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條小河(馮至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我是一條小河》是現代詩人馮至於1925年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採用以人擬物的手法,把人比作小河,然後以其流過森林、流過花叢和流入大海的途程為抒情線索,委婉地表達出對戀人一往情深的憶念和不可改易的情誼,於哀愁中見執著。在整體上,它間用對偶與復沓,格調幽婉、韻味濃烈。此詩被選入中學語文、大學語文等多本教科書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我是一條小河
  • 創作年代:1925年
  • 作品出處:《昨日之歌》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馮至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名家點評,後世影響,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我是一條小河
我是一條小河,
我無心由你的身邊繞過
你無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兒
投入了我軟軟的柔波。
我流過一座森林,
柔波便蕩蕩地
把那些碧翠的葉影兒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過一座花叢,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淒艷的花影兒
編織成你的花冠。
無奈呀,我終於流入了,
流入那無情的大海
海上的風又厲,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擊碎了裙裳!
我也隨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無邊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兒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樣!

創作背景

激情高揚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退潮後,整個思想文化界也相對進入了一個沉悶的時期。這種沉悶在青年身上又泛溢成他們想的徘徊與情感的低迷,反映到文學創作中便是傷感與無奈的情緒在作品中的蔓延。《我是一條小河》作於1925年,正是那個時代思想文化氛圍的寫照。那一代的青年經歷了“五四”新文化的洗禮,個性主義的啟蒙狂潮使他們首先獲得了對自我生命與價值的重新認識,進而帶來他們整個生命意識的覺醒,並為他們揚起改造社會的理想的風帆。但是這種思想的狂飆運動,很快就隨著新文化陣營的分化而落潮。這無疑給當時的熱血青年帶來了巨大的心靈衝擊。

作品賞析

馮至的詩深情委婉,有獨特的風格。他曾經贏得魯迅的讚譽,說是“中國最為傑出的抒情詩人”。
此詩是一首愛情詩,主要寫情意的獲得與失落。但內心的激情不採用直接傾瀉的方式,化為客觀形象,於娓娓的敘述中寄託綿緲繾綣的情懷,呈現婉曲的風格。
詩的感情推進取迂曲之勢,形成三個層面:首節為第一個層面。以後每兩節為一個層面。在首節中詩人文筆一轉,將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它偶遇彩霞般明艷的姑娘,於是情意突萌,擁著這迷人的“影兒”緩緩前流。小河和岸上人原本並不相干,但詩人抓住人有倒影、水能映照的特點,把兩者緊緊地膠合起來,用以表達青年男女從無心邂逅到萌生情意的微妙過程。兩者膠合,感情那么真摯,偏又出於無心,愈是無心,愈見真摯。
在第二個層面中,詩人用兩節對稱的詩正面寫出主人公的柔情:柔波流過森林,便將碧翠的葉影裁成裙裳;柔波流過花叢,就將淒艷的花影,編織花冠。不管是流過森林還是花叢,總忘不掉那個倩影,隨時撿拾途中的奇珍異寶來獻給這私心鐘愛的姑娘。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奉獻給心愛的人兒,這裡顯現誠意與真心,將愛情又推進一步。這兩節詩以小明大,以動作表深情,表達了懷愛者心中甜蜜的情意以及對姑娘的奉獻之心,從而把前面悄悄萌發的愛情推進到一個“寤寐求之”的更深層次上去。
詩的第三個層面情態頓變,詩意起了一個突轉:海上的厲風“吹折了花冠”,狂浪“擊碎了裙裳”,主人公自身也被無情的海潮卷向天邊,原先甜蜜的夢被生活擊碎,無以為繼。這種由樂境入哀的情狀,是對生活中的自由愛情受到的折磨的藝術概括,詩人在這裡體驗到內心的不能自主,透露了舊禮教束縛愛情自由的現實黑暗,曲折地表達出對扼殺愛情的封建禮教及守舊勢力的鞭撻,富於時代色彩。雖然詩中主人公的追求受到阻遏,使詩作蒙上了一層“好景不常”的無可奈何的悵惘,但主人公心中那“彩霞般的影兒”卻一樣明艷如初,令人懷想。這就委婉地表達出主人公對戀人一往情深的憶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於衷愁中見執著。
詩作就是這樣採用以人擬物的手法,借著“小河”與“影兒”之間的自然聯繫,寫出青年男女間兩心的相印與相隨。這首詩還十分注重情調的創造,注意運用語言的感情色彩來烘托一種特定的、濃郁的氛圍。詩的首節,主人公是“無心”繞過的,姑娘也是“無心”投影於主人公的柔波。這兩個“無心”,隱然傳達出一種悄靜、恬美的意境,描摹出主人公與姑娘間感情交流的自然、真摯、和諧,愈是“無心”愈是有情。底下柔波那“蕩蕩地”、“粼粼地”的姿態,在水波微興中搖曳著深情,把主人公的一腔柔情化作一片清澈、明淨的藝術境界,把原來的情意向著縱深方向推進了一步。同時,它又和下面遇到的摧折一切的厲風狂浪形成鮮明對照,以大海的“無情”反襯出人物的多情,以象徵社會力量的自然的冥頑觀照出主人公愛情遭到摧折的深深不幸,為全詩創造了一個歡快而又帶有悲劇意味的情調。此外,還多用迭字(如“軟軟”、“蕩蕩”、“粼粼”等)和重複(如第一節的兩個“無心”,第五節的兩個“彩霞”等)以釀就一種繾綣的情味。
在詩的形式上,它自由而又有所斂束。在整體上,它間用對偶與復沓,格式表達自然、優雅,調子舒緩柔曼而又熱烈明麗,音律極活潑,調子舒捲自如,別具一種濃烈的韻味。
這首詩巧妙地選擇小河為意象,將男女青年兩心相印相隨的情感作了有形深邃的表現;同時用舒緩柔曼的調子渲染了哀感纏綿的情意,委婉曲折之中自見深情綿緲。

名家點評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評論家藍棣之《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上冊:“在藝術風格上,《我是一條小河》同馮至的其他詩作一樣,語言不事雕琢,感情也顯得比較平緩,比那個代的同類詩要寫得更含蓄一些。這些詩往往不是直抒胸臆,但意思並不晦澀,讀來意味深長。全詩是清淺的,卻有意味,反映了普遍的感情經驗,意象也新穎別致。”
當代詩人、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顧問江楓《雨天停在老橡樹下》:“《我是一條小河》是馮至的一首格調幽婉、韻味濃烈的抒情詩。神味悠然,極富感情色彩。”
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林傑《愛情新詩鑑賞辭典》:“此詩中那種偶然的不期而遇的戀情,那種必然的無可奈何的分離,那種幻美的熱烈體驗和這種體驗的消逝,寫得何等纏綿委婉,何等迴腸盪氣!無怪魯迅先生曾將年輕的馮至稱為“中國最為傑出的抒情詩人”。這在對新詩頗多挑剔的魯迅先生,也算是一種極高的稱道了。”

後世影響

《我是一條小河》被選入多個版本的國中語文教科書和多所高校的大學語文教材中。

作者簡介

馮至(1905—1993),原名馮承植,河北涿縣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1923年後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開始發表新詩。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詩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詩集《北游及其他》,記錄他大學畢業後的哈爾濱教書生活。1930年赴德國留學,其間受到德語詩人里爾克的影響。五年後獲得哲學博士學位,返回戰時偏安的昆明,任西南聯大外語系教授。1941年他創作了一組後來結集為《十四行集》的詩作,影響很大。馮至的小說與散文也十分出色,小說的代表作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蟬與晚秋》、《仲尼之將喪》,散文則有1943年編的《山水》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