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國內首部由中非導演聯合製作、講述非洲人在中國生活的故事的系列紀錄片,旨在通過真實的影像記錄推動非洲人對中國的了解和中國人對非洲的了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我從非洲來》
- 外文名稱:Africans in Yiwu
- 別名:《非洲人在義烏》
- 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 類型:紀錄
- 導演:小兵張勇/和丹·阿布迪(索馬里)
- 主要嘉賓:約瑟夫、薩米、西拉、海尓飛等
- 製作公司:義烏市非萊塢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浙江師範大學非洲影視研究中心
- 首播時間:2018/01
- 播出頻道:坦尚尼亞國家電視台、尚比亞電視台、央視CCTV4、北京紀實
- 播出時間:2018/01-2018/12
- 線上播放平台:愛奇藝
- 每集長度:30分鐘
- 播出狀態:已播完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第1集 練成中國通,第2集 中非跨國戀,第3集 來自非洲的客商,第4集 他鄉即吾鄉,第5集 舌尖上的非洲,第6集 中非藝術橋,導演闡述,獲獎記錄,
劇情簡介
大型紀錄片《我從非洲來》,又名“非洲人在義烏”,是首部由中國和非洲導演(小兵張勇、和丹·阿布迪)聯合製作、講述非洲人在中國生活和打拚的故事的系列紀錄片,旨在通過真實的影像記錄推動非洲人對中國的了解和中國人對非洲的了解。該片定位為“講敘非洲人自己的故事”,以國際化的視角和非洲人自述的結構,從教育、婚姻、經商、公益、美食、藝術六個維度記錄非洲人在中國的酸甜苦辣和中非民間交往的碰撞融合。
分集劇情
第1集 練成中國通
本集作為開篇,分別選取了處在學習中國語言文化不同階段的三個人物,包括初到中國入門型、學習幾年熟練型、博士畢業高端型,來表現當下非洲人在中國的求學夢。三位留學生作為在華非洲人的既有共性又互相區隔的代表,體現出中非交流從最初的文化碰撞到文化衝突乃至文化融合的歷程,折射出中國語言文化在非洲的影響力。
第2集 中非跨國戀
隨著越來越多的非洲人出現在中國,黑皮膚和黃皮膚在衝突融合過程中不時碰撞出愛情的火花。中非跨國婚姻相比其他婚姻充滿更多艱辛,需要更多包容和理解,透過這類愛情故事的記錄,我們可以看出不同人群、代際對於異國戀的不同理解。剛剛步入婚姻殿堂的浪漫夫妻;聚少離多的七年婚姻;正遭遇父輩多重阻礙的中非家庭,本集選取了這三對具有代表性的跨國婚姻,記錄他們如何打破文化差異的堅冰,消解隔膜、追求幸福。
第3集 來自非洲的客商
與廣州、北京等地不同,集聚在國際小商品城義烏的非洲人不僅僅是為了學習,更是為了從商。絡繹不絕的非洲人從拿計算器跟義烏人做生意,到深刻體會中國人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本集選取在義烏的三個非洲商人代表,分為少壯成功型、歷史見證型、臨時採購型,闡述出非洲人和中國人和而不同的生意法則,以及中非經貿合作的基本脈絡和未來空間。
第4集 他鄉即吾鄉
居住在中國的非洲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遙遠的東方有了越來越濃厚的感情,他們在這裡安家興業,逐漸把中國當作第二故鄉。本集的敘述重點是外來的非洲人如何參與到中國的城市活動和公共空間建設中。透過本集的三個故事,觀眾可以感受到中國的日益開放和包容,也可以領略到中非社會的日益融合。
第5集 舌尖上的非洲
食物是人類最原始的需求,於中國人、於非洲人,都一樣。隨著非洲人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非洲美食、非洲餐廳也在這裡生根發芽。然而,非洲美食所扮演的,絕不僅僅是味道的停留,更是身在異鄉的非洲人的鄉愁記憶和精神慰藉。本集選取埃及鴿子飯、茅利塔尼亞茶、衣索比亞英吉拉、奈及利亞馥馥四種美味及其背後的非洲故事來加以記錄,提示出中非飲食文化的日益融合以及不同的家鄉情感對人類相同的洗滌。
第6集 中非藝術橋
藝術是超脫於經濟、家庭、教育、美食等等日常生活的美學範式。非洲藝術延承了非洲獨特的歷史,融合了非洲人身上獨有的節奏感和氣質。本集選取三個分別在非洲電影、非洲鼓和非洲舞蹈上有獨特造詣的人物加以表現,記錄他們傳播非洲文化、溝通中非不同文化與精神的努力,他們在中國所追求的藝術夢想恰恰生動形象地詮釋著中非人文交流正在徐徐向我們這個時代走來。
導演闡述
目前國際上有關非洲人在中國的紀錄片主要有《中國混音》(China Remix)、《廣州夢工廠》(Guangzhou,Dream Factory)等,這些片子均由西方導演拍攝而成,集中刻畫了非洲人在中國尤其是廣州遭遇到的種種生存困境,以偏概全地為世界觀眾形塑了一種中國人對非洲人不友好的負面印象。 | |
我們希望發揮自己作為長期非洲研究者的優勢,從經商、公益、婚姻、教育、美食、藝術六個維度更全面、更深入地探討非洲人在中國的碰撞、融合,並在形式上突出國際上流行的小人物敘事風格,每集挑選三到四個人物,以他們的口吻講述自己在中國的故事,落腳點是人本身的冷暖酸甜的普適性內容敘述,而非有關非洲的獵奇性內容。 |
獲獎記錄
2019年11月22日,《我從非洲來》獲得浙江“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