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僅此一次

我的生命僅此一次

《我的生命僅此一次》是2011年6月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英姬

基本介紹

  • 書名:我的生命僅此一次
  • 作者:張英姬、丁一 (插圖作者),
  • 譯者: 沈潼 
  • ISBN:9787807635970
  • 頁數:240
  • 出版社: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第1版 (2011年6月15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媒體推薦,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蘋果教主賈伯斯,重病纏身仍帶領蘋果重新登頂;自由車手阿姆斯特朗得:睪丸癌仍拿下環法車賽七連霸;繪本畫家幾米:經歷血癌試煉後成就攀向高峰;生命只有一次,但是你可以活出無限可能;比起這些人,張英姬無疑是一種病毒,一種無休止地傳播希望的病毒!
我的生命僅此一次
打開韓國所有的網站和報紙,你都能看到有關張英姬的照片和訪談,那閃耀著知性、溫暖和陽光的模樣,就是她坎坷而豐富的人生經歷的映照。
張英姬的生命仿佛遭遇了惡魔的詛咒,1歲時檢查出小兒麻痹症,被殘酷地認定為1級殘疾,從此與拐杖輪椅為伴。那時她恨透了上帝,“為什麼偏偏是我?”但她藉助家人與朋友的愛,藉助對未來與上帝的信心,自由遼闊的人生,在她眼前展開了!經過我們想像不到的努力,她最終成為名校西江大學英文系教授、韓國知名度最高的專欄作家、翻譯家。
但惡魔的詛咒並未停止——
2001年,她被診斷為乳腺癌,通過兩次手術和化療,她奇蹟般戰勝了病魔,重歸講壇;
2004年,癌細胞轉移到脊髓,兩年後她再次戰勝病魔,重歸講壇;
2008年,癌細胞又轉移到肝臟。
但是,她從沒想過放棄,她將自己的病情看做向更優秀的人邁進的美好經歷。她想學習身患胰腺癌卻奇蹟般重新站起來的史蒂夫·賈伯斯,用對死亡的思考重塑自己的生活,繼續更有價值的人生。
《我的生命僅此一次》為張英姬教授在患病期間為月刊《泉畔》所寫的專欄隨筆合集。本書的文字中蘊藏著一股強大的力量,猶如瀑布中咆哮著奔流直下,讓人獲得心靈能量的補充,讓人不由自地地向前奮進。
當我們受到傷害而在心中堆積起厚厚的壁壘時,張英熙教授總會安慰我們“沒關係,淚水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也許這正是幸福的種子呢”,讓我們感到一種感動得不禁要哭出來的溫馨關懷。她清新如同一陣春風,溫暖好像親密的人的擁抱,給我們無言的撫慰,治癒我們的心靈創傷,引領我們走向美好的明天。

編輯推薦

順境逆境都是人生,跌倒人生谷底又如何?只要不放棄希望,就能活出無限可能的人生!生命僅此一次,就算明天就要終止,也要頑強地笑著活下去!
重印86次,連續28周蟬聯韓國圖書暢銷榜首位,九年間三戰癌症,為5000萬普通人帶來了希望和力量,200位作家學者力薦的“最想送給家人的書”,她的故事比《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更加激勵人心!

媒體推薦

上一次與英姬見面時,她因放療傷到了食道,吞咽食物時仿佛小刀割破喉嚨般疼痛。然而,她的表情和嗓音卻一如既往地明快。同樣明快的還有她的文字。閱讀英姬的文字,每每都會感動得眼眶濕潤,並回首自己的過去,反省自我,決心要做一個更加優秀的人。即使只為了與我們分享這些充滿愛的文字,英姬也一定要永遠堅持下去……讓我們一起相信奇蹟吧!
——申秀貞 (韓國著名鋼琴家)
本書的文字讀來讓人向前奮進,而非向後退縮。文章中蘊藏著一股強大的力量,猶如瀑布中咆哮著奔流直下的透明水柱。來源於作者自身經歷的文字,仿佛溪水一般潺潺地匯成一條河流,令讀者忍不住想要標記、記憶、背誦。閱讀她的文字能夠獲得能量的補充,並且下定決心努力奮鬥。寫出這般文字的張英姬無疑是一種病毒,一種無休止地傳播希望的病毒!
——申京淑 (韓國著名小說家)
一位九十三歲的義大利老婦人被困在因地震而塌陷的房屋中三十餘小時後得救。後來,人們得知她竟是憑著編織毛衣挨過了那段恐怖的時間。張教授的作品也正是這種神奇的魔法編織。它使人們在困難面前不氣餒,反而用哼唱來迎接挑戰。只要穿上這用縷縷真誠編織的毛衣走街串戶,得意忘形的大風便會自動消退。
——周哲煥 (韓國京仁廣播公司前代表)

作者簡介

作者:(韓國)張英姬 譯者:沈潼 插圖者:丁一
張英姬,韓國名校西江大學英文系教授、作家、翻譯家。一歲時檢查出小兒麻痹症,被診斷為1級殘疾。到五歲還不能自己坐起來。到十歲,還得讓媽媽背著上學。以後,她依靠拐杖度過了一生。
1978年,碩士畢業後獨自赴美深造,1985年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英國文學博士學位;還曾在哥倫比亞大學進行過一年的翻譯學進修,最終成為西江大學英文系教授。
2001年,她被診斷為乳腺癌,通過兩次手術和化療重歸講壇;2004年,癌細胞轉移到脊髓,兩年後重歸講壇;2008年,癌細胞又轉移到肝臟。三次與癌症抗爭期間,張英姬教授陸續為讀者們呈現出一篇篇充滿希望與勇氣的文字,著有《生日》《祝福》《我的生命僅此一次》等,曾獲韓國年度文學獎、韓國文化翻譯獎。

序言

自序
我的希望太大聲了嗎?
每次接受採訪時,無一遺漏都會被問到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從何處獲得了克服小兒麻痹症帶來的身體障礙以及三次與癌症作鬥爭的巨大力量。
這種時候,我便會感到難堪,只能以“本能的力量”敷衍了事。其實,我是多么希望這種力量並非憑藉意志與努力獲得,而是我內心自然而然產生的力量,以及人世間最美好的祝福所帶來的啊。經歷過這些事情,我才明白,心中沒有希望的人是最最愚蠢的。大家一定要發自內心地充滿希望。
這裡介紹一段小插曲。取兩個水缸,分別放入一隻小白鼠,將這兩個水缸密封起來,保證完全是一個不透光的黑暗環境。之後,在其中一個水缸上鑽一個針尖般大小的孔洞。在相同的條件下,生活在完全黑暗環境中的小白鼠在一周后死亡,而能夠見到一縷光線的小白鼠則比它多活了兩個星期。也許,正是這隱隱的一縷光線帶給那隻小白鼠以逃出水缸的希望。希望的力量延長了生命的長度。
大學二年級時,我曾讀過亨利·詹姆斯的《美國人》一書。該書的前半部分在介紹一位男性人物時這樣描述道:“他像是害怕驚動挫折的命運而躡手躡腳地前進”。那時,我暗自下定決心。如果因為害怕吵醒挫折的命運而躡手躡腳地前進,那么順利的命運也同樣不會被喚醒。我們應當喚醒全部命運,不論它是挫折還是順利,然後堂堂正正地邁著大步前進。
我的腳步聲極大,哪怕十米之外都能聽得一清二楚。再加上老舊的拐杖上附有鐵質的腿部矯正器,不停地發出鋥楞楞、鋥楞楞的聲響,即便再想不發出聲音也是做不到的。回顧往事,我人生中無論是順利還是挫折的命運可能都是被這喧吵的腳步聲驚醒了,混亂地攪在一起。然而,人生就好比塞翁失馬。仔細想想,黑白分明的好運與厄運又能有多少呢?好事可能變成壞事,壞事也可能變成好事……在不停互動更替的命運軌跡中,我還是勇敢、毅然地生活了下來。
可以算是真正厄運的恐怕還要數2001年我被查出患有乳腺癌。雖然通過幾個階段的放療,醫生判定我的病情基本痊癒,但在2004年,癌症又轉移到了脊柱。
經過兩年痛苦的抗癌治療,病情終於有了好轉。於是2006年5月,我憑藉日刊專欄“清晨窗邊”又回到廣大朋友身邊。正如我在《活過來的奇蹟,活下去的奇蹟》一文中所描述的,這種感覺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三年後的我又“突然”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
我認為這就是希望的力量。我將自己的病情看做向更優秀的人邁進的“美好”經歷。我想學習身患胰腺癌卻奇蹟般重新站起來的史蒂夫·賈伯斯,用對死亡的思考重塑我的生活,繼續更有價值的人生。
即便到了現在,我的想法也沒有絲毫改變。回顧過去,我總是獨享著自己的希望故事。美國人相信,大聲說出好的事情能夠驅逐空氣中漂浮的邪惡靈魂。而我,從不去理睬它是不是邪惡靈魂,只是大聲喊出來而已。
然而,診斷結果證明,癌細胞再次從脊柱轉移到了肝臟。現在,我不得不重新踏上前往戰場的道路,回到醫院繼續治療。原本應該小心翼翼看著生活的眼色行事,我卻總鋥鋥嚓嚓地發出吵人的腳步聲,這才再次驚醒了壞運氣吧。
首次注射強度更高的抗癌劑時,我內心充滿了恐懼。比起正式名稱“汞溴紅”,“紅藥”這一名稱更加廣為人知。據說很多患者只要一看到紅色便會懼怕不已,因為注射後,眼淚、尿液,甚至連汗水都會變成紅色。抗癌劑正是這種毒性極強的藥物。我被包裹在刺鼻的化學氣味中,紅藥在身體中蔓延,雙眼仿佛遭遇催淚彈一般火辣辣的刺痛。
當天晚上,我從睡夢中驚醒。頭腦中突然充滿恐懼。兩個妹妹躺在旁邊狹窄的看護床上睡著了,還不時傳來均勻的呼吸聲。我就這樣靜靜地躺著,呆呆凝望著天花板。門外透進的稀疏光亮在天花板上留下斑駁的投影,就像雨滴的印記。
但是,這斑點卻又深情得瘋狂。我竟要這樣離開這個連骯髒斑點都如此深情美麗的世界,這個能夠聽到我所愛的人呼吸聲音的世界。那一瞬間,我感到床在搖晃。我驚慌失措地緊緊抓住床欄,仿佛有個人正欲將我帶離這個世界。哪裡在搖晃,我掉下來了嗎?所幸我頑強地堅持了下來。
我過著既不很好也不很差的平庸生活;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應該有著不長也不短的平均壽命。我沒能盡到種族繁衍的義務,未留下一個自己的孩子,我應該更加努力,留下一片張英姬的痕跡。“如果以後賺了很多錢,那么……”我總是這樣想著。儘管如此,沒有一件事做成功的張英姬也應該在人們心目中留下哪怕手指般大小的記憶吧。
曾有一位深陷困境的學生這樣問我:“一位雙眼失明的少女坐在小島的山頂。她一刻不停地彈奏著琵琶,等待船舶前來解救。少女彈奏的琵琶曲是美麗而浪漫的希望之歌。嘩嘩的海水常常上漲,浸沒小島。少女所坐的位置也不時陷入滔滔海水之中。然而,失明少女仿佛並不清楚自己所處的危險命運,依舊繼續那美妙的琴聲。不久,少女在不知不覺中離開了人世。老師,這種虛幻的希望實在太可悲了,不是嗎?”
我這樣回道:“不,少女並不悲慘。只有虧本後才能意識到本錢的重要。既然無論是否彈奏樂曲,海水都會逐漸上升,那倒不如一展歌喉。也許水位不知何時會突然下降,再或者頭頂經過的直升飛機會發現少女的蹤跡救她離開。希望的力量就是這樣一種能夠延長生命、改變命運的偉大力量。”
這話看起來更像是對我自己的說教。因此,我一如既往地相信這種偉大的力量,大聲說出希望,等待生機勃勃的春天。
本書中收錄的文字均為連載於月刊《泉畔》中的文章。其中包括我在美國休養一年的經歷、與病魔鬥爭的間隙短暫回歸正常生活時刊登的連載,以及當年放棄美國之行決定留在韓國的往事。
再一次開始與病魔展開鬥爭時,我決定出版本書。我希望與讀者朋友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奇蹟。其實,奇蹟無處不在。我們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奇蹟,而我們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奇蹟不同形式的展現。現在,我的生命和生活正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經歷、詮釋和驗證著這種真正的、實實在在的奇蹟。因此,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大家創造奇蹟、品味奇蹟的奇蹟之書。
是為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