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開中學的日子

我在南開中學的日子

《我在南開中學的日子》是溫家寶向母校110周年校慶表示祝賀所作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在南開中學的日子》
  • 作者:溫家寶
  • 內容:向母校校慶表示祝賀所作的報告
時間,全文,

時間

2014年10月14日下午,天津市南開中學1960屆校友溫家寶重返母校,親切看望南開師生,參觀學校校園,在南開中學公能講壇作了題為《我在南開中學的日子》的報告,向母校110周年校慶表示祝賀。

全文

我在南開中學的日子
(2014年10月14日)
溫家寶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再過四天,我們的母校——南開中學就迎來建校110周年的大喜日子。海麟同志和馬校長希望我能在“南開公能講壇”講一講。在校慶之際,我想還是利用這個機會回憶一下我在南開中學學習生活的日子,與大家共同分享學校對我的教育和培養之恩,以此作為對母校生日的祝賀。
1954年9月,我考進南開中學,一個不滿12歲的孩子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
國小畢業時,我是瞞著我媽媽報考南開中學的,因為媽媽怕我考不上。結果,我被南開錄取了,而且是我上的那所國小中唯一考上南開中學的學生。
南開中學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名校,她是在1904年由維新派人士嚴修和教育家張伯苓創辦的。對剛踏進南開中學的我來說,學校完全是另外一個新天地。在我的眼裡和心裡,她都是美的,神聖的,深邃的。
校舍全都是古典建築。建於1907年的東樓,正門樓的上方鐫刻著“天津南開學校”幾個大字。北樓、中樓、范孫樓、瑞廷禮堂,風格各異,或古樸典雅,或蔚為壯觀。建於1906年的北樓是學校保存最古老的建築,那上下二層的灰色磚樓,及它前面具有拱形立柱的長廊,可謂中西合璧。那獨具園林特色的綠色長廊,以及它西側的四排平房宿舍,更是別具特色。周恩來早年就讀南開中學時,曾住在“四排三”宿舍。我讀高三時,也曾住在“四排四”宿舍。小花園被常綠的側柏圍著,每到春天綻放出美麗的鮮花。花園再向西被稱作“西後院”,那裡是一個有200多米長跑道的操場。
入學的第一個開學式,至今還深印在我的腦海里。那一天,瑞廷禮堂坐滿了師生,校長楊堅白、副校長楊志行,都穿著米黃色中山裝,並肩站在主席台上。楊堅白身材魁梧,濃濃的眉毛,留著一副“大鬍子”,神態威嚴;楊志行,消瘦,戴著一副眼鏡,舉止文雅。他們都是教育家,是我幼小心靈中崇拜的偶像。
我進入南開中學,真像是長大了。我的童年生活,動盪而艱辛,一直和社會最底層的人們在一起。這增加了我的閱歷,培養了我的同情心,使我成為一個懂事、向上、勇於進取的孩子。
我從小能吃苦而不叫苦,遇事愛說“我不怕”;我腦海里裝著許多仁人志士的故事,經常對自己說“我要像他們那樣”:我心底越來越寬廣,一入中學就立下誓言“我要讓所有的人都生活得更好”。我確實比別的孩子早一點成熟了。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國家建設需要大批人才,許多同學的理想是將來做一個工程師,許多家長也要求孩子學好數理化。入學後,我對各門課程都很熱愛,求知識如饑似渴。我知道,中學是打基礎的時期,所有學科都很重要,將來做人,成才都用得上。
我在國小時,數學就很好,到中學後愈發下功夫。我一直認為,數學訓練了我的思維能力,包括想像、分析、邏輯、推理。有時,為了一道題,我常花費很大力氣,尋求幾種方法。我擔任過數學課代表,高中數學競賽還獲得過名次。
我喜歡物理、化學。它們同數學一樣,都是學自然科學的基礎。那會兒,南開中學物理、化學實驗室都在南樓(即范孫樓),那是學生做實驗、動腦動手的地方。後來,上大學學地質專業,我深深感到理化的重要。原來,我們生活的地球是由岩石組成,岩石是由礦物組成,而礦物是具有一定密度、硬度和晶體結構的獨特化合物。那張深印在我腦海里的元素周期表,還是中學記下的。我對每種元素及它們的化合物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特徵的認識,一步一步加深。然而,基礎還是中學打下的,地球科學離不開物理,最主要的是地球物理和天體物理。參加工作以後,我還利用業餘時間自學了力學。
那時,我學數理化從不滿足考分,而是用心培養自己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對事物充滿了好奇,經常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對任何事物都要問一個“為什麼?”更重要的是,這養成了我獨立思考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志向。這些都讓我終身受益。
我愛語文。我從課本里知道了古今中外那么多作家,那么多名著。牢記在我腦海中的一些古典詩詞和感人的名家名篇,還是那時背下來的。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魯迅的《一件小事》,至今都能默誦。
在中學,帶我了解世界的主要“嚮導”是各類書籍。我如饑似渴地讀書,獲得了很多知識,認識了學校以外廣闊的世界。在學校,我經常搶著在圖書館借閱中國古典名著。一段時間,還迷上了武俠小說,後來漸漸開始讀魯迅、茅盾、老舍、巴金、曹禺等現代名著,也涉獵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莎士比亞、普希金、托爾斯泰的作品。我從這些鴻篇巨著中,看到了人類歷史的輝煌,也看到了歷史和現實中醜惡的一面。我更看到,社會在發展進步,人們追求真善美,一直為公平正義而不懈鬥爭。經過歷史淘汰,能夠流傳下來並為人們愛讀的書籍並不多,而這些書籍所具有的強烈震撼力尤為寶貴。我常含著熱淚閱讀這些不朽的作品,並把感情全部投入進去。在閱讀中,我時常聯繫社會,思索人生,想著社會發展的道路,想著我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中學時期,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歷史人物屈原、司馬遷、文天祥。從屈原身上,我看到一個人極高寒之理想,極熱烈之感情,他可以為理想信念“九死不悔”,最終不惜以死肯定自己生命之價值。一部《史記》,不僅讓我看到司馬遷嚴肅的歷史感和責任感,而且使我認識到為了真理,人們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他無辜受腐刑、隱忍苟活的無限悲憤和常人不可想像的堅韌毅力,深深打動了我。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一直為我喜讀,這首自敘身世、自明心跡的詩作,直抒胸懷,氣貫長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我立志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格言。
通過南開中學的學習,我深深體會到,一所學校要辦得好,必須要有一批好教師。他們是學校教育聖殿的支柱,對學生的教育和成長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時,學校擁有一批各具特色的名師,他們的敬業精神、人格魅力和淵博知識無不使學生受益。
我愛我的老師們。在六年的中學生活中,我尊重每一位老師,細心觀察他們的優點和特長,不僅從他們身上學知識,而且學品德。
生物老師孫養林業務功底深厚,教學經驗豐富。他自編生物教材,自製教學器具,自繪教學掛圖。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說一口地道的天津話,講課認真動聽。他常說:學習知識就是三句話、九個字“學懂了,記住了,會用了”。他上課時常用質樸的語言,順手拈來許多生活中的生物趣事,啟發學生們對生物學知識的追求,把一門原本枯燥的生物課講活了。在生物實驗課上,我第一次親手解剖了青蛙,了解生物的器官構造,感到十分興奮。那課堂的情形,我至今難忘。2003年11月底,孫先生不幸去世時,我送了一個花圈。花圈緞帶上寫著“恩師孫養林先生千古學生溫家寶敬輓”。
有“代數王”、“幾何王”、“三角王”之稱的劉鐸、安同雷、喬慈忠三位老師,被譽為南開中學數學教師的“三駕馬車”。他們不僅給學生講授清晰的教學概念,而且用大量習題,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安老師的特點是,多容易的題也要讓你感到難;而劉老師的特點正好相反,多難的題,都講得很容易。在他們看來,難易是互相轉化的,關鍵在於能力的培養。
語文老師陳東生、傅越秋都是嚴謹,有學識的老教師。他們善於運用教材中的範文,深入淺出地告訴學生詩詞、散文、小說、政論等各類文章體裁的特點,讓學生們懂得如何利用史實,如何體察生活,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如何深讀古今中外名著名篇,如何寫好文章,如何從課文中學會真知、學會做人。
音樂老師姜韻泉的教學方法,一直讓人回味。在他的每堂音樂課上,除了課本學唱內容外,他總花大量時間讓學生欣賞音樂,或是放古今中外名家名曲(包括京劇)的唱片,或是自己彈奏鋼琴。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的旋律,我還是從他的課上聽熟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一次我訪問奧地利薩爾茨堡莫扎特故居時,故居工作人員用莫扎特用過的鋼琴彈這首膾炙人口的名曲時,我馬上想起了姜老師的音樂課,隨口說出了曲名。
師恩如山。南開中學這些有風格、有特點的老師,給我影響很大。他們的音容笑貌,至今難以忘懷。他們以極大的愛心教育學生,是不圖回報、默默耕耘的園丁;他們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他們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看在眼裡,記在心間,不時加以鼓勵。高三班主任劉淑蓮老師說我是“有主見、守紀律、學習刻苦的好學生”。代數老師張學聰談到我時說到,“他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他那永遠工整、明了的作業本;二是他從中學時代就表現出極強的自理、自律和自強精神。”至今,我仍把老師的這些話看作是教誨、鼓勵和鞭策。
我喜歡我的同學們。那時,南開中學是男校,我的同學都是像我一樣大小的男孩子們。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但父母大多都是平民,生活十分樸素。班上好像是一池寧靜的水,那樣清澈、透明,沒有一點污穢和波瀾。他們的性格、愛好不同,但都是那樣單純,彼此沒有絲毫的隱瞞、歧視、嫉妒和防備。我和大家相處得很好,在說說笑笑、打打鬧鬧中增進了認識,加深了友誼。許世佺是我國中好友,他出身貧苦,聰明活潑,十分愛讀書,特別是古典小說,後來成為一名出色的駐外記者;李鐵林是我高中同窗知己,他不僅作文好,而且愛畫畫,他對生物的熱愛使他成為一名醫生;張承萌、於家成都是班幹部,也是我的入團介紹人,在一群少年中顯得老成持重。他們在各方面都嚴格要求自己,對待同學很友善,後來都上了名校,並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績;於祺明愛讀政治書籍,經常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全班同學中第一個攻讀《資本論》。我們愛在一起討論問題,後來他成為一名大學教授;周幼方高高的個子,籃球打得好。每天下學,我們一路回家。下學後,我們一起從學校出來,過興樹里,到南馬路。我們一路上打打鬧鬧。我經常出其不意從後面跳起來把他絆倒,他總是笑嘻嘻地站起來,一點也不生氣。我們又蹦蹦跳跳一起回家。後來,他成為一家大企業的負責人。那時我和同學們相處得像兄弟一樣,感情真摯純潔,彼此沒有鬧過意見,沒有吵過架。現在想起來,都讓人感到溫暖和幸福。
南開中學的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而活躍的。學校有合唱團、話劇隊等文藝社團,也有航模社、無線電等科技社團。每到周末,各個社團都開展活動。我曾參加過口琴隊,周末常到南開女中(女七中)練口琴。這也是我們唯一接觸女生的機會。我生性活潑,酷愛運動。國中時,我們在中樓上課。那是一座建於1919年的長方形教學樓,半地下室擺放了幾個桌球台。中樓的南面是籃球場,有四個標準場地。那時,上午四節課,下午兩節課,課間休息十分鐘。其中,上午兩節課後,要休息20分鐘。我們常利用課間這點時間跑到地下室,搶占桌球台打上一會球。下午課後是我們玩的時候,開始打小皮球,後來打籃球。我參加過學校的少年籃球隊,這個隊獲得過全市第六名。我喜歡跨欄跑,在全區中學生運動會上得過獎。一段時間,我還對壘球(即現在的棒球)著了迷,以至到六十歲還能揮棒擊球。我也很喜歡足球。有一次踢球時,我把范孫樓後面窗戶上的一塊大玻璃踢破了,要賠一元四毛錢。我家教很嚴,家境貧寒,我不敢回家向媽媽要錢,只得把每天吃早點的三分錢慢慢積攢起來賠給學校。那些天,教室門上的信孔中總要伸進一張紙條,催我到總務處去交錢。我最怕看到它。從此後,我就再也不踢足球了。
我在學校學習,不僅注重文化知識,而且注重人文素養。現在回憶起來,每當老師、父母給我講一些古今中外英雄豪傑、志士仁人的故事,我常聽得熱淚盈眶。我經常以人類歷史上的英傑、名人為榜樣,把他們作為指引我前進的明燈。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給人以靈智,給人以意志,給人以撫慰,給人以力量。我以為,老師在講述知識的時候,可以結合革命史、思想史、軍事史、科學史、藝術史等,給學生們講些代表性的人物。這些人物的經歷和精神,對青少年有著強烈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貝多芬傳》的翻譯者、文學藝術家傅雷曾感慨地說:“療治我青年時世紀病的是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戰鬥意志的是貝多芬,在我靈智的成長中給我大影響的是貝多芬,多少次的顛撲曾由他攙扶,多少的創傷曾由他撫慰——且不說引我進音樂王國的這件次要的恩澤。”當代學者趙鑫珊,讀了《居里夫人傳》後激動第寫道:“我的內心所受的震動是難以描述的。從此以後,每當我半夜醒來,聽到窗子被北風吹得咯吱咯吱作響,我開始追問‘人是什麼’這個最古老的問題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居里夫人所說的蠶吐絲作繭的類比。”百餘年來,南開中學培養了許多傑出的校友,像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革命烈士馬駿,以及一大批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和各行各業的優秀人物。他們的人生經歷和事跡就是一部部鮮活生動的教材。
我從自己的成長經歷中,深刻理解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這個至理名言。只有胸懷大志、不畏艱險的人,才能做到自覺學習、刻苦學習、終身努力、孜孜以求;才能懂得獨立思考、追求真理、甘於奉獻、永不退縮;才能學會做人、無私無畏、不懈奮鬥,達到光輝的頂點。
我是一個有理想的孩子。我的理想是從苦難的童年到中學期間逐步形成的,其核心是熱愛祖國和人民,追求社會公平正義,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偉大事業。這一理念是建立在文化、同情和道義基礎上的。我從小就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在中學又受到中國歷史文化的薰陶,因而不斷培育了自己的愛心。我懂得,只有愛家鄉、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才能愛國家、愛人民。只有愛,才有同情;只有同情,才有道德;有道德的人,才是一個純粹的人。
老師們、同學們!
算上這次,我畢業後回南開中學已是第5次。每次回母校,我都能感受到學校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每次回母校,我都能感受到同學們所迸發出朝氣蓬勃的青春氣息。我仿佛又回到激情燃燒的中學時代。
我曾說過,南開是我心中的一塊聖地,南開精神是我前行的一盞明燈,我現在已經退休了,應該做到繼續努力,走好人生的最後一步,做一個真正的南開人,不辜負母校對我的厚望。
2009年2月15日,我在南開大學曾講過南開的道路,南開的品格、南開的精神。這裡,我想在引用一下當時我說過的話,作為對南開中學110周年校慶的祝賀:“為民族解放和復興,為國家獨立、富強、民主和文明而培養和輸送人才。這就是南開的道路。為公、奉獻、改革和創新。這就是南開的品格。充滿朝氣,面向未來,永葆青春。這就是南開的精神。”
我講南開的道路、南開的品格、南開的精神,都是發自內心的,因為這是我們的許多學長,我們的前輩,用他們不平凡的經歷和勇於獻身的精神鑄成的。這就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我們要堅持走南開的道路,堅持培育南開的品格,堅持發揚南開的精神!
謝謝大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