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故事Ⅱ:海外學者的中國緣》是2020年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的中國故事Ⅱ:海外學者的中國緣
- 作者:[保]韓裴,中國故事編委會
- 出版時間:2020年
-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ISBN:9787569938302
- 類別:文學文集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我的中國故事:海外學者的中國緣》共收錄來自埃及、韓國、德國、瑞士、波蘭、高棉、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洛哥、緬甸、伊朗、黎巴嫩等12個國家漢學家、翻譯家的12篇文章。這12位作者都長期從事中國文化研究和中國圖書的翻譯,為傳播中國文化,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其中既有莫言、余華、阿來等中國當代優秀作家作品的翻譯者,也有中國傳統經典著作的譯介者。他們中的大部分都獲得過中國政府頒發的“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在書中,12位作者詳細敘述了自己如何走上學習中文、研究中國和翻譯中國圖書的道路,娓娓道來,生動而有趣,既有具體感人的故事,也有對跨文化交流的思考和總結。
圖書目錄
全書目錄:
我的中國記憶
幕後的漢學家:中國戲劇翻譯
七十載春秋,我的中國心
我與中國當代文學
閱讀中國
從“中文”到“中國”
我身上流淌著中國血液
我生命的三分之一時間在中國度過
我在北京的三年
我的中國緣
我與中國一見鐘情
作者簡介
《我的中國故事》編委會 系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作為大型國有企業,為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強化文化“走出去”國際內容創作而設立。編委會由中圖公司國際出版業務部牽頭,由海外漢學家、國外知名編輯、行業專業人士等成員組成,通過“你”“我”“他”三方視角,用多維度、多視角和國際化的話語體系來打造一批生動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當代中國的外向型精品圖書,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
韓裴(Petko Todorov Hinov),1972年生於保加利亞普羅夫迪夫市。1996年碩士畢業於索非亞大學漢語專業。1993年至今擔任文學編輯、 翻譯、 作家、 詩人。譯作有中國古典文學《紅樓夢》《七俠五義》《三十六計》《圍爐夜話》《吾國與吾民》《生死疲勞》等。其保加利亞語譯作《紅樓夢》卷榮獲2015年度“赫里斯托•格•達諾夫”文學獎 (Bulgarian national literary prize 'Hristo G. Danov') (由保加利亞所頒發的有名望的年度本國文化貢獻獎項)。2016年至今擔任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在保加利亞設立的中國主題編輯部主編。2017年8月榮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青年成就獎。
通丁(Tun Tint),翻譯家,教授。1935年生於緬甸馬圭省,就讀於仰光大學緬文系,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1958年後先後在勃生大學、馬圭大學、曼德勒大學和仰光大學任教。1974年至1977年受北京大學邀請赴華教授緬文和編輯《緬漢詞典》。1977年回國後在仰光大學任教。1981年擔任緬甸文字委員會編輯,歷任副總編輯、總編輯和局長等職。1995年退休後繼續擔任緬甸文字委員會委員,廣泛參與社會活動。通丁教授是緬甸語言學界的泰斗級人物,著述頗豐。他翻譯出版的《詩詞》一書得到業內高度肯定,他為中國部《緬漢詞典》(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編輯付出了艱苦努力,該詞典已成為中國高校緬語專業學生的工具書。2016年獲得第十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金泰成(Kim Tea Sung),韓國漢學家,積極向韓國推廣中國文化,推動了200多部中國優秀圖書在韓著作權輸出,翻譯出版鐵凝、莫言等中國作家的100多部文學作品。
哈賽寧(Hassanein Fahmy Hussein),埃及漢學家,1979年生於埃及南方艾斯尤特省,2000年畢業於艾因夏姆斯大學中文系,2008年獲得北京語言大學博士學位。現任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語言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同時兼任沙特蘇武德國王大學語言與翻譯學院中文系主任。魯迅、莫言國際研究會理事。2013年,獲得埃及文化部國家翻譯中心“青年翻譯獎”,2016年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青年成就獎”。先後翻譯了30多部中文圖書,包括莫言《紅高粱家族》《透明的紅蘿蔔》、余華《許三觀賣血記》《余華短篇小說選》、劉震雲《手機》《吃瓜時代的兒女們》、《中國當代女作家作品選》、《中國飲食文化》、《經濟改革新征程》、《中國阿拉伯文化交流史話》等。在埃及、中國與沙特學術刊物、國際會議上發表多篇有關阿中與埃中文化、文學以及漢-語言比較研究的文章。
石坤森(Stefan Christ),德國青年作家,德國漢堡大學漢學系教師,第十三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青年成就獎獲獎人。作為德國青年漢學家的優秀代表,他從事中國戲劇與詩歌研究、譯介、推廣工作,推動中德戲劇與詩歌交流合作。翻譯戲劇代表作品有《說客》《琥珀》等。
薩安娜( Budura Anna),1931年生於羅馬尼亞錫比烏城。漢學家,羅馬尼亞社會科學院歷史和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1922-1956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多年從事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發表作品《象徵之國:從孔子到》《龍的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中國》等,為傳播中國文化和推動中羅友好關係作出了巨大貢獻。2017年獲得第十一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孟娜(Elham Sadat Mirzania),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專業博士畢業,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學漢語系主任,國際儒聯第六屆理事會理事。編寫《波斯人筆下的中國》和《精選漢語波斯語詞典》,翻譯出版《伊朗公元前千年的藝術與考古學》、《中國當代文化》,《甜果醬》,《跑步穿過中關村》和《疼痛》等。2018年獲得中國圖書特殊貢獻獎青年學者獎,被中國作家協會榮獲中國文學之友稱號。
穆罕默德•哈提卜(Mohamad El Khatib),1970年出生,畢業於黎巴嫩貝魯特Ouzai商學院,1990年加入到黎巴嫩數字未來公司(Di)gital Future Co., Ltd.,2000年成為該公司董事長。創業建立的Digital Future分公司覆蓋阿拉伯區域的十幾個國家以及比利時,德國,中國,馬來西亞等其他各國。在阿拉伯語出版業中,Digital Future市場活躍度以及市場占有率都非常高。從2009年開始與中國出版社合作,至今翻譯引進200多種書籍並印刷發行近100多萬冊,將中國的優秀圖書銷售十幾個國家,各國書展以及許多學校。在卡達、科威特等國家設立中國童書阿拉伯文版自動販賣機,面向百餘所阿拉伯地區高等院校免費贈送中國知名學者學術著作,積極致力於中國圖書、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全方位、多層次、廣客群的宣傳和推廣工作。在2020新冠病毒期間,積極主動地與中國出版社合作,翻譯出版有關新冠病毒防治和中國人民防疫抗議英雄事跡的圖書,在阿拉伯國家免費分發紙版或線上傳播電子版。為此,人民日報,CGTN,環球時報,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等多家中國主流媒體報導都曾報導過他的事跡。
勝雅律(Harro von Senger),生於1944年,是瑞士著名漢學家,中國法律專家。熱衷於研究中國法律,於1969年在蘇黎世大學法學院發表篇名為“傳統中國買賣契約專題研究”(Kaufverträge im traditionellen China),是由瑞士人寫的關於中國法律的博士論文。1989年,任德國弗萊堡大學漢學終身教授、1982年起任瑞士比較法研究所的中國法律顧問。1986年,通過他的,研究所給中國法學專業的博士生黃進(曾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一年的獎學金。1989年,勝雅律研究員向研究所邀請曹建明先生(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院院長)到研究所進行短期深造。
法塔拉.瓦拉盧(Fathallah Oualalou),摩洛哥作家。2018年獲得第12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在同屆獲獎的漢學家中,他是很特別的一位。是其中一位不會說中文的“漢學家”,卻用自己的語言出版了《中國與我們》一書,從歷史和傳統文化角度深度闡釋“中國模式”成功的原因。《中國與我們》一書目前已經以阿拉伯語和法語出版,在阿拉伯國家非常有名。
謝莫尼勒 (Chea Munyrith),高棉作家,獲得第十二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青年成就獎。曾擔任高棉王家研究院孔子學院柬方院長。2017年完成了《*談治國理政》(卷)柬文版翻譯及校對工作,曾出版《諾羅敦·西哈努克時代的柬中關係》《孔子,無冕之王》等。
14. 約安娜•馬爾沙維克•卡瓦(Joanna Marsza?ek-Kawa),托倫哥白尼大學教授(律師、政治學家),托倫哥白尼大學政治科學和安全研究學院政治制度系主任,東方研究中心主任,阿達姆•馬爾沙維克出版社社長,以及由外交部長和科學與高等長主持的亞洲國際會議和大會的發起人和學術協調員,主要學術研究領域包括:歐洲議會制度、亞洲問題、政治制度以及世界各國的憲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