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灰眉岩鵐種、亞種分化及其系統地理學》是依託蘭州大學,由劉迺發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國灰眉岩鵐種、亞種分化及其系統地理學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劉迺發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項目以地理分布廣,生態幅寬,種的分類地位有爭議,亞種分化多的灰眉岩鵐為研究對象。項目提出了4項預測。以形態、遺傳和地理學綜合分類特徵研究其種的分類地位和亞種分化;結合第三紀晚期以來環境演變,利用分子生物學、統計遺傳學等學科方法和手段研究灰眉岩鵐種、亞種和地理種群的系統地理結構;研究其種群遺傳分化, 基因流,種群擴張和冰期避難地種群的遺傳特徵;研究其南部和北部種群分子進化速率差異及機制。以上述研究結果驗證提出的預測。理論上闡明灰眉岩鵐種的分類地位、亞種分化原理;闡明橫斷山區種群較北方溫帶種群有更長的隔離進化時間,具有更深的遺傳譜系,種群間基因流受限;闡明灰眉岩鵐種群系統地理結構形成的機制。本項目的研究成果在進化生物學、生物地理學、種群遺傳學以及地學等領域都具有科學意義。
結題摘要
本項目已完成了計畫取樣的全部任務,37個樣點16個地理種群共採樣本264個,建立了灰眉岩鵐樣本庫。收集中科院標本館、昆明動物所、西北高原生物所標本室的灰眉岩鵐標本的形態學數據(8個亞種共568個標本),還有146個採集樣本的測量數據。實驗室完成所有樣本的測序工作,共5個分子標記:線粒體控制區CR、Cytb、CO1以及核基因內含子FIB和MUSK。初步分析結果表明:北疆亞種E. c. par、阿里亞種E. c. par應劃分為另外一種,即灰眉岩鵐(Emberiza cia),其它6個亞種即戈氏岩鵐(E. godlewskii)分為南、北兩個明顯的支系群,兩個支系內部無系統地理結構。初步分析結果認為戈氏岩鵐北部支系的擴散中心應該在青藏高原東北部邊緣,南部的擴散中心應該在橫斷山。兩大支系遺傳分化達到種的水平,應確立為隱種(cryptic species)。項目出版《青藏高原鳥類分類與分布》一書。由於採樣工作難度大、耗時長,原計畫的分子標記初步分析後有重大發現,為了更穩妥起見,我們隨後又增加了其它線粒體及核序列片段的測序工作,致使文章發表整體推遲滯後。結果正在分析整理中,預期1-2年內可以將研究成果以文章形式全部發表。