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的愛,我的自由:鄧肯自傳》編輯推薦:這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以自己為主人翁講述的傳奇浪漫人生:無數次窮困潦倒,無數次奢侈富貴,無數次失敗與成功,無數次愛情與藝術的轉換、交織……作為一個敢於反抗傳統、堅定追求夢想的女人,她以永不服輸的姿態、超人的藝術領受力與智慧,以及對於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為生命譜寫了一曲華麗的樂章。她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可以在愛和美中度過,女人也可以盡情書寫自己人生的童話。因而,該自傳實為女性心靈自由必讀書。
《我的愛,我的自由:鄧肯自傳》還是世界傳記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整個歐洲都是她回憶錄的舞台。鄧肯的文筆優美流暢,故事有趣真切,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活生生的鄧肯,一個傳奇的鄧肯,尤其是其傳遞出的價值觀將指引我們每個人綻放更加絢麗奪目的人生之花。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初露鋒芒
第二章 初戀風波
第三章 初遭挫折
第四章 首演之夜
第五章 厄運連連
第六章 倫敦之行
第七章 苦尋出路
第八章 花都之戀
第九章 邂逅大師
第十章 新朋舊友
第十一章 傾城悲情
第十二章 情歸希臘
第十三章 黯別雅典
第十四章 重返西歐
第十五章 再沐愛河
第十六章 樂都別戀
第十七章 情失紅場
第十八章 夢圓柏林
第十九章 初為人母
第二十章 再攀高峰
第二十一章 舞動美國
第二十二章 墜入豪門
第二十三章 兒子降生
第二十四章 抵禦誘惑
第二十五章 痛失愛子
第二十六章 深陷苦楚
第二十七章 重整旗鼓
第二十八章 再遭厄運
第二十九章 陷入絕境
第三十章 美國之舞
第三十一章 邁向未來
作者簡介
伊莎朵拉·鄧肯,美國著名舞蹈家,現代舞的創始人,是世界上第一位披頭赤腳在舞台上表演的藝術家。她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家境貧寒,沒有受過正規舞蹈教育,依靠自學讀了大量文學作品,並從繪畫、詩歌、音樂、雕塑、建築等各種藝術中吸取營養,突破了
古典舞蹈的刻板教條,重新激發了觀眾對舞蹈的激情與熱愛。1922年,她與蘇聯詩人葉賽寧結婚。1927年9月14日,鄧肯因車禍(法國尼斯)告別了她摯愛的生活。
序言
我承認,當有人建議我寫這本書時,我忐忑不安:這並不是因為我的生活不如小說的情節那么豐富多彩,或者不如電影的場面那么驚險刺激;我也並不擔心這本書認真完成後不會成為劃時代的作品。我擔心的是——如何去寫這樣一本書?這的確是個問題!
為了完成一個簡單的
舞蹈動作,我往往要花上幾年的時間去拼搏,去研究,去練習。我深知寫作的不易,為此我又要付出幾年的艱辛去推敲每一個樸實、美妙的句子。我深知,有的人不畏艱險,深入熱帶叢林,與獅虎搏殺,卻無法將這些經歷付諸筆墨;而有的人足不出戶,卻能將與獅虎搏殺的經歷描述得惟妙惟肖,仿佛身臨其境。他還能讓讀者感同身受,體驗到他的痛苦與焦灼,甚至嗅到獅虎的氣息,聽到響尾蛇靠近時發出的令人膽寒的聲音。想像力至關重要。我沒有塞萬提斯①或卡薩諾瓦②那樣的文筆,恐怕豐富多彩的生活在我的筆下也會變得黯然失色。
還有一個問題也困擾著我:如何能做到通過文字將自己的真實生活一覽無餘地再現出來?我們的朋友、愛人、敵人,還包括我們自己,都對我們有一種截然不同的主觀印象。我這種見解是有據可循的。有次清晨品咖啡讀晨報時,我看到一篇評論文章稱我是美麗絕倫的女神,是舉世無雙的天才。我還沒來得及收斂起得意的笑容,隨手翻開另一份報紙時,卻發現裡面的評論稱我是奇醜無比的婆娘,是不折不扣的庸才。
於是,我不再翻閱有關我的任何評論。我無法苛求別人只能給予我好評,而不該對我橫加指責,有些批評的話令我情緒低落,有些甚至帶有人身攻擊的意味。柏林的一位評論家總是對我百般挑剔,認為我對音樂一竅不通。為了證明他的說法毫無道理,有一天,我邀請他到家中做客。他如約而至。請他就座後,我高談闊論了一個半小時,大談特談我的音樂理念以及我從音樂中獨創的夢幻舞姿。令我哭笑不得的是,這似乎是對牛彈琴,他對此無動於衷。隨後,他從口袋中取出一副助聽器,告訴我說他耳聾得十分厲害,就算戴著助聽器,坐在劇院的頭排,都幾乎聽不見樂隊的演奏。就是這樣一位仁兄對我指手畫腳,讓我夜不能寐!
那么,如果在某一點上眾人對我們的看法各有千秋,我們又該如何從這樣一個眾說紛紜的人物中找尋另一種人物在本書中加以描述呢?它究竟會是純潔無瑕的聖母瑪利亞,放蕩不羈的馬薩琳娜①,從良的妓女瑪格達琳,還是才華橫溢的女學者?我又如何能找到一位兼備所有這些女性性格的女人?我認為,女性的形象成百上千,絕非只有一個。而我的靈魂超凡脫俗,不受任何人的影響。
有句話說得好,寫作的基本前提就是作者對所寫內容不該有所經歷。如果想要將個人的經歷付諸文字,你就會發現它們是多么難以捉摸!回憶不如夢境那般真實。我的一些夢的確要比回憶更加清晰生動。好在人生如夢,否則誰又能承受得了記憶中不堪重負的經歷?比如那些經歷了路西塔尼亞沉船事件②的倖存者們,人們會認為在他們的臉上會寫滿恐懼。但是,當我們見到他們時,卻發現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也只有在浪漫童話里,人生才會發生突變。在現實生活中,即使經歷了大起大落,人們也依然如故。你看那些流亡的俄羅斯王公貴族們,儘管一無所有,不還是照樣在蒙哥馬利大街夜夜笙歌嗎?他們現在的生活與流亡前別無二致。
無論男女,凡是能用文字再現真實自我和生活的人,都能創作
……
記得那時我得了一種怪病,嗓子燒得難受,就像吞下了燒得正旺的煤塊。不過當時我還無法理解,於是便柔聲安慰他,試圖讓他平靜下來。我對他說那不是真的。後來,又來了一些人,可我還是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再後來,一位蓄著黑鬍子的人走了進來。有人告訴我他是醫生。接著我聽到他說:“別聽他瞎說,我會盡力而為,救活他們。”
我信了他的話,想跟著他一起去,卻被周圍的人攔住了。直到今天我才明白,當時人們攔著我是怕我知道孩子們的確不行了,他們擔心我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但是,當時我卻產生了莫名的興奮。看到周圍的人都在哭泣,我卻沒有眼淚。相反,我急切地渴望去安慰大家。現在回頭看看,我很難理解當時為何會處在那樣一種奇怪的狀態之中。是因為我未卜先知?還是因為死亡並不存在?那兩具蠟人似的小軀體不是我的孩子,而不過是他們脫下的衣服?他們的靈魂會不會得到永生?人只有兩次聽不到母親的哭聲——一次是在出生前,一次是在死亡後。當我握住他們冰冷的小手,卻發現它們再也無法握住我的手時,我失聲痛哭。這與我生他們時的哭聲是一樣的。生命降臨時的喜極而泣為何與生命離去時的泣不成聲一模一樣?箇中緣由我不得而知,但我的確知道兩種哭聲是一樣的。是否因為在茫茫人世間,只有一種感天動地的哭聲,就是那孕育生命的偉大母愛之泣,才會集喜怒哀樂於一體呢?
名人推薦
“我們讀這本書,如看見一位天才女子的興奮,熱誠,沮喪,悲哀,苦笑,血淚。這是鄧肯晚年的哀歌,也就是一切理想家的哀歌。”
——林語堂
“看到她以後,使我想起惠特曼的偉大聲音,我從她的舞姿中發現了深奧的哲理。看她跳舞時,使我興奮的不僅是她的表現之美,而是她對於將來的人們所給予的純粹美的人生意義。”
——羅伯特·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