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親歷的中蘇大論戰

我所親歷的中蘇大論戰

《我所親歷的中蘇大論戰》由人民日報高級編輯,著名國際時事評論家崔奇創作。以大量獨家的一手資料和真實生動的講述,披露了當時中蘇關係演變和中蘇大論戰全過程的內幕及一些領導人的軼事。

基本介紹

  • 書名:我所親歷的中蘇大論戰
  • 作者崔奇
  • ISBN:9787802088092
  • 類別:圖書
  • 頁數:270
  • 定價:39.80元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9-4-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ISBN: 9787802088092
開本: 16開
定價: 39.80元

內容簡介

★20世紀50—60年代,中蘇兩黨由意識形態的分歧發展為歷時十餘年的公開論戰,導致兩黨關係斷絕,國際共運分裂。
★1962年底,釣魚台寫作班子成立,負責起草論戰文章和檔案。論戰期間,蘇共發表文章和檔案上千篇。中共發表文章30餘篇。
★作為釣魚台寫作班子的助理人員、“前七篇”、“二十五條”、“九評”等重要文章和檔案的起草入之一和惟一在世的親歷者和見證人,作者以大量獨家的一手資料和真實生動的講述,披露了當時中蘇關係演變和中蘇大論戰全過程的內幕及一些領導人的軼事……
★毛澤東60年代曾說過:蘇聯領導搞大國沙文主義,……就是因為這個實質問題不能解決,所以連帶許多問題都不得不在公開論戰中展開了。……我們爭的不是居人之上,而是平等的地位。
★鄧小平80年代曾指出:經過20多年的實踐,回過頭來看,雙方都講了許多空話。……在變化了的條件下,如何認識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沒有搞清楚。……現在我們也不認為自己當時說的都是對的。真正實質問題是不平等,中國人感到受屈辱。

編輯推薦

半個世紀塵封的記憶,論戰全過程獨家披露。

作者簡介

崔奇,男,人民日報高級編輯,著名國際時事評論家,中央政策研究室高級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1927年11月17日生於吉林市,長在青島。1945年畢業於青島禮賢中學,隨即秘密到達膠東和魯南根據地。在山東大學短暫學習之後。被派往東北,歷經遼寧日報、遼東日報和安東日報後,於1949年任東北日報軍事編輯。之後不久南下武漢,在長江日報從事國際版的編輯工作。 1952年調入人民日報,任國際部編輯。此間,共撰寫社論、評論員文章和隨筆等200餘篇,其中包括參與起草兩篇“論尼赫魯哲學”等編輯部文章。1962年底調入釣魚台寫作班子。參與了“前七篇”、“二十五條”和“九評”等重要文章和檔案的起草。1963年作為助理工作人員,隨以鄧小平為團長的中共代表團赴莫斯科舉行中蘇兩黨會談。80年代後期,編寫出版了《周恩來政論選》。離休後,1990年調至中央政策研究室,作為高級研究員,在那裡工作了十多年,其問曾隨原國家主席江澤民九次出訪。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從史達林逝世到赫魯雪夫上台
史達林逝世,毛澤東發表悼念史達林的文章
赫魯雪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
朝鮮停戰協定簽字
赫魯雪夫首次訪華,宣布將旅順口海軍基地交還中國,並增加向中國提供援助的項目
赫魯雪夫訪問南斯拉夫同狄托會談,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
赫魯雪夫在同阿登納會談中講“中國人是黃禍”
毛澤東同希思說:中蘇分歧要從1954年開始算起
第二章 蘇共二十大及其對國際共運帶來的巨大影響和衝擊
赫魯雪夫在蘇共二十大作總結報告及題為《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秘
密報告,提出“三和”論點,並集中揭露史達林一系列嚴重過失
蘇共二十大後,西方世界掀起反蘇反共浪潮,國際共運內部陷于思想混亂
第三章 中共對蘇共二十大的初步反應和《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編輯部文章的發表
中共中央開會討論“秘密報告”和國際共運面臨的形勢,決定要寫一篇文章闡明中國黨的觀點
《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編輯部文章 的基本內容和主要論點
歐洲幾國共產黨情報局停止活動。蘇南兩國為實行全面合作達成協定
蘇共中央發表關於個人崇拜問題決議,對“秘密報告”的講法作了某些彌補。赫魯雪夫首次提出進行“反對修正主義的鬥爭”
鄧小平在中共八大所作的修改黨章 的報告中全面闡述關於領袖作用的看法,指出對領袖的愛護不是把個人神化
第四章 蘇共二十大影響所及,東歐連續發生蘇波關係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中共建議和支持蘇共採取正確方針處理兄弟黨、兄弟國家之間的問題
關於蘇波關係事件
關於匈牙利事件的經過
第五章 《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的起草經過及其在國際上的反應
《再論》的要點及其在國際上的反應
赫魯雪夫表示“完全同意”《再論》的觀點
周恩來訪問蘇聯及東歐國家,致力於加強社會主義國家的團結
蘇共領導內部發生嚴重分歧,毛澤東同意給赫魯雪夫以支持
第六章 六十四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在莫期科舉行
中共中央為籌備召開各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提出積極建議
毛澤東率中國代表團赴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慶典和各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
毛澤東在會議期間同各國黨領導人進行廣泛交談
毛澤東在莫斯科會議上的三次講話
會議期間,毛主席會見中國留學生並發表講話
中國共產黨對1957年莫斯科會議的召開及其成果給予肯定的評價
第七章 關於《莫斯科宣言>起草和修改的詳細情況
第八章 南共中央公布新的綱領草案,受到蘇共、中共等兄弟黨的批判
狄托在拉賓發表演說,反擊中共、蘇共對南共綱領的批判
第九章 1958年下半年,中蘇之間在國家關係方面的分歧逐步發展和加深
關於長波電台問題
關於共同艦隊問題
赫魯雪夫趕來北京,同毛澤東舉行會談
我軍炮轟金門和赫魯雪夫給艾森豪的信
第十章 1959年赫魯雪夫訪美前後對我國內政外交一再進行影射攻擊,並把中蘇分歧公開化
蘇共舉行二十一大,周恩來在大會上宣讀毛澤東主席的賀詞
赫魯雪夫訪美前,蘇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通知蘇聯停止供應中國核子彈樣品和生產核子彈的技術資料
塔斯社就中印邊界問題發表聲明,第一次把中蘇公歧分開化
赫魯雪夫出席聯合國大會,提出蘇聯關於全面徹底裁軍宣言草案
赫魯雪夫訪美後來北京同中國領導人舉行會談,雙方發生激烈爭論
赫魯雪夫回國途中影射攻擊中國“像公雞好鬥那樣熱衷於戰爭”
赫魯雪夫影射攻擊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搶先”,不同蘇聯“對表”
1959年底赫魯雪夫提出四年內實現“徹底裁軍”的建議和關於實現“三無世界”的觀點
第十一章 中共中央決定加強揭露帝國主義、批判修正主義的宣傳力度
在華沙條約組織莫斯科會議上中蘇對國際形勢的觀點尖銳對立
赫魯雪夫在華沙條約參加國會議上放肆影射攻擊毛主席
中共中央為紀念列寧誕生90周年發表三篇文章
美國U-2間諜飛機事件和四國首腦會議的流產
在世界工聯理事會北京會議上的一場激烈爭論
中共中央討論蘇共關於召開兄弟黨代表會議的建議,毛澤東提出四個月內我們的反修宣傳暫停一下
第十二章 赫魯雪夫在羅黨三大期間組織其“多數”對中共發動突然襲擊和圍攻
赫魯雪夫在同中共代表團會見時說,你們那么愛史達林,那就把他的棺材搬到北京去好了
赫魯雪夫在羅黨代表大會上攻擊中共是“瘋子”,“要發動戰爭”
中共代表團發表書面聲明,指出蘇共領導破壞兄弟黨協商解決共同問題的原則,在國際共運中開了一個極端惡劣的先例
第十三章 蘇共領導把意識形態領域的分歧擴大到國家關係中來,
單方面決定召回全部在中國工作的蘇聯專家
第十四章 1960年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召開前中蘇兩黨的分歧和爭論
中共中央給蘇共中央的《答覆》,全面批駁蘇共領導在羅黨三大散發的《通知書》
兩黨會談和起草委員會中的分歧與爭論
第十五章 八十一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的舉行和《莫斯科聲明》的簽訂
第十六章 關於1960年莫斯科會議檔案起草的經過和各國黨之間在一系列問題上爭論與協商的詳情
第十七章 蘇共二十二大通過新的黨綱,赫魯雪夫在報告中提出“全民黨”、“全民國家”的論點
赫魯雪夫宣布“無產階級專政在蘇聯已經不再是必要的”
周恩來在向大會致詞中,批評蘇共領導在自己的代表大會上公開攻擊另一個兄弟黨的錯誤做法
中共中央開會討論蘇共綱領,認為這個綱領具有兩面性
劉少奇把赫魯雪夫的路線概括為“三和兩全”路線
鄧小平說國際共運面臨一個分裂的問題
第十八章 印尼、越南等國共產黨提議召開兄弟黨會議,中共建議分五個步驟召開兄弟黨會議,均為蘇共所拒絕
第十九章 中蘇之間圍繞中印邊境衝突和加勒比海危機這兩個事件發生分歧與爭論
關於中印邊境衝突
關於加勒比海危機
第二十章 蘇共領導利用歐洲五黨召開代表大會的機會,組織其“多數”對中共進行圍攻
赫魯雪夫在德黨代表大會上攻擊“初出茅廬的理論家”要通過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走向社會主義
第二十一章 中共中央正式成立反修檔案起草小組。直屬中央政治局常委,負責起草論戰文章 和檔案
第二十二章 “前七篇”的起草經過
毛澤東寫道:他們既然這樣直接地向我們挑起了公開爭論,我們有什麼辦法呢?難道還能如過去那樣緘默不言嗎?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反對我們的共同敵人》的起草經過
《陶里亞蒂同志同我們的分歧》的起草經過
《在莫斯科宣言和聲明的基礎上團結起來》的起草經過
《分歧從何而來一答多列士等同志》的起草經過
《再論陶里亞蒂同志同我們的分歧》及《列寧主義和現代修正主義》的起草經過
《評美國共產黨的聲明》的起草經過
第二十三章 中共中央《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 (簡稱“二十五條”)是怎樣寫出來的
毛澤東意見:蘇共領導準備把他們的總路線作為中蘇兩黨會談的基礎,這根本不行。我們需要提出一個對案,系統闡述我們黨對一系列重大問題的觀點,提出什麼是國際共運應當採取的總路線
第二十四章 關於“二十五條”起草和修改的詳細情況
第二十五章 鄧小平率中共代表團赴莫斯科同蘇共代表團舉行會談
會談前雙方的聲明戰
赫魯雪夫在招待鄧小平的宴會上,用餐刀敲響菜盤喊道:要團結就必須停止互相論戰
各次會談中雙方發言的情況
會談期間蘇共中央發表《給蘇共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的公開信》,全面攻擊中國共產黨
鄧小平在莫斯科兩黨會談行將結束時說:我看會談像這樣再開下去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莫斯科會談期間,北京發表了幾篇配合會談前線鬥爭的文章;會談結束後,針對蘇美英簽訂部分停止試驗條約接連寫了幾篇評論
第二十六章 九篇評《公開信》編輯部文章的準備工作
毛澤東說:蘇共發表《公開信》,使我們得到解放,蘇方指名道姓地公開論戰,我們也指名道姓地公開論戰
第二十七章 第一篇評《公開信》文章《蘇共領導同我們分歧的由來和發展》的起草經過
引證列寧的話,說明政治上採取誠實的態度,是有力量的表現;政治上採取欺騙的態度,是軟弱的表現
第二十八章 第二篇評《公開信》文章 《關於史達林問題》的起草經過
毛澤東在文章開頭提筆寫道:史達林問題是一個世界範圍內的大問題,估計在本世紀內,這個問題還不可能作出定論
第二十九章 第三篇評《公開信》文章《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嗎?》的起草經過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判定“資本主義在南斯拉夫復辟”, 意在指明蘇共領導正在走上這樣一條“蛻化變質的道路”
第三十章 第四篇評《公開信》文章《新殖民主義的辯護士》的起草經過
劉少奇提筆撰文,對新殖民主義及其特點作了全面的分析
第三十一章 第五篇評《公開信》文章《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兩條路線》的起草經過
毛澤東提出:講戰爭與和平問題的文章,要有新意
第三十二章 第六篇評《公開信》文章《兩種根本對立的和平共處政策》的起草經過
鄧小平提出,要勸告蘇共領導幾句話:想同美國合夥來主宰世界,到頭來是絕對沒有好下場的
第三十三章 第七篇評《公開信》文章《蘇共領導是當代最大的分裂主義者》的起草經過
毛澤東講:《三國演義》開篇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國際共運也是在分分合合中發展的
第三十四章 第八篇評《公開信》文章《無產階級革命和赫魯雪夫修正主義》的起草經過
毛澤東給文章加了一個開場白:本文想討論一個大家熟悉的、很出名的問題,這就是所謂“和平過渡”的問題
第三十五章 第九篇評《公開信》文章《關於赫魯雪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的起草經過
康生說:文章的思想都是主席的思想,我們只是高級記錄員。鄧小平說:有些情況,說得少了,清楚;說得多了,反而不清楚,反而露了馬腳
第三十六章 關於1963-1964年間中共中央給蘇共中央的幾封覆信的起草經過,以及蘇共領導發表大批反華檔案、文章,對中方評《公開信》文章進行“堅決反擊”的情況
1964年初毛澤東作出我方不能停止公開論戰,而要把論戰進行到底的決策,並引用詩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赫魯雪夫在1964年4月的16天中發表12篇反華講話,並用不堪入耳的下流語言攻擊“中國人”
毛澤東在1964年5月中共中央給蘇共中央的覆信中寫道:違背兄弟黨協商一致原則,片面召開全世界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這樣做是非法的,完全錯誤的,會引起嚴重後果的
毛澤東在1964年7月中共中央給蘇共中央的覆信中,勸告蘇共不要走絕路,如果不聽,那時我們只好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第三十七章 蘇共中央宣布撤銷赫魯雪夫的一切領導職務
周恩來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節慶祝活動,並同蘇共新領導舉行會談。蘇方表示:在同中共分歧的問題上,蘇共中央內部甚至在細節上也是沒有分歧的
《紅旗》雜誌社論《赫魯雪夫是怎樣下台的》的主要觀點
1965年2月柯西金訪問越南路過北京,中共領導人同他舉行了會談,蘇方仍然拒絕中方要他們放棄召開分裂會議的勸告1965年3月蘇共新領導悍然召開所謂“協商會晤”,中共發表《評莫斯科三月會議》的編輯部文章,對蘇共新領導推行“沒有赫魯雪夫的赫魯雪夫主義”進行全面批判。1966年4月,蘇共召開二十三大,邀請中共派代表團參加,中共決定不去參加蘇共二十三大。中蘇兩黨之間的聯繫基本斷絕
第三十八章 毛澤東在60年代對中蘇論戰的回顧和對中蘇關係問題的基本觀點
第三十九章 鄧小平80年代以來對中蘇論戰的歷史過程的回顧和總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