存的時候,使用計謀就是天經地義的。第二個就是在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
《列那狐的故事》還在新的價值觀基礎上探討了人為什麼會犯錯誤的問題。作品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告訴讀者,一個人犯錯誤根本原因在於人自身的弱點。而人自身最大的弱點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貪婪,一個是虛榮和輕信。
先說貪婪。大灰狼依桑格蘭、狗熊勃朗之所以多次受到無情的捉弄,就是因為它們太貪婪。作品告訴讀者,大灰狼依桑格蘭之所以反覆受到懲罰,根本原因在於它太貪吃。正是貪吃的本性使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列那狐的捉弄。列那狐之所以最後能夠逃脫獅王諾博爾的死刑判決,也是因為它利用了獅王和王后的貪財心理。作品寫到,由於多個動物的控告,獅王判處將列那狐絞死。當繩索已經套在列那的脖子上時,他針對獅王愛財的心理,說自己有一大筆遺產,結果鉤起獅王的愛財之心,不僅自己逃過一劫,而且還借獅王之手,為最後報復它的死對頭狗熊勃朗、大灰狼依桑格蘭和貓伯伯蒙貴埋下了伏筆。這些動物受到懲罰或丟掉性命的最主要的原因,正如列那狐在御前會議上諷刺狗熊勃朗和貓伯伯蒙貴時所說的那樣:“饞癆和貪吃,就是它們兩位失足的原因,我有什麼辦法呢?”
再說虛榮和輕信。在故事作者看來,除了貪婪讓人吃苦頭、犯錯誤以外,另一個讓人犯錯誤的自身原因就是虛榮和輕信了。例如,公雞叫天曉的故事就講,當夢境已經暗示它、母雞牝特用直覺提示它,危險就在面前的時候,它仍然自以為是,不以為然。列那狐第一次撲食它失敗以後,開始向它大灌迷魂湯,讚美它的歌喉美妙,這竟然使叫天曉感覺到從來沒有過的滿足。就連故事的作者,也不得不直接發出了議論:“喔,牝特,你明智的勸告,早已給拋到了九霄雲外!驕傲與虛榮,難道真要斷送盡天下人?!”結果,就在叫天曉“閉起眼睛,開始生平最精彩的演唱”時,“列那狐趁機一撲,把大公雞一口叼走了。”儘管它後來死裡逃生,但付出的卻是整個雞家族成員多個死傷的沉重代價。

藝術特色

這部作品採用的是動物寓言故事詩的形式寫成的,故事裡的形象都是象徵性的:獅王諾博爾象徵著當時社會中的國王,母獅象徵著王后;還有大臣的象徵,貴族的象徵,市民的象徵以及普通人的象徵等等。我們知道,象徵和寓意的手法恰恰是宗教文學慣用的手法,也是中世紀歐洲宗教文學最主要的藝術手段。這就決定著《列那狐的故事》的作者,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不可能完全拋開這一藝術手法而完全進行新的創造。
而《列那狐的故事》中的象徵和寓意,則是用不同的動物來象徵現實生活中的各個階級、各個階層的人,是現實生活中一個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的象徵。作品雖然寫的是動物間發生的事情,可實際上是現實世界的人際關係、社會狀況的真實寫照。這樣,《列那狐的故事》又超越了中世紀宗教文學的象徵寓意手法。因為這部作品的象徵是生活的象徵,所以,故事作者非常注意現實生活中典型事件和生活細節的描寫。
《列那狐的故事》毫無疑問是市民文學的代表性作品。但是,它又是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整理寫成的,因此,其中包含著特別濃厚的民間文學要素,充分地體現著民間的智慧形式。這種智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講述故事的時候,體現出了鮮明的戲擬、滑稽特色。它不是像宗教文學那樣只靠說教來灌輸某種思想觀念,也不是像史詩作品那樣靠激發人們對英雄的崇敬之情來吸引讀者,更不是像騎士文學那樣只作用於人的自然情感的激發,《列那狐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語言本身的引人入勝和作品風格的亦正亦邪,從而適應著當時民眾的審美情趣。
《列那狐的故事》的民間文學要素的另一個方面是情節非常自由。民間故事的一個基本特徵是非常強調故事性,形式非常自由,它常常採用的是糖葫蘆串式的故事情節構成方式。即全作品既有單一線索的強大統籌性,又給講故事的人以充分的自由。從《列那狐的故事》來看,它的全部故事都以列那狐的活動為中心線索,並通過它的活動,串聯起了一個個相對獨立完整的小故事。所以,不管狐狸怎么捉弄別人,也不管它自己受到如何的捉弄,但最終它死不了。一到最危險的時候,它也就化險為夷了。

後世影響

列那狐的故事在歐洲廣為流傳,影響深遠。在法、德等國,列那狐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甚至在現代的法語中,“列那”一詞已成為狐狸的專有名詞。
這部作品問世後,法國有好幾個詩人為它寫作續篇,德國、英國、義大利等國都有譯本或模仿作品。一七九四年,德國詩人歌德根據這個故事寫成敘事詩《列那狐》。近代很多法國和歐美作家把《列那狐的故事》改寫成散文,成了一部生動優美的童話,流行於全世界。
《列那狐的故事》對法國和歐洲文學都發生過影響。法國詩人拉封丹的許多作品就是在它的直接或間接啟發下產生的。

作者簡介

讓娜·勒魯瓦-阿萊生活在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在當時的法國,女性作家還是鳳毛麟角,讓娜·勒魯瓦-阿萊卻成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關注兒童成長,如:《孩子的權利》、《一個誠實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對《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