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創造中國基督教會的幾個意見

我對於創造中國基督教會的幾個意見

《我對於創造中國基督教會的幾個意見》是趙紫宸所著作品,出自於《趙紫宸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我對於創造中國基督教會的幾個意見
  • 作者:趙紫宸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趙紫宸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編者:趙曉陽
作者簡介,編者簡介,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

趙紫宸(1888—1979),舉世公認的中國基督教神學家和教育家,中國基督教本色化神學奠基人,基督教詩人。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碩士,東吳大學榮譽文學博士,普林斯頓大學榮譽神學博士。任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東吳大學校務長、燕京大學宗教學院教授及院長,世界基督教協進會六位主席之一。他深受西方基督教自由神學的薰陶,終生努力嘗試將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神學精華進行融合。他的著述是研究中國基督教神學、中國基督教史的必讀書目。

編者簡介

趙曉陽,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基督宗教史、近代社會史、中西交流史。出版專著《基督教青年會在中國:本土和現代的探索》,譯著《革命之火的洗禮:美國社會福音和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北京的行會》、《尋找老北京》,編譯《北京研究外文文獻題錄》,發表論文60餘篇。

作品原文

在過去百餘年間,基督教在中國的組織與宣傳,皆由外國教會與教士指導與施行。一切設施、計畫,當然無不仿照西方教會各宗派的定式。宣教士與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覺得有一個極重大的宗教使命,要奉基督的遺意,喚醒人類,俾得救法。宣教士與人不異的地方,就是他也是時代的產品,受環境的支配,背景的限制,只能把他所覺悟而了解的傳布於人。西教士用主觀的方法傳布宗教,原是不足為奇的事。不但如此,凡屬自覺有使命的人,總想自己是先覺,他人是後覺;自己祖國是前進的國,他人的國是落伍的國。其中英俊卓犖之輩,固然抱持偉大熱烈的摯誠至愛,足以為耶穌的使徒。大多數的人在這種情形之下,卻萬不能免去自尊自大的傲慢,獨行獨斷的專橫。西教士的惟一目標是傳教救人,無論其出於愛心的至誠,或出於自大的心理,皆有不及慎擇方法的危險。擇法不及審慎,自然要走捷徑;於是乎宗教就去依賴政治的勢力與保護。當彼西教士奔走而獲得傳教條約之時,其存心未必要使中國受虧損。其目的乃是要使基督教速於流傳,中國人因此而得基督教的實益。他們在當時決不會夢想到今日中國人的覺悟與反教運動的掊擊。可是他們明白地指示我們,凡事不徹底,仗勢力,不仗神的愛,基督教是不會得獲勝利的。我們也了解我們現在所深深覺得的基督教有兩重障礙,就是:(一)基督教組織與思想的不合適;(二)基督教的帝國主義色彩,一半是由於西教士的不徹底,沒有早早的體會得耶穌的心志,一半卻是由於環境所使然。
我們對於西方傳來的基督教以及其種種自表的方式抱持不滿意,看基督教只是一種舶來品,只是一種帝國主義的工具,實在有不能持平的地方。我們因為非難者的抨擊,就急不擇言,不詳察,起而直作非難者的回聲。我們因為愛西的緣故,急於表白基督教實在沒有將我們變成帝西主義的走狗,故又岌岌乎打口號,立標幟,要將基督教從西國的政治勢力下奪過來,與本國的政治勢力結交。基督教是主張真理、正誼、公平、仁愛的,苟一偏於不平,其效果便與受帝國主義庇護的效果相仿佛。或左或右,我們就終不免於精神生活的破裂;基督教的精神生活若然破裂,其所謂教,就不免於破產了。我們持去看,必要感悟到基督教的使者雖然做了不少不幸的謬舉,基督教對於中國的貢獻,確是甚偉。別的事情且不提,只看我們自己因信耶穌而得的宗教經驗,就必要覺得這是無上的價值、無上的生命。沒有宗教經驗的人自然絕不會了解這個意思,我們也不希望他們了解這個意思。但是心中覺到這神的愛力的,實在不能不有見於生命的意義自己的歸宿,他與一切有的統一。宗教是人生經驗中最奧妙,最真切,最能在一切困難危險中給人勇猛、平安、快樂、能力、愛與奮鬥的精神。基督教是一種宗教奧秘與倫理生活合併的宗教。她對於我們的貢獻,是我們深深了解的。這種貢獻,不是無影無蹤,忽然發生的,乃是西教會西教士用了他們所知道,所了解的許多不合適的方法,來引導我們去接受的。至於基督教對於中國人的種種覺悟,有幾何直接間接的貢獻,對於中國人的社會政治革命有若干直接間接的輔助,將來自有中外歷史家,在安靜的研究室里,用公平的學者的眼光寫下來。我們子孫的福氣,一定是要比較我們的好一些。
現在已經到了中國的交替時代。有許多的西教士已經了解西方傳來的組織制度等等,倘使中國以為不合適,不中理,應當由中國信徒從自己去試驗,去創造,去改作。守舊泥古、僵性的西教士當然不贊成這些意思。他們絕不能察見時勢要求中合理的改變與創舉。為了他們的緣故,的事業不免件件落後。等到沒法想了,應有的變化,仍舊來到,不過連帶來了些不必有的東西。乘時而作合理的改變,那末改變了還可以有大貢獻。到不得已而勉強改變,其時的改變雖與先時應有的改變差不多,卻已失卻了良好的機會,獲得了投機遷就、敷衍降伏的惡名。因此我們要知道,在中國國家發生大變化的時候,我們應當作徹底的思量與徹底的創造。已經放過許多馬後炮,難道還沒有學習那一個放馬後炮即是失敗的功課么。失敗,因為對外則為投機,則為不誠;對內則使教內最有思想、最有血性的分子去失了希望。西教會與西教士在這時候,應當冒險將他們在中國為中國信徒所立的教會與一切教會權交代給中國基督徒;中國基督徒應當擔任巨艱,接受西教會西教士在中國為中國信徒所設立的教會。這是一件冒險的事。交替之中總要有幾處要經過失敗的。可是這年頭,我們不能怕,只要信。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