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邊疆少數民族的“中國認同”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我國邊疆少數民族的“中國認同”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我國邊疆少數民族的“中國認同”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是何博創作的社會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4年6月。

該書在對“中國”詞義嬗變、中國民族布局成因及特點考察的基礎上,對邊疆少數民族“中國認同”的歷史發展和表現形態進行了分析。該書認為,構建和強化邊疆少數民族的“中國認同”,應在兼顧“被給予”和“選擇”兩種路徑的基礎上,強調中國人對“中國”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歷史意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我國邊疆少數民族的“中國認同”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 作者:何博
  • 首版時間:2014年6月
  • 字數:286千字
  • 類別:社會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九章,除緒論外,其餘各章內容如下:第二章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結構中探討邊疆的含義變遷,民族概念的“中國化”及其內涵,通過“認同”與“逃逸”的互動理論,闡釋邊疆與少數民族二位重合的內在原因。第三章著重回答什麼是邊疆少數民族的“中國認同”問題。第四章解釋的是邊疆少數民族“中國認同”的發生原因。第五、六、七章主要以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為背景,歸納梳理不同歷史階段中邊疆少數民族“中國認同”的具體歷史表現形態和時代特徵,並試圖揭示不同時期邊疆少數民族“中國認同”的具體表現形態與中華民族各階段發展狀態之間的內在聯繫。第八章主要在前文對不同歷史時期邊疆少數民族“中國認同”具體表現形態的梳理和分析的基礎上,對中國邊疆少數民族“中國認同”的影響因素進行歸納。第九章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是對加強“中國認同”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進行分析;第二是對加強“中國認同”建設的路徑選擇給出自己的一種建議;第三是進一步強調“中國認同”建設的重要意義。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我國邊疆少數民族“中國認同”問題研究的構想與意義
第二章 多元一體格局中我國邊疆與少數民族的二位重合
第三章 我國邊疆少數民族“中國認同”的內涵體系
第四章 我國邊疆少數民族“中國認同”的緣起
第五章 我國邊疆少數民族的“中國認同”與中華民族的孕育和形成
第六章 我國邊疆少數民族的“中國認同”與中華民族的覺醒
第七章 社會主義背景下我國邊疆少數民族的“中國認同”
第八章 我國邊疆少數民族“中國認同”的影響因素
第九章 餘論:強化中國認同 構建民族和諧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作品思想

該書認為,“中國認同”是一定個體或群體對自身對“中國”的“歸屬性”的認知、情感及基於此而產生的對“中國”整體利益自覺維護的行為傾向。“中國認同”才是“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的內在規定性所在。“中國認同”才是中國各民族不斷凝聚的直接精神動力。通過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考察,作者發現,“中國認同”不僅是邊疆少數民族基於利益驅動而作出的選擇,更是他們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一種強烈而熾熱的、世代傳承的不朽傳統。邊疆少數民族的“中國認同”不僅是一種利益認同,更是一種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中國認同”才是把作為“少數”的各邊疆少數民族與漢族(當然也包括內地少數民族)共同凝聚為不分你我的“我們”的直接精神力量。當然,邊疆少數民族的“中國認同”經歷了一個從萌芽到不斷發展、從懵懂到逐步自覺的長期歷史過程,並且邊疆少數民族的“中國認同”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表現形態與中華民族在各階段的發展狀態之間也存在著某種內在的必然聯繫。影響邊疆少數民族“中國認同”的因素是多重的,背景因素、利益因素、傳統因素等都在其間共同地發揮著功能。當代中國人不僅需要對強化“中國認同”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同時也需要對強化“中國認同”作出正確的路徑選擇,還要對“中國認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意義給予充分彰顯。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6年5月,該書獲雲南省第十九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20年12月,該書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成果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我國邊疆少數民族的“中國認同”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2014年6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5100-6

作者簡介

何博(1976—),男,陝西藍田人,法學博士,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雲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邊疆社會認同問題研究,致力於企業文化建設、西南邊疆民族與宗教問題等實務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