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爸爸(王朔著小說)

我是你爸爸(王朔著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我是你爸爸》是王朔創作的長篇小說,1991年發表於《收穫》第三期。作品講述有知識、有頭腦的書店營業員馬林生離婚後獨自帶著兒子馬銳生活,他有時也很浪漫,不切實際,和兒子的關係卻令他頭痛的故事。小說反思了倫理關係、教育子女問題。

該書於1992年獲得上海首屆(1990—1991)“長中篇小說優秀作品大獎”長篇小說三等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我是你爸爸
  • 創作年代:1989年至1991年
  • 作品出處:《收穫》(1991年第三期)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王朔
  • 字數:193千字
  • 出版時間:1992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思想主題,藝術手法,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馬林生對自己這種書店營業員一類知識分子形象並不滿意,他可以幻想一切、自視甚高。和老婆離婚後,馬林生就和馬銳一起相依為命。可這兒子多叫人頭疼呵。馬銳在學校闖了禍,他對兒子大打出手……在兒子和父親的關係上他想改變一下。他告訴馬銳,要叫他老馬。但不久馬林生就感覺他為這一民主姿態犧牲了不少東西。馬林生開始把齊女士認作自己的風塵知己。其它萬事皆不關心——包括兒子。最近,馬銳一直很苦惱,每天上學、放學他總要挨一次截。他決定報復。兒子住院了,前妻要求收回馬銳的撫養權。在法庭上,馬銳對答如流,不乏主見。幾乎沒有說他半句壞話。馬林生父子再次回到一起。(共十八章
我是你爸爸

創作背景

中國的封建傳統是講“父為子綱”,家庭成為父親的“一言堂”,絕沒有孩子發抒己見的份。至1987年有些家庭中還動輒以“因為我是你爸爸”來強迫孩子服從大人的意旨。新時期的中國青年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無疑是走在時代的最前沿,他們的政治宣言、創作主題、藝術觀念、美學趣味和題材樣式都公然對傳統提出了有力的挑戰。顯然20世紀80年代後期青年藝術審美強調的是世俗性。王朔的創作是分階段的。從《橡皮人》開始,溫情的東西少了。《頑主》開始調侃。跟著是1989年,四月他在廬山參加一個筆會。他對這種沒心沒肺、特無聊的調侃、胡掄產生了懷疑。然後,他寫了較為深沉的《我是你爸爸》。

人物介紹

馬林生:離了婚和兒子相依為命的爸爸,他心裡如此不成熟,像個小孩兒一個勁兒沾沾自喜。看著兒子和小朋友推心置腹地聊天,馬林生又羨慕又嫉妒,竟試圖加入孩子們的談話,只弄得十分尷尬。兒子失口頂撞了老師,馬林生明明知道兒子沒什麼錯,可為了把自個兒放在家長的位置上,不得不粗暴地訓斥兒子。
馬銳:十三、四歲的兒子。他老成持重頗有涵養,如果不是被放在兒子的位置上,馬銳根本不需要馬林生。馬銳的性格是斷裂的,他有時過於幼稚,但更多的時候則過於早熟、老成、伶牙利齒、不是個省油的燈。每回馬林生變得像個小孩兒,馬銳就立刻高大嚴肅起來。

作品鑑賞

思想主題

長篇《我是你爸爸》反映兩代人的矛盾和苦惱,具有喜劇諧謔美。
該部長篇提供了一個新的文化思考空間和向度,對王朔來說,是別樣的人物、場景在作品中出現,像標題隱含的那樣,這是一個關於父親和兒子的故事,基本場景是北京普通市民階層生活水平的由父子二人組成的家。“我是你爸爸”呈示了一種最平常不過的倫理關係,這種關係一方面被用來試圖抓住對象性的“你”,另一方面是自我角色的確認。馬銳從馬林生那裡感受到的壓抑,像所有其它同類例子的緊張的父子關係一樣,具體性的衝突背後都蘊含一個超越性的倫理結構,超越性結構使“父親”從個人性的具體形象普泛化為一個抽象的象徵符號,源遠流長的文化一直在不斷強化和鞏固這個符號一開始就有的壓抑性,使之變本加厲,直至這個向度上的特徵遮蔽了符號更該突出的其它特徵。“我是你爸爸”對於對象性的“你”是倫理和文化上的壓抑,另外一方面,此種自我角色的確認本質上是一種自我限制和束縛,只不過這種本質被掩蓋在自我權威性的陶醉里難以發現罷了。馬林生幾乎沒有個人生活,最多不過是在腦子裡想像與一個蒼白少女之間浪漫的虛幻故事,兒子不需要他,他就“閒得發慌,閒得整夜整夜失眠,人都閒得憔悴了”。在不知不覺中,需要和依賴性的關係在父子之間發生了顛倒:兒子在對抗壓抑的同時也拒絕了父母的好心,他要求自我成長;反倒是父母需要孩子,因為當他們喪失了自己的個人生活之後,當他們被符號化之後,他們唯一證明自身的存在和價值的方式只能通過與孩子的關聯產生,其他的發展向度和替代選擇的可能性早被排擠在父母角色狹隘的倫理和文化功能之外。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父親”是自我捆綁的人。某種意義上他比“兒子”更可憐。

藝術手法

長篇作品《我是你爸爸》敘述比較嚴謹、講究,故意漏洞百出的反技巧、反精緻的行文策略被修正,語言面貌有所改觀,也理所當然地還保留著某些王朔式特徵。
當馬林生在公園裡鄭重其事地向兒子宣布從此要建立家庭關係新秩序時,突然發現自己對新型的父子關係“腦子裡並沒有一個現成的條縷分明的藍圖”,馬林生陷入了辭不達意的窘境,絕望之中他突然想到了那些國際交往的準則。馬林生嫻熟地運用這些外交辭令滔滔不絕,絲毫不遜於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所以越說越來勁,越說越離譜。莊嚴的詞句只為了表達改善父子關係的主旨,因此凸現出特殊的滑稽效果,令讀者忍俊不禁。王朔讓筆下人物常常出其不意地用喻,突然之間一個精彩的比喻已在上下文句的簇擁下呈現於讀者眼前,讀來非常過癮。看馬林生教訓兒子的一番話——馬林生先敘後議,由人及己,洋洋灑灑鋪陳排比,表白天下父母心,無奈兒子不爭氣專往下流里走。“王八羔子”是情感評價極低的動物,馬林生把這句比喻安排在層層遞進的最高峰,讓它乘著一句快似一句的強勁氣勢沖向兒子,以求產生最大的效果,並用一句文言戛然煞尾,令讀者有酣暢淋漓之快感。馬銳打心眼裡瞧不起父親的眼高手低,於是,父子間爆發了一場舌戰——馬林生為保尊嚴,先是敷衍,可兒子硬不給面子,馬林生恨得咬牙切齒,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轉守為攻,言下大有自比項羽之意。馬銳見父親還敢大言不慚,立刻甩過去一句野話,在“別以成敗論英雄”的反襯下,“小雞孵不出來那只是卵子”顯得既乾脆又形象。其實,日常生活中有些比喻是非常生動的,王朔敢於將一些“不雅”之喻形諸文字,效果確實不錯。
《我是你爸爸》這種小說命題不常見、或者非常少見,這部長篇小說非但不帶什麼“痞”氣,而且以滲透著豐富思想內涵的靈氣盎然的生活畫面,體現著作者對現實的深切體驗以及同普通民眾在心靈深處的溝通。小說在“侃”味十足的氛圍中展開情節,構思也頗有點荒誕,文字也還是那么輕快詼諧,可生活內涵卻實實在在,充滿現實感。就是說,那表層的“荒誕”不過是結構情節的一種手段,作品其實是極其現實的,讀者對主人公馬林生父子倆之間的“代溝”和衝突是那么熟稔,簡直好像就發生在自己身邊一樣,小說的故事場面似乎是從電影畫面的角度來展示的,具有使人不能不信服的精確性。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頒獎方所獲獎項名
1992年
上海首屆(1990—1991)“長中篇小說優秀作品大獎”
長篇小說三等獎(獲獎)

作者簡介

王朔,1958年生,在北京長大。高中畢業後曾在北海艦隊服役,當過海軍。開始文學創作。20世紀80年代初復員回北京,在醫藥公司工作。最早產生影響的作品是《頑主》、《橡皮人》。1990年出版長篇小說《玩的就是心跳》,1991年發表長篇小說《我是你爸爸》、中篇小說《動物兇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