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自己竟這樣脆弱

我發現自己竟這樣脆弱

《我發現自己竟這樣脆弱》是耿占春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9年4月。

該書呈現耿占春身為長者辯證超然的生死觀,作為旅行者對異域、異族風土人情的體察與深思。該書中的“脆弱”,源於博愛、悲憫的慈悲心,就整部詩集而言,博愛、悲憫亦貫穿始終。對“脆弱”的“發現”,是對投射於自我的他者的發現,更是他者之鏡中自我的發現,亦是對詩的發現。而這“發現”在耿占春的學者目光與詩人目光的相聚中,從短暫易逝的體驗向“永恆自在”的“澄明”趨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我發現自己竟這樣脆弱
  • 作者:耿占春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177000
  • 首版時間 :2019年4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精選了耿占春1988年以來創作的百餘首詩歌作品,按照創作時間分為“時間的土壤”“西域詩篇”“詩”“世界荒誕如詩”四輯,詩歌中充滿理性和思辨,卻也飽含著對生活歲月的柔軟與深情。如《幽靈》《遲疑地》《今夜》《當一個人老了》《哀歌》《對你說,余虹》《論衰老》,他不時讓死亡在詩行中現身,凝視亡靈,也不斷發現自我的誕生,以寫作超越生命;如《奧依塔克的牧民》《采玉》《高昌》《喀什老城》《塔什庫爾乾》《在喀拉峻草原》,他朝聖般在自然、歷史、現實間穿行,行囊中裝滿感於興衰的思慮和某種歸屬。

作品目錄

輯一 時間的土壤
輯二 西域詩篇
輯三 詩
輯四 世界荒誕如詩
時間的土壤(第二章片段)
時間的土壤(第四章)
歌(一)
歌(二)
停留
冬日
耳中聖殿
夏天
哭泣的火
音樂與風景的毒素
深夜
今夜
雨聲
幽靈
青年時代
夜間的火車站
一個回憶
日常的魔力
新年超市
春天去黃泛區
經嘉峪關去敦煌
奧依塔克的牧民
巴里坤的庭院
采玉
高昌
龜茲古渡
喀納斯河短句
喀什老城
輪台胡楊
密封的喀什噶爾
南風與葡萄
帕米爾
其尼瓦格
薩依巴格
沙雅:薩塔爾
莎車:蘇菲的城
塔什庫爾乾
吐魯番車站
吐峪溝麻扎
庫車大寺
再訪石頭城
在阿勒泰
重訪塔什庫爾乾(一)
重訪塔什庫爾乾(二)
八月的青海
白沙門
不朽
長歌行
遲疑地
窗外的雪
當一個人老了
哀歌
低音
讀書筆記
對你說,余虹
感傷時代
告訴我
莫河
清晨的思想
十七世紀帝國意象
史書中的巴格達
世界的表面
是的,開封
碎陶片
停頓
往生書
往世書
問卜者
我發現自己竟這樣脆弱
午夜
細碎的月亮
夏至清晨
獻詞:天命之年
需要的,恰如所有
雪已匆匆
遙遠
一個故事
一個人聽雨
賊的故事
一隻梟鳥的回憶
在午後,斷續地
箴言:十三行
重返海南
世界荒誕如詩
寒冬
論消極自由
旅途之歌
一首讚美詩
世界美如斯
精神分析引論
辯護詞
論惡
論神秘
論晚期風格
論詩
在喀拉峻草原
茶卡記憶
論快樂
在孩子們中間
記憶
火車站
失敗者說
夢魘
在陳子昂墓前
清晨的德性
論謠言
論死亡
夜聞蒼山
在他人的土地上
致幻的蘑菇
論詞與無
彩虹
無名
深呼吸
論衰老
後記

作品鑑賞

該書中凸顯學者之詩特徵的,無疑是那些以“論”為題目或主體的詩歌。而論詩之詩格外引人注目。在《論詩》中,耿占春把人們視作“真理”、用作“武器”的“先知的話”,比作“一個賜福的比喻”,論詩之恰當比喻“讓人愉悅”乃至使人如蒙福祉般領受智慧的重要意義。“詩不再是發現真理的方法/它發現一顆隱喻的種子/讓語言呼吸”,在《碎陶片》中把詩對“隱喻”的“發現”,看作“語言”的“呼吸”似的,自然而不可或缺,“一隻鷺鷥的低飛”“短暫”“靈活”,卻可能“提供”“模仿了啟示錄”般的“含義”。這兩首詩揭示詩歌語言核心價值的“論”,均富有哲理性與思辨色彩。學者思維的學理高度,並未對詩人形象化、跳躍化的思維及語言表達構成遮蔽,相反,二者結合的“意外”效果成就了彼此,各自所長得以彰顯。
《論神秘》《論謠言》《論惡——讀〈羅馬史〉》《論晚期風格》等無不實現了對抽象事物、概念的具體化的詩意性表達。精警透闢的學者語言,在對人性的洞察解析中不吝形象化的犀利諷刺,“鄉俗不會錯,必須高看那些傻子和瘋子”(《論神秘》)“謠言來自渙散無望的人心”“唯謠言讓人們虛假地團結一致”(《論謠言》)。在史學、社會學眼光觀照之下,“信奉強權的人”瀕死仍狂熱痴迷權力的醜態,令人顫慄,形象化的詩人語言,有力加強了表達的力量、硬度、尖銳度,亦強化了學者眼光中的批判性。這種學者的批判眼光,立足當代的同時,既深入歷史,以史為鑑,又展望未來,富有預見性和前瞻性。無論是“太監們在宮中以臆想的罪名鞭笞帝國御史/古老的帝國正講究地死亡於哲學的消化不良”(《十七世紀帝國意象》)中,對宦官專權、黨爭激烈等利益衝突引發重重社會矛盾的諷刺,對治道之失,尤其是為鞏固政權,獨尊程朱理學,壓制禁錮知識分子思想的諷刺,還是“他們已用格物/失敗的竹子,舉起征服者的旌旗”,“一切都烙上了野蠻的胎記/當腐敗變成一場崛起,反對權力腐敗/接管了腐敗的權力”(《失敗者說——讀〈宋論〉》)中,對從追究事物道理、探究萬物規律的科學追求者,到競逐權力、崇尚征服的野心家之改頭換面的諷刺,對承續“野蠻”的“權力”交接和糾纏其間的腐敗的批判,都可謂是學者眼光融合詩人眼光,以詩論史“意外”的新開拓。
《辯護詞》則面向未來,預見了科技高度發展可能對人力、人的價值、人之存在構成的挑戰,“完善的智慧型機器人”對“人類”做出令其“消失”(取而代之)的“最終判決”,而“漫遊奇境的愛麗絲”作為人類身體、情感等體驗塑造的生命,可以用其“流淚”“悲傷”“疼痛”的知覺感受——機器人無法擁有的生命體驗,為人類進行存在價值的“辯護”。“最後的/辯護詞,不會出自軟體設計師/喜歡大數據的人已陷入可怕的瘋狂”,這個“意外”地模擬審判、辯護的腳本,作為一首“意外”的批判之詩,以形象化的語言和情境,將學者眼光融入詩人眼光,表達了對唯科技論將人類推入偏執、“瘋狂”、異化困境的深深憂慮。

作品評價

原河南大學民生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苗霞:“《我發現自己竟這樣脆弱》之於耿占春,就如《野草》之於魯迅。魯迅說,《野草》是為自己寫作的,發表一些真正屬於自己的極端黑暗、冷酷的內心體驗,吐露靈魂的‘真’與‘深’。《我發現自己竟這樣脆弱》同樣凝視並剖析個體生命中最深層次的哀與樂、希望與絕望、疼痛與撫摸。”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我發現自己竟這樣脆弱》
2019年4月
北嶽文藝出版社
978-7-5378-5911-0

作者簡介

耿占春,河南柘城人,詩人、批評家,博士生導師。1982年初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現為河南大學特聘教授,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研究員,魯迅文學獎評審。1980年代以來主要從事詩學、敘事學研究、文學批評與文化批評。著有《隱喻》《觀察者的幻象》《話語和回憶之鄉》《敘事美學:探索一種百科全書式的小說》《敘事與抒情》《改變世界與改變語言》《在美學與道德之間》《失去象徵的世界》《書的輓歌與閱讀禮讚》《沙上卜辭》《中魔的鏡子》《退藏於密》《爐火和油燈》《我發現自己竟這樣脆弱》等。發表重要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數篇發在《文學評論》,多次被《新華文摘》轉載。曾獲第七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評論獎、2018年度十月詩歌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